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1年12月13日播出的央视新闻《1+1》关注校车安全,称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加重了现在正在进行公众意见征集的《校车安全条例》赶紧出台的现实紧迫感。
' |4 h, D' s5 r9 g2 V$ O 和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一样,13日晚,教育部连夜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各地各校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进行再检查。' X) S8 p! h6 E& K$ P
——校车安全,艰难起步!; ?4 z; I/ `2 K1 H
(节目导视)6 o" y# ^# `* F: l% w
解说:3 Z0 {! r% |( x' v& g8 o( Y ]
今天,国务院法制办《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进入第三天。今天,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已确认15名小学生死亡。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校车安全。
$ k6 E: x& X/ k, f* a" ^ 王敬波:
/ H" U& X8 T% N3 C 校车出行的优先权,它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公众的遵守。
/ W6 y9 Y8 y, N1 g1 t" \/ ?' t 解说:8 o' ]. {. _8 G3 B5 j4 p: B% v
不到一个月,两起严重的校车安全事故,不到半个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就起草完成。中国首部《校车安全条例》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 S1 p0 E. w% x- P( R% Z 袁桂林:
. g. ` ?' Y6 x+ }$ o 最关键它解决了一个责任主体的问题,以后谁来抓落实,谁来监督,出现问题的问责,问谁。- w2 E. W1 \ O" G
解说:
8 t0 K2 }9 D9 X% {+ v9 k: R& f 《新闻1+1》今日关注“校车安全,艰难起步!”
M) y1 F) o6 d: x& ~3 V8 ^ 主持人(白岩松):- r7 g& J3 m1 D1 ^+ u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 }( Z& b- V1 ?$ e) n 今天《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对公众来征求意见进入到第三天。截止到今天上午相关网站征集到公众意见大约超过了1000条,与大家对校车安 全高度关注的一种态势相比较,这1000多条不能算多,也许很多人还不太知道这件事情。我想就在今天,可能很多人也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会加重对这个条例的关注。 在昨天,也就是征求公众意见的第二天,在江苏丰县,在背后大屏幕上有一张照片,这是丰县的一个水塘。在昨天傍晚,一个校车在这因为躲避人力车而发生侧翻,倒在这里,结果今天我们知道了悲伤的消息,有15个小学生因此不幸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就在昨天,同一天在广东也发生了一起校车跟卡车的相撞事件,幸运的是没有出现死亡的案例。" E( S" M# I0 ?( Z/ D: Z1 c
这样两条新闻连接在一起,就加重了现在正在进行公众意见征集的《校车安全条例》赶紧出台的现实紧迫感。
+ x2 `7 P) F, _% e1 j" r. _ 来,让我们一起关注。4 ~' A- l! G- @9 u# {6 V2 _$ X- ]
解说:
5 S$ @* e9 v/ M) w' E$ X 这是一辆装满了孩子的校车,它安全吗?一旦发生事故怎么办?11月16日,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这一个月各地都先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校车检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关注都是在极力避免类似的事故再发生。但是不幸的是,在昨天下午又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校车事故。 h8 G& c5 m# M' r4 o
昨天晚上6点左右,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的一辆校车,当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的泥潭。- N% z8 u5 ], \5 b* c4 W& c0 ?8 ?
今天上午,江苏丰县人民政府召开了一个20分钟左右的新闻发布会,简单通报了情况。5 t$ S( u1 n5 d- B4 F/ I
张斌(副县长):
+ Y" c: T. \2 ?4 K5 a3 a+ h4 k 据交警部门现场勘查,因该车侧翻于路边水深约60厘米的水沟内,车厢内进水,致使部分被挤压在下层的学生溺水、窒息。
6 o8 x" T* P4 D 解说:
% P. J# q& i0 [& q5 } 和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一样,昨晚教育部连夜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进行再检查。
+ F4 O/ \% v# ~9 Q+ m3 Z 不到一个月两起校车事故,而今天也正是国务院法制办刚刚起草的我国第一部《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三天。一部条例,两起事故,中国的校车安全管理的确需要加速。
1 V# F) n- L+ Y& A+ g. t, ]# q4 ~6 Q 记者:3 a9 t: p! Y3 B+ Z4 {3 u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你知道吗?
6 n# X; t8 |: q) m# G/ [, M 市民:
; G' L: q: v" C 知道,但是具体内容我倒没看。0 @: C! B: n7 Z0 F, |
这个还真不太清楚。
- X" |2 g; w5 w2 T. G 我就打开(网页)看了一下,没有怎么浏览。 L1 O4 j& o- j0 o. x6 z
字幕提示:
1 f3 W0 p: f; R* V/ W 2011年11月27日,国务院责成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 a1 [/ r4 W* H! a2 a7 I8 z 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 t/ {2 X: X( Q& }" E6 I 新闻口播:
6 z1 s6 J' [3 A% @ 先来关注来自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消息,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8 B- Y+ G8 L; a) Q
校车问题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今天终于有了一个进展,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今天开始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3 f, d3 k1 S& p+ w 解说:5 B2 }6 f: x4 g7 w
今天,打开国务院法制办官方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就可以看到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接下来的时间,普通民众、专家学者、法律界、教育界,特别是地方政府,都可以对这部法律提出自己的意见。3 { A# h; q: s7 O% U
这份全文6800多字,共8章59条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寄托着太多希望。截止今晚19点,这份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共被点击阅读9200多次,而通过网站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的也有1370多人。1 P; d9 u3 N- r, X9 G/ r
记者:
8 F4 Y( o) Y+ b5 n8 ?. u2 T4 T. a( u 你知道《校车安全条例》的发布吗?
$ ~* F: J1 ]* y' H) ~ 学生家长:
, ]: y0 n- O& n2 J& V 这个我还是不太清楚。% z7 T8 A- X7 J! L$ m
好像有吧。
3 p9 c, D. S. b c3 m# G3 o 也没太(看),我孩子不坐校车。/ ~1 U: T4 l& q
主持人:
. R% i, q3 {- e. \ 昨天,发生在江苏丰县的这起校车事故,会给我们怎样的一种警示?首先可以看一下大屏幕背后的图,的确现在对校车的需求在很多农村地区非常强烈。这就是出现校车事故的江苏丰县,第二天在这个路段上,很多家长由于校车又被停了,那边的家长就用三轮车或者小车要送孩子上学,这种需求在增长。) a( J5 ~3 H A+ \7 v8 w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近两年校车安全事故好像一下子多了,大家的关注度也高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进步所出现的情况,因为倒退好多年,大家都是走着上学,没人会想家长掏点钱,跑学校找校车等等。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慢慢稍微好一点了,愿意拿出一点钱,校车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相关的标准、制度、法规、环境又到不了,所以问题又开始不断地出现。这是第一个警示,到了事故高发的阶段,所以要抢时间。
% ~- j5 o8 L. @0 ^6 [9 V 第二个警示,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做配套,光喊口号再重视都没有用。甘肃校车事故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可以说非常重视,甚至三令五申,坚决不能再出现校车事故,但是还是出现了江苏丰县的校车事故。因此应该明白,必须用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的改变,才能真正地不出事或者少出事。2 r9 M- `9 h6 A
第三个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个校车是在躲避人力三轮车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可见现在马路上没有人会去让校车,哪怕写着“校车”,刷成黄色都没有用,更别说校车了,在我们的环境中有,有相当多的人连救护车都不让。因此如何慢慢改变这样一个环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警示。
+ j6 [; E5 f7 e @7 N 其实回头再去想,这起校车事故和广东那起校车事故都不超载,以前会认为超载是一个祸首,结果现在都不超载,甚至很正常,但是依然会出现这种校车事故,可见建立《校车安全条例》,整个环境来配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2 c$ Q b% i0 z, H$ h# W
总理在着急,中央包括政府也都在着急,社会公众当然也非常着急。江苏和广东发生的校车事故,又加紧了人们必须更急、更快地去规范的这种现实紧迫性。来,我们就关注这样一个条例。
! G9 z" w; X% ?- h9 `, ]" j 解说: A0 Y. c( o! N# J. ?
不足半个月,国务院法制办就迅速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12月9日,在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两天前,国务院法制办还连续举行了两场座谈会,就意见稿先向一些媒体和专家征求意见。1 e4 b& {9 l: w& V2 y+ j
李雪荣(本台记者):! M/ {6 ?* c1 o% O/ W0 ~
12月9日当天上午是一个征求媒体意见座谈会,当时法制办邀请了有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还有其它的各大门户网站,整个现场媒体的问题非常多,反应也非常激烈,媒体的问题各个角度的都有。
% P2 m4 C7 u) T0 B: K+ G+ C 解说:0 o7 K, i3 f( v; G& x
和答疑解惑的媒体座谈会不同,在下午持续三个小时的专家意见座谈会上,国务院法制办更多的是倾听。
, i" W+ z% b7 G% h( l 李雪荣:1 f% s5 h& j+ S6 v; a# \1 N
当时现场请了四位专家,他们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会教授袁桂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他们在仔细看过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后就纷纷发表了各自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当时法制办的两位主要负责人都做了很详细的一些答复,当时到会场其它的,包括教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这些部委的相关负责人都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 N! m& U) D, W' B 解说:; P) [3 {; x) l5 e7 q4 b8 m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校车安全问题,更是参与了此次《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他认为明确责任主体是校车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在征求意见稿中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_4 h% ? F3 i5 Z" @; F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
0 i% Y A1 V' O 以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为主,这是对的。但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部门,哪个部门为主好像还要说得更清楚,因为是交通局还是教育局、公安局?责权利的关系还要说清楚,特别是事权归哪个部门还要说清楚。
! h0 s' l- ?7 C8 d" u2 j0 x3 B2 e" [- U 解说:
. E. a0 ]" `6 I! X- S7 d. S& F 和袁桂林看法不同,同样受邀参加《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座谈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则认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资金保障是校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3 X' Z* x7 w& o! w9 p
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B/ d0 J9 \7 u
在校车安全条例当中没有涉及到校车具体的财政资金支持,但事实上校车无论是购买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非常高。这些成本的分担是不是有一个合理的分担方式,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实际上最需要校车的是农村边远地区的一些学校。在这些学校当中,实际上当地的教育投入本身已经严重不足,能有多大的政府财政投入来保障校车的运营。* D( d* O( i5 s/ h' ~6 k
解说:
( E! d+ g0 l! m! C& L. Q 校车的运营模式,谁来提供校车投入的资金保障?如何监管甚至是如何保证校车优先权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都是专家们的关注重点。毕竟这个牵涉了教育、公共交通、财政等多重属性的校车,要真正安全地行驶在路上工作还有很多。而这次条例能否真正落地,如何执行,则成为公众的疑问和期待。; y8 K8 ?0 R- ?! @, U
主持人:. D5 j4 `7 K! R5 i1 d" e
这个条例出台可以说时间非常快,温家宝总理给出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只用半个月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摆放在了公众面前。当没有这个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时候所有的公众非常着急,尤其在出现了甘肃校车事故之后。但是当这个征求意见稿真的摆放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有一些人又慢慢冷静下来,觉得要急但是又不能太急,要快尤其不能粗糙地快,怎么样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好,这毕竟是为未来校车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法律法规依据。' A8 V" r9 q. W
综合下来,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这几个问题都急需迅速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清晰起来:第一个,哪些地方需要用校车?其实在征求意见稿中大家可能也会得出一个答案,相对于城市来说目前的农村更需要校车安全条例,在城市当中可能用公交等等有一种替代,另外由于择校等等很多的因素,城市当中实行起来也有另外的难度。第二个,到底谁来承担校车运行的费用?归根到底不管我们怎么去关注,钱是一个大问题。从现在的征求意见稿来看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但是就这八个字,不同的人解读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政府主导,有人认为应该占绝对的大头,社会少量参与,但是也有人认为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非常重要,究竟比例怎样是合适的?第三个,过渡期怎么办?什么叫过渡期?因为中国这么大,不可能一夜之间条例出来,就翻天覆地全变了,校车一夜之间就出现了,生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提出了三年的过渡期,但是面对这三年的过渡期大家也会想,这三年我们付得起接连出事的代价吗?怎么让这个过渡期过渡,但依然是安全的,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 W& N$ T$ A( H3 h8 N% ` 不妨有时候看一下数字,我个人认为这里还有很多要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校车?谁来保证校车安全?这个一会再谈。5 ]# X! [) B& l, p1 D7 `; y3 d
先来看一个数据,截止2011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初中一共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是285000多辆。但是在这285000多辆里,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只有大约10%左右,也就是29400多辆。在这个过程当中,由小学自己出资购买的校车只占大约17%,50000多辆,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向校车服务公司或者公交、客运、旅游公司租用,家长合伙租用也占了不小比例。大家自然很关心,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绝大多数都不合格,究竟怎么办?有没有能力一夜之间全部更新?+ C* z% u b7 Z/ u( m' } S. j
看社会的关注,其实社会的关注也是加快校车尽早在生活中快速安全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今天下午专门做了一个统计,在百度的搜索上,2009年1月之前关于校车的新闻是60000多,过了一年就变成了将近80000万,又过了一年是110000万。但是请注意,在今年它增长的速度,1月之前是113000多篇,到了11月12日,一下到了159000多篇,而到了今天就是213000多篇。这一年翻了将近一倍,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增量都是巨大的,显然这跟甘肃校车安全事故是紧密相关的。 f$ M2 C- J' @) d& ~# d3 Z: t+ u
说到这一点,很多人士都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像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赋予校车特殊路权,这次大家讨论得非常多,《校车安全条例》出来之后能不能保证校车绝对跟救护车一样,拥有一种特权。此前在讨论校车问题时,不少人士的建议。《条例》吸收这一建议也被认为是“亮点”。然而,校车的特殊路权对于我国当前的校车问题来说,并不是最为紧要的问题,影响校车安全最迫切的其实是如何加大政府投入,为急需校车的中小学配备安全的校车。也就是说他最关注的是先要有,第二是有的非常安全。 来,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个用了好多年都在关注校车的人士。
/ S* z: e( q/ A/ C; R7 f" \ 冯晓哲(校车体系战略规划师):4 G8 o8 f8 w! t0 @
中国校车是我们十年来工作核心的一个主题。* w- t! E- }: v9 D/ g
解说:9 \$ X$ j3 D6 S& x% O9 m+ Q
中国校车,这是冯晓哲办公室最显眼的标记。从十年前,他就开始关注中国校车体系规划的研究。3 R; h& p; W9 {2 b( @" W
冯晓哲:
0 e$ _8 X h( {# p 十年前的时候,我做了一套儿童理论,在 汽车安全技术里面 发现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是所有交通安全里的重中之重。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着眼和聚焦中国整个校车体系的模式开发,从它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到它的模式设计。 解说:
9 I$ t5 i- F0 o" w) ] 如今,冯晓哲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标准化协会校车产业标准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规划师。校车运营管理规范、校车驾驶员要求、校车学生乘车要求、校车安全设施要求、校车车站要求,这些厚厚的专用标准是冯晓哲的研究成果。从2009年在中国标准化协会校车产业标准委员会委托下,冯晓哲和校车体系领域的专家们就一直在拟定细化的标准。
# G' G$ q$ R, h5 l1 j 冯晓哲:/ S$ R; f5 K& A: P# G% L H
标准体系实际上我们从过去传统的校车,从以硬件为主的技术标准,实际向体系化标准,从它的车、人、路、站,按照它的四要素,然后按照静态和动态的关系过程,做系统的切分。4 O8 E X! z, ]8 _
解说:
' R2 p8 n1 `0 z6 l! a# K$ }+ |- u 而对于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冯晓哲也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建议。
7 Q4 \$ k1 g6 s- N4 W- a 冯晓哲:* u1 Z( K9 R5 t& C
比如说在地方财政里,现在也还可以再扩展,比如说通过债券,也是一种补充的方法,这也是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方法。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延伸到社会资金里,可以去搞产业基金,可以去拓展公益基金,不一定是把所有资金支撑的中心完全都依赖于政府。, ~0 F/ r+ S V: z, x
解说:" t0 D" Y# z/ r) l; E/ S
冯晓哲介绍说,中国校车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要结合国情循序渐进。
) w" U7 g2 I$ @$ D8 b 冯晓哲:. M# t1 q! Q( J3 o
应当是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应当是这么一个交互,互动式的,是资源相互渗透,功能也相互渗透,应当是一个结合模式。
4 q: h9 h0 W( \/ W. e2 y 解说:! _2 o1 h P" ~
今天下午,中国校车产业标准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主任蔡·乌力吉等几位专家,针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4 a' L* {1 N7 ]" F) z6 U K9 k 蔡·乌力吉(中国校车产业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 \0 |% Y" R6 [
驾驶人员的水平,我们不能仅用一个驾龄和是不是出过交通事故来做判断,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培训体系,这个我们正在实施。要对所有的跟车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驾驶员进行系统培训,资格考试,从技术标准到产品标准,到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监督、监管、监控标准,现在正在开展。
T! h6 V7 r0 w+ X6 n* e' M4 p 荣惠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N. \1 m+ W7 [0 ^/ M
不管是公立私立,不管是什么学校,最后的管理得是各种各样的模式,得要有谁解决校车,谁花钱来买校车,谁负责保管,谁负责维修,必须建立一套体系。2 n9 [! [# k% g" U/ U- T
主持人:
" j0 f u$ I/ ^6 \ 为什么会关注一个人对校车这种持续关注,也是在《校车安全条例》开始征求公众意见的时候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因为跟我们每个人都紧密相关。第三天,现在1300多条的建议还不能算多,也许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国务院法制办的网站。$ k3 ?5 V' F7 K/ V- Z
在这里不妨提出自己的三个建议:
) [: g. T( P |" E* n 第一个建议,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赶紧做相关的调研,到底有多少农村的孩子需要校车,第二个如果真的要投入到底需要多少钱。这两个数字一旦了解清楚,对于决策来说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有的时候是不清楚,觉得不可能出那么钱,如果真调研了之后也许不像想象那么多。
2 V" _$ E0 R* H& o/ \/ t; @ 第二个建议,如何让更多的公民能够对校车以及类似救护车,这不需要说了,产生一种真正的敬畏,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在口头上、在网站上可能都是坚决要捍卫校车,而且忧心忡忡,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能像那个人力三轮车一样根本不去躲,导致校车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故。也就是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 V# X! ^& t2 u$ @" r5 X
第三个建议,仅靠校车,再安全的校车也无法全面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说甘肃出现校车事故的幼儿园居然超过了700人,太多了,为什么不能在村里就近建幼儿园,城市里到处都在择校,可以不可以改变择校的局面。另外,据说现在有关的部门正在制订将来的幼儿园上限不能超过360人。* _. `% H; d- Y2 T
连鹏作为专栏作家也谈到了这一点,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校车安全的全民宣传,加大对不避让校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只有当更多人的敬畏法规,遵守秩序,校车才能更安全。4 o9 q. b; ^+ E9 {+ G9 H
是的,校车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投身其中。 --------------- 2011年12月14日 08:21 央视《新闻1+1》 2 q, i( Q3 i;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