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缘 于 2015-12-5 22:00 编辑 $ k) X6 E# q0 D8 j
4 a9 r4 h; ^! o" s
这两日,京津冀的朋友受苦了,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橙色预警的雾霾天气,让人躲无可躲,不过,有个消息,更让人大跌眼镜:媒体称“住建部”专家称“爆表”的严重污染天气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 如果是汽车专家谈到汽车污染,不管对错,终究让人有一丝信服,现在,住建部专家谈到无人是汽车尾气造成,让我们汽车人该如何汗颜?不知道,这位专家是否了解汽车排放物的有哪几种成分?每种成分又是排放多少,即便全部的车辆都24小时不停的排放,共计才能排放多少?如果这些计算数据、调研数据都没有,还跨行业谈论汽车污染让京津冀雾霾爆表是不是有点儿戏了? 汽车躺qiang已成惯例 这几年,每每空气出现了问题,大家的目光都会聚焦到汽车上,汽车有污染,这些每个人都知道、都承认,但是你不能总是停留在很久之前那种烟雾缭绕的汽车排放印象中,中国高速发展了几十年,汽车排放的限制一升再升,行业内的人都开玩笑,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汽车不是简单地排放了,或许成为了空气净化器了,因为空气本来污染很严重,经过燃烧之后,你要的这些排放物中含量比空气中的还低,就像现在的京津冀雾霾,这个污染物比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高多了,这时候不是空气滤清器是什么? 有时候,真正了解真实状况的人却恰恰没有话语权,偏偏一些其它行业的专家一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看到了真理,汽车不是简简单单地敲敲钉子就能做好的,整个汽车排放,被国内外专家用了上百年的时间,逐渐优化、逐渐减排,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相当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笔者相信没有几个住建专家了解这些问题,反而是,它们一句话,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更甚者,它们顶个专家的名头,大家似乎认为他们是汽车专家,这是非常可笑的,但是现实就是,即便哭笑,若干天,如果空气污染又起,他们还是说同样的话,还有人相信,颇让人无奈的循环。 如果说了错话,不产生恶果,倒也可以让人原谅了,不过,这种论断很多时候会成为一个发泄口,民众出现了怨言,伪专家发了言论,那么这个发泄口就走到汽车头上,对于汽车来讲,限购、限行,原本十九世纪别的国家都在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到目前我们也没有办法享用。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排放持续严格,相应的技术成本、油耗增高随之而来,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刚需不可动 工业排放限制才是解决根本之道 客观地讲,今年京津冀的污染天数远比前几年要少,大家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笔者相信当下的决策者们也很清楚污染的根源以及相应的解决之道,不然,我们的“XX蓝”也不可能出现。 一年前,2014年11月4日-5日,北京吹偏西南风向,所以西南方向沿太行山东麓的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5个城市启动最高级别减排措施。8日-11日,北京先吹偏东风,再转偏南风,所以西南的5个城市继续最高级别减排,东南方向的天津、唐山、沧州、衡水,包括山东的6个城市,启动最高级别减排措施。另外,山西、内蒙古等部分城市也接到了减排任务,人工创造的“XX蓝”,并没有减少汽车排放,也没有减少汽车销售,我们看到了蓝天和白云,这些日子、这些事例,对于我们来讲,不已经是明晰的解决方案么? 解决问题有很多种,不能够简单地转移,这样不利于解决问题根本,汽车也好、供暖也好、工业排放也好,都可能产生污染,但是污染产生的数量级有轻重、民众刚需有主次,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倾向于保证民众刚需的汽车、供暖的情况下,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给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这个方法既然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3 N; o5 R" s8 b; m3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