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曾说: Q) g" B! a9 {% V, q3 C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 s6 d" W& S( r
也有人曾说: 5 P5 K) |* B& j! r/ N3 i( _8 R! I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 S! o( c) W6 o1 d% @, C y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5 ~8 q8 g$ c6 @年少时,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是一个人,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1 _) \6 ~$ c$ f7 C+ ]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5 ^- ]1 t, f7 m' B7 y# L5 V X; b, c: y
7 X3 m7 k8 ?+ s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6 f2 y2 N! e& \* K# _: u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2 g P& v" k0 d& ` F2 X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 t) B: @' y& c8 _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 ! |5 U* T! i% F8 r( ^5 P
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 a; E) u M$ q. i8 o7 Z就这样,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苏轼的才气逐渐开始名扬天下。 到杭州担任通判期间,不同于现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地遍布盐碱地,饮水都是困难。 f6 Q5 U! e4 X5 H/ X
) C5 g: J o9 I
他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边实地勘察,重新疏通“钱塘六井”,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
% k8 L& o8 W$ S Z, m4 G+ W3 F* g
) X) W$ D" H: v z6 h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着西湖龙井,喝着甘甜的井水酿造的美酒,苏轼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T' Y2 [4 Y4 k1 ~' C/ j9 F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谁想到做湖州长官仅两个月,天降横祸。5 b% I0 R/ r6 t
; U: V% w& |, `. ]; \
从朝廷命官一举跌落到御史台大牢,还受尽了侮辱,被严刑拷问,经常连夜提审,苦不堪言。
4 w: C2 k8 E2 Y# C; c7 C5 F9 M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两首绝命诗: . i+ e, @* e; a& n6 g! Q1 J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 C+ ?+ |6 e' R" v- J6 R0 U
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 e. ?4 b: ]! \1 T j, W案发以后,弟弟苏辙在兄入狱期间,连连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赎兄罪。
+ j+ Z" |, R3 @' R3 i当时已退休在家的大臣张方平痛心不已,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儿子张恕连夜进京营救。 $ A6 T# H$ _5 P& b
甚至往日的政敌王安石,上书皇帝,为苏轼说情。
, X# y1 X7 N0 b2 O, _被关了一百三十多天后,苏轼释放出狱。
, X8 }9 |" y& h! ]死里逃生后,带着政坛和文坛泼的一身脏水,带着从高处摔落的理想,带着一大家子20多口人,苏轼来到黄州。
0 q0 ]8 r e" C" J4 h2 _+ I& q u从此,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黄州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7 d4 o9 D% F5 O, ~6 p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Z- e0 r& p/ r9 m$ R7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苏轼便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筑水坝,建鱼池,请教老农、喂养牲口……自封“东坡居士”。
/ h0 r) s& ^8 |% }3 D# W9 y并在城东半坡上的一片地,建了一座“东坡雪堂”,化身“东坡居士”。
) b% r, D' l, {, [6 L7 x' ?- J来拜访的朋友更是络绎不绝,道士杨世昌、同乡巢谷、诗僧参寥、画家米芾、琴师崔闲、开酒坊的潘丙、卖草药的郭遘…… 9 M7 ]& n/ E5 u- G7 ~7 J
苏轼就这样在黄州过起神仙般的小日子: “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 B, T0 G( i* V" A" T从此,前半生的苏轼,化茧成了苏东坡。 
卢梭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劳动锻炼,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B% x" Y# e& _5 P, S$ }7 S% e% t
6 h9 ?3 K' q2 z7 j. C" l回归田园,在劳动后,心情会变得愉悦。一天,苏轼与几个朋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急雨,众人都纷纷跑着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 % h! z7 D3 ?) O0 T4 N
过后,苏轼写下一首《定风波》:
0 w, B8 b9 z: F" X" c9 z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Y: h1 L: D$ F! V2 d* g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就是这么来的。以至于后来离开黄州时,他的禅坐功夫已相当了得,“物我两忘,身心皆空”。 ( R, A. t, F% }( e1 J$ c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6 ^. U' ]0 N& Q% s {; n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D, t8 n8 g$ W% s0 K% Q$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会留下爪印。如同我们人生在世、留下的一点点印记。雪是会化掉的,泥也会干掉,就没有任何印记留下来了。 , \2 v- b% O( r6 }9 I
这四句话就像宿命一样,成为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 O' c5 M! @* x+ a
前半生,学苏轼,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超脱”;学习他的做事哲学,可得“负责”。
# B5 T0 Y2 ?, V; _8 h后半生,学苏东坡,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 6 y/ R1 J* N j/ E0 h! z* t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学苏东坡。 5 v; ?" I- ~# C$ n9 f
文章所有实景图均为莫里莫实景照片 莫里莫夏季气候凉爽,平均气温21°C
& G* V+ c, y+ m3 ]9 p- KEND
( E& ~& c U. Q5 `1 { l n
莫里莫距北京车程4小时 距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车程20分钟 9 U1 r7 Y# V0 R n

莫里莫位于承德围场县北部
) ?& A9 M' B( v) u+ O2 p+ s# \ 森林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 # i7 X, u$ N* { B' k8 C- b& F

莫里莫 最宜居的避暑天堂 户外骑行爱好者的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