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5银川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中国汽车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中国制造”能否弯道超车等成为众多业内人士 聚焦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品牌差距仍非常大,自主品牌汽车要想摆脱低价竞争困境,必须补上品牌短板。/ y; W: J h& |# U: ?6 o* I
自主车企业品牌建设显弱势( y) `" `' O7 W; a: |. M! [
在第三届中国汽车银川论坛暨中国汽车品牌突围之道研讨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专业 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整体差距在过去4年连续缩小。2014年,自主品牌新车质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降至历史新低,有6家自主品牌 超过主流汽车品牌的平均品质得分。
! I7 j# J8 N( h9 v( X( ]! E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品牌在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时候,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说,中国汽车品牌产品的平均售价明显低于国际品牌,溢价能力非常弱。2 ~0 Z a1 y, [2 ^1 t6 Q) u6 j
王侠认为,这与中国汽车品牌的内涵和差异化不清晰有很大关系。相比欧美车的质量、日系车的经济性以及韩系车的造型设计等鲜明的品牌特质,中国品牌除了价格便宜,还没有明显被普遍认同的特征。
6 N$ U$ Y; @+ t “这其实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快速增长时期向成熟市场转变必然遭遇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琦说,中国自主品牌在早期的快速 发展阶段缺乏清晰的品牌战略,品牌形象模糊化,品牌建设“先天不足”。这就导致自主品牌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时,形成了“低质低价”的先入为主形象。而且自主 品牌在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上的短板,影响了品牌溢价能力。加上核心创新能力弱,难免给市场留下抄袭、山寨的印象。
3 _5 r3 C# p( h 黄琦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形象,另一个原因是在品牌发展中没有把中国元素、文化因素转化为品牌因素。
4 @3 F- r3 x Y. ~" d) z 历经百年的汽车工业史,汽车消费对品牌的推崇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要想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就必须补上品牌这个短板,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 s* t. x6 M4 D% v! f$ {# _. q
供求关系反转凸显市场压力
- i( X2 ~; s5 U: X1 T2 o3 _* b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销量增长4.8%。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57%,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54个百分点。
) e. C, F# k2 t8 x 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随着产能不断扩大和市场保有量攀升,中国汽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反转,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压力凸显。/ l: p3 V, _+ j" {7 Q" t% Y5 {
长安汽车(15.95, 0.10, 0.63%)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龚兵等人认为,压力之一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几年低位徘徊。并且受制于品牌影响力,自主品牌在向B级车市场突破的过程中,难以突破月销量3000台的“天花板”。8 j, v2 Z- B6 Z6 a# i' u+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