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淑玲)将私家车通过网络租车平台“宝驾”出租,结果车辆不知去向。因同“宝驾”所属的宝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商未果,闫女士将“宝驾”诉至海淀法院,索赔租金、车辆等相关经济损失共28万余元(本报12月1日报道)。12月25日,海淀法院判决“宝驾”赔偿闫女士6个月租车费用6.5万元,驳回其他诉求。1 Z i( A/ W! `4 e9 N( m. j! X
5 H* _4 K' k6 s" u! A9 }
2015年4月30日,闫女士通过“宝驾”出租其名下一辆京牌小轿车,并通过网络找到了承租人王某,约定每天租金300元,节假日每天租金500元。
7 e( G& i4 j0 M* h* K& Q
$ w$ V( z" b. S+ ^闫女士将车辆交给王某,在缴纳200元押金后,“宝驾”还为该车安装了GPS定位装置。+ _% S! Z8 U: s6 H' G8 G
! ~4 g2 K J6 E- L8 \& E
订单显示,该次租车时间是2015年4月30日19时至2015年5月5日17时,共4天22小时。但在2015年5月4日,闫女士称其发现该车到了河北。当日上午10时29分起,其多次拨打“宝驾”客服电话,均未得到答复。& X( H- }9 x1 |$ k: Y
0 }9 t' C* l0 H& H& B3 Q
闫女士称,其曾强调车辆不能去外地。因认为车通过“宝驾”出租,是“宝驾”提供的租车人信息,“宝驾”之前就发生过丢车事件,却未给自己风险提示,而租车人王某有前科,“宝驾”也未审核。故闫女士认为,“宝驾”应该承担赔偿车辆、支付租车损失等责任。
5 n1 Q0 q- X' G! t
9 J& J5 Y, d8 p8 t7 Y3 W5 E据了解,闫女士的车是2010年买的,为黑色本田crv顶配豪华版,花了近30万元,一共跑了6万公里。$ Y7 T- L7 M% k% n% c
, p6 N7 y" D" O: r
庭审中,“宝驾”坚持认为,其为车辆投的是被盗抢险,因该涉案情形被公安机关认定为诈骗,故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宝驾”不应承担责任。
* x% s' w8 [* d- c( ?+ c) [/ P
# I! N" D/ z, Z- y, ?9 ]0 L2 y0 B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合同条款是由“宝驾”单方制订的格式条款,其免除并限制了“宝驾”的责任,故应合理提请闫女士注意风险防控。另外,“宝驾”明确宣传其有“完善的保险与风控体系”,其公开宣传与“有任何问题都有保险公司负担”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酌情考量闫女士对车辆丧失的时间,以及其无法用车、双方都认可租金数额、车辆相应折旧,以及“宝驾”的违约情况。最终,海淀法院一审判令“宝驾”赔偿闫女士6个月租金共6.5万元。8 _; X1 w1 M& D6 q0 k' c8 |
" R, S- e# ~5 M/ x8 t! A
该案主审法官朱惜丹解释,闫女士的车辆丢失,其主要责任人为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另外,在车辆丢失的这段时间里,客观情况是闫女士无法用车,租车损失是确定的,故作为居间的P2P租车平台,“宝驾”应就其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6 D3 X3 i3 y$ u8 z
& f( j5 _* D, j# T
“我最关心的是我的车,什么时候能拿回来?还能不能拿回来?”宣判结束后,闫女士称,因河北警方告知其王某已被抓到,王某涉嫌犯罪的金额达200万元,其担心王某并无能力赔回自己的车辆。% W7 g5 |$ Y* w2 O6 {4 U2 j B! F
1 A+ D8 z y' n2 H1 ~+ p(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