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的“险”时代来了 一边是保费收入的与日俱增,一边是车险承保业务的连年亏损,这背后是我国险企分销体系与理赔端利益长期撕裂的结果。随着商业车险改革、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等进程的加快,车险业与后市场的关系,出现改变博弈、寻求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这种从浅层次合作走向深度融合的利益需求,过程走得颇为艰难。 在北京车展(微博)期间,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在京举办“2016第11届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十多位保险业及后市场产业链的知名人士,以“车险业如何打破亏损怪圈,与后市场相融共生”为主题,集中展开探讨。汇聚了保险业、维修行业协会/联盟、零配件流通、汽配电商、维修终端、事故车拍卖、数据服务商等数百业内同行参与论坛。 车险业务连年亏损“亏”在哪里? 目前,中国的车险业普遍采取分销合作模式。早年间,保险公司跑马圈地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分销份额,保险公司签下大量4S店、维修厂,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分销体系之中,除了支付15%~40%的高佣金,还会让出更多的利益,有的甚至对自身具有杀伤力。 这使得保险公司丧失对其赔付范围的绝对控制权。由此造成了当前几乎所有险企都在抱怨管控“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之难。其实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审控体系,但碍于与4S店、维修厂难以言说的利益纠葛,审控体系常被束之高阁。 在正时汽车CEO李斌斌看来,多年来保险公司掩埋着一颗“毒瘤”,那就是分销部门和理赔部门仅对各自业绩指标负责,而忽视了对方所必须面对的理赔控制和分销难度的难题。于是,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个悖论——保险公司对于4S店和维修厂的考核不在车辆的维修水平而在于保险的销售能力。然而,这个悖论直接导致了保险公司赔付成本多年来居高不下。 李斌斌认为,保险公司应当理顺销售与维修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后,控制好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无疑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车险费改后,中小维修终端迎来新机遇 那么车险业如何摆脱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如何与后市场深度融合、有序发展呢?有壹手联合创始人朱伟华(微博)认为,车险费率改革的来临或许将是一个契机。 2015年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未来车主的出险率将与保费直接挂钩,这从而导致消费者在车况、维修成本以及保费上浮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也势必推动后市场出现更多的服务新形态。 比如,将有一大批社会维修机构,成为4S店以外、亿万私家车主出险后修车的新选择,这些经过保险公司认证的独立维修终端,会迎来业务发展的一次新机遇。 同时,像后市场中高频的钣喷快修之类小型业务,将会从4S店业务中逐步分离出来,对于定位于这类业务的创新型创业公司,无疑是利好。 朱伟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出险次数和维修金额将直接导致车主来年的保单金额,所以很多车主在发生一些小的碰擦或者简单维修时,选择不向保险公司报案,转而选择一些中小型的维修厂进行维修。” 同时,朱伟华认为,“维修终端必须借此机会,完成“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提升维修工艺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升级;而保险公司也必须倾听保险人和维修厂诉求,完成提供高效服务解决方案的升级。” 第三方服务商,成为险企与后市场重要“粘合剂” 中国的车险服务与后市场渠道,多年来处在一个浅层次的合作状态,未来需要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对车险与后市场产业链起到融合和协作的作用。 “保险公司和维修厂合作需要非常多的中间服务商,比如车辆定损服务商,提供维修厂运营的服务商,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服务商,数据服务商之类,没有这些服务商的话,维修厂和保险公司没有办法连接。”朱伟华表示。 李斌斌表示,保险业务要解决“无关赔付”的控制,其关键是要建立好“定损核损模型”,目前正时汽车与CCCIS保险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基于正时通配数据库的解决方案。而正时汽车全车配件交易平台,提供的基于面向配件品级询价报价的机制,是保险公司解决“超额赔付”、实现分层次赔付的关键抓手。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看似充满机遇的商业车险改革,其实暗礁涌动。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及时挖掉“毒瘤”,并且通过借助各种新技术、新业态,与后市场实现从“分销合作”转型成“服务融合”,那么在这场变革中,首先被淘汰的必然是其自身,而不是后市场机构。 打破垄断,同质配件助力险企“止损” 随着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的即将出台,这些破除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引,正在给后市场及车险行业,双双开启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利好机遇。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表示,2014年9月,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对“同质配件”的定义。“同质配件的产生,有利于促进整个车险行业以及后市场变革,也将对加快目前混乱的后市场配件流通洗牌。” 魏同伟认为,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汽车配件价格过高,整车厂和经销商握有绝对主动权,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只能处于被动挨宰的地位。 而目前,同质配件已经被国家定义为与原厂件具有相同质量标准的配件,保险公司就有了新的选择,在汽车维修保养时,维修厂可以建议车主使用同质配件来降低保费,或者用先行赔付的市场手段来刺激车主使用同质配件。 “对于消费者而言,同质配件可以全程追溯,也有质量保障,价格却比原厂件要便宜,所以现在很多保险企业都很愿意大力推广同质配件的流通,并且鼓励与保险行业相关的维修企业使用同质配件,其结果就是“减损降赔”。三方都得到了实惠,彻底改变了原来车险企业、车主、配件和维修的关系。”魏同伟表示。
& w- i; `1 {! e. ~/ t4 L4 D*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