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36|回复: 2

零部件现“深水危机” 消费者维权难度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9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前不久,“来自中国的假零部件”致使阿斯顿·马丁大规模召回,据阿斯顿·马丁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些车辆出现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假冒塑性材料。这一消息因其离奇特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11274435.jpg

  如果不是这一事件,很多零部件存在的问题都被掩藏在整车之后,作为有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的产品,汽车的质量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零部件的问题。在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存在着一种现象:同样更换一个零件,4S店要比汽配城或者维修点贵出一大截,有的甚至是好几倍。

  4S店“贵”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提供的是原厂件,这也催生了一个对应的名词“副厂件”,这背后存在着两重风险。

  首先,选择原厂件,就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汽车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达成的协议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大多数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在与汽车厂家签订供货协议后,基本已经不能对外再销售相应零部件。汽车厂家如果发现零部件供应商私自对外供货,不仅会处罚,还会随时取消配套资格,供应商不敢冒险。

  某汽配行业高管透露:“目前的利益链条是,进口整车企业向零部件企业采购配件,然后再加价50%-100%销售给4S店,4S店再加价50%-100%卖给消费者,国产车型可能会低一些,但加价也在25%左右。如果将一台国产新车拆开,每个零部件单独销售,总体价格会达到车价的3倍,进口豪华车甚至能达到5倍。”

  其次,选择副厂件,就可能面临质量风险,所谓副厂件,在一些情况下就是假冒零部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很可能给汽车整体带来风险。此前在中国多次发生卡车车辆制动毂残片飞出致人伤亡的事件,一位商用车企老总曾经告诉记者:“这种副厂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往往在事故之后也很难认定这个责任和问题到底在哪里。”

  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长期不重视,使得消费者在后期的维修保养等环节面临双重困境。而美国从去年开始的大规模针对零部件企业的反垄断调查,震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被调查车企都承认存在问题并乖乖认罚。最近的一起是日本轮胎企业普利司通。

  日本普利司通集团上个月发布消息称,已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违反美国《反垄断法》,同意支付4.25亿美元的罚款。为承担相应责任,公司全体董事及相关执行董事将全额返还原定3月发放的奖金。此外,代表董事还将返还50%月薪,为期6个月。

  美国的做法对于中国政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相比美国这一做法,其实中国的现实情况是整车企业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无论是零部件体系还是售后服务体系都存在这一问题,尽管零部件企业地位弱势,但它们也都能够在和企业的合作中获利,而最终牺牲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作为一个复杂的产业,汽车业的消费者维权显得难度更高,这有其产业本身特性的原因,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现在,相比整车企业,应该是将目光转移到零部件企业上的时候了。

) G" c7 g3 |4 D7 }
发表于 2014-3-19 16: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零部件你都能叫上名字来吗?
发表于 2014-3-19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也不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