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汽车已准备好了5亿美元,车和家准备好了1亿美元。”11月2日晚6时,辞去汽车之家总裁职务,一门心思投入到智能电动车制造领域的李想在微博上披露了融资进展。蔚来汽车与车和家正是其自2014年以来,先后参与创立的两个全新智能电动车项目。
o1 X) |6 c1 o% v. E1 t
6 c7 r! r& j8 A* ~5 Z1 _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摩拳擦掌等待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非汽车企业并非只有上述两家。“目前已经有几十家非汽车企业在申请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工信部正组织有 关专家做评审工作。”11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 资质。" |( X8 w7 k7 q
+ P; @! h9 L7 \! E! g 这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准入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国家部委首次披露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放开的进展。显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大批鲶鱼涌入的时刻很快就要来了。3 h1 V8 B4 @6 X5 {4 [
; q& `3 _9 D6 i, Q) _" }; W9 R$ _' O$ _
逐步放开5 v4 h) }) g- Q, O. Q
; h- u% @2 @5 L0 H, b: h9 t. a0 | 非生产汽车的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业从无到有的十余年来,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5 \8 n& H& V* \3 \5 v
7 \+ X5 H3 S/ f& }% A
而在近一年来,这一答案出现了松动。从新能源汽车企业申请注册必须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到酝酿降低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再到允许非汽车生产企业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准入政策历经重大变革。
* }: [& B$ n: `- t. @+ ^6 T v& A" z2 m3 m# H* ~
今年3月,发改委正式就《准入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开从坊间传闻到落在了纸上。/ Z% M! j. }* T) q; [+ M+ R4 d
% d! S2 W6 `% V; w; Z$ |
“一 直以来履行的电动车基本准入条件就是要有汽车生产资质。但现在来看,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符合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达到相关汽车生产准入条件,也将可以逐步 地成为汽车生产企业。”11月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坦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正经历一个破局的过程。: i& u/ Z6 K# w; r
+ X) r% h( T$ C- X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的目标,在目前完成率不过三分之一的现状落差之下,非汽车生产企业等新鲜血液的进入有望搅活池水。
0 i. \, Y6 \5 e5 s% R, F0 C/ b. n
《准入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8个月,工信部披露了非汽车生产企业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最新进展。在通过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后,将有第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得到电动车生产资质。
2 f; C; |* z' j2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