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汽车网.车市动态】 经历了金九银十2018年下半年的车市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国内多家车企销量连续多月下滑,经销商库存居高不下,整个车市销售行情表现异常惨淡。马上年底了,车企冲击全年目标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经销商提车任务量会增加,库存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报告,十月份有10家品牌库存爆表,分别为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别克、北京现代、上汽荣威、捷豹路虎和斯柯达。
. ^' ^: X8 {! h3 g5 G4 Y [2 x* r! m
# g" W& u$ I* m* c* N, e- H# q3 D) b2 S3 V
中汽协销量数据显示,10月全国汽车销售为238万辆,同比下降11.7%,继续以双位数下跌,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了。至此,1-10月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287万辆,同比下降0.1%,全国汽车销量累计增速出现今年以来首次下滑。如果全年依然为负增长,那么中国汽车全年销量将会迎来28年来首次下滑,创历史纪录。 如果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厂家任务指标不变,那么经销商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汽车流通协会数据,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9%,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为三年来最高,这是今年第10个月库存预警指数超过警戒线。库存预警指数越高,反应出市场的需求越低,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也就越大。
% w, F1 l. B! D/ l/ v* q* a [url=]# `, u9 ?0 |/ q( L( w
[/url]4 [5 p" c7 N' o3 _ r$ u) h5 N
[url=]
' s: l8 `6 U3 _9 J$ s, l8 V. F[/url]
4 H2 W* g0 ~8 J) B/ s) U0 w% l3 [
Z3 e2 G& R1 H$ I8 c# m( m- B
9 U- @' M2 a4 I3 T2 I% n# h# \
9 x! \) q: \- u7 t
1 b. a ?& a, Z' \3 y! {* _- T: `
对应于车企品牌方面,当月库存压力最大的是长安汽车,其次为比亚迪、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别克、北京现代、上汽荣威、捷豹路虎和斯柯达,他们的库存深度都超过2个月。 一般来说,1.5是警戒线,例如上述长安汽车库存系数达到了2.9,意味着经销商的库存量可在完全不向厂家提车的情况下可继续正常运行近3个月。如此类推,比亚迪、长安福特和吉利都在2.8个月左右。 以下为各大车企10月份批发销量:
' A k A& M1 q3 c! B8 H: [+ D [url=]7 |4 K$ t |# T5 t/ l5 t
[/url]
( T+ x* U) {+ u6 q[url=]2 ~# ? L4 B: H& |- k
[/url]2 F& C+ h; t# o; [
& p7 m; A/ X& v
/ R/ |! T3 O8 g5 L! V' f2 s( D9 W2 r$ R0 N
1 E! E+ ]9 p3 T j& n4 N/ R/ ^$ `# Y+ O
以长安汽车为例,10月批发销量为7.5万辆,同比下跌了25.2%。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经销商库存还处于高位,意味着厂家存在压库现象,经销商终端销量并不理想,经营风险会加大。 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经销商进车任务量增加,库存压力也随之加大。为清库存降价出售新车,导致部分经销商裸车销售亏损,出现大幅降价促销的现象,经销商利润明显下降,经营风险也会加大。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同时也反应出该品牌销量持续低迷。 燕赵汽车网:库存系数=期末库存量/当期销售量,反映汽车经销商品牌当前的库存深度。根据行业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 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库存系数>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中国车市连续4个月表现不景气,多家车企也十分头痛,但归根到底还是产品力、新产品更新周期、消费者接受度,谁能够不断推新并让更多消费者认可,有好的销量才是最终的赢家。再就是购置税降低刺激消费者购车再次激活低迷车市! [url=]
. f( F$ F& R& a8 M[/url]
) R* Y. H1 \% U4 Y# d0 ~[url=]6 c7 a+ e$ C4 `- K
[/url] ~6 h$ G7 X- O
+ W; @2 x( m6 X6 ?# M, }
/ r: O% Q; z- @3 C* i# u* [0 Q- M9 F4 G' r% M
# W6 t5 n' D0 k8 w% W; `/ `) I6 t8 p2 H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向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提交建议对2.0L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的文件,以扭转销售颓势。 该消息得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消息人士证实。今年车市遇冷,各方担忧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或遭遇数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任何程度的税费减征都可能助力行业发展的回暖。 目前,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未作出回应。 & [5 p4 ^0 I, M7 D, g9 R2 k" f1 T
) c0 I0 n. z, \( I0 Z/ B6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