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7826|回复: 1

      开车遇雷雨怎么避开隐患? 雷雨模式车主全攻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08: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银尘 于 2015-8-12 08:44 编辑 0 J' a+ I5 t5 |

      % S, S0 O8 U. N2 ]0 ^5 i' \    开车时遇到雷雨怎么办8 ?8 D9 G3 q: `0 w0 \
        保持匀速行驶。车速太快容易冲起路面上的积水,形成水浪,令自己或旁边的车辆进水,或溅到行人身上。更重要的,雨天路滑,车辆制动性能差,当前面有紧急状况时,有可能躲避不及。车速太慢当然也不好,容易水中熄火。0 _, O7 z; H3 r# \4 |" v
          注意拉大车距。雨天车辆刹车性能大打折扣,跟车时一定注意保持车距。一是前车有紧急状况时,能刹住车。二是如果发现前路已堵死,可以找机会绕行。
      : k4 R; r. a* a, S3 }    打开雾灯、示宽灯、警示双闪灯。大雨倾盆时,能见度极低。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追尾等事故发生,打开上述灯光,以引起后方车辆的注意。. J; W( K" J6 K
      涉水时提前观察积水深度。经过有积水的路面时,一定要观察水面的深度。虽然不同的车辆,其可能进水的车尾排气管、车门、发动机进气门等位置高低不同,谨慎起见,如果积水已接近前大灯的高度,最好不要通行。
      + Z/ y# b3 |- C/ e! M0 Y, V8 p0 V/ D  水中熄火,不要立即启动。水中熄火再打火,会令发动机进水损坏,只有保了发动机涉水险才能索赔。而如果熄火后不再启动,一切损失都可以走车损险。
      ! l* G6 J. ^& P( a$ ~5 y$ J    尽量离对向车远一点。积水深时,对方车速如果太快,积水形成水浪,会溢进自己的车舱内。* N+ X3 J" p9 n* n# m$ q( g
          少并线、少超车。大雨天你看不清别的车,别的车也看不清你。保持在一个车道中匀速行驶,尽量少并线,少超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3 [1 k, M$ }; l: n9 @" i4 h- i! i7 F
          路面上有泉涌或漩涡时不要贸然通过。这种情况可能井盖反水,贸然通过,可能导致车轮陷入井盖内。
      . j! n+ {: v9 V5 z& Q    寻找安全地点停车。积水太深、能见度太差或其他不能判断的情况时,要果断选择相对安全的路段停车,等雨小一点或停了再走。
      & A9 ^; p0 m4 S8 U6 T2 J0 a2 ^$ }    车辆熄火被困在雷雨中怎么办$ Q8 d. z% g8 b1 K
          积水不深时,打电话报警,并在车内等待。积水尚未淹到车门时,可以在车中等待救援。毕竟,在雷鸣电闪时,车舱内是最安全的。即便车辆受了雷击,电流也会通过车外的轮胎等传导到地面。: H7 P1 R2 W* c) T- u1 R
          水势不断蔓延时,打开车门逃生。当积水不断升高淹到车门时,应赶紧推开车门逃生。不要等到水位太高,车门打不开。这就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 V4 M6 w6 ]) D+ s, z2 _$ ]
          车门打不开时,用羊角锤砸车窗。当错过推门逃生的时机时,不要慌张,要用羊角锤猛砸车门玻璃。注意,不要砸前风挡玻璃,那是中间夹胶的双层玻璃,砸不开。最佳选择是侧窗玻璃的四角和边缘。这里提醒一句,车内要常备羊角锤,这是经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记者亲身验证过的最有效的逃生工具,其他如头枕、高跟鞋等均不太靠谱。$ D: @! w. z! R0 e. C0 m8 R( L
          雷雨中的交通路线怎么选- I, u/ Y) g7 q/ s0 M& V
          别走环路。环路通常是最拥堵的,而且一旦堵了,进得去,出不来。想换一线路走都没门。最可怕是一旦积水过深,在低洼处淹上来,跑都没处跑。
      # S+ Y$ r/ }5 d3 @4 v( q    别走立交桥下的低洼处。如果别处的积水是20厘米,立交桥下的低洼处可能就是40、50厘米甚至100或200厘米。淹个大公共都不在话下,何况是小小轿车。
      " U( @% F" M( v    别走平时不熟悉的路。虽然不应该走环路,但更不能走平时不熟悉的小路。这些路面上哪有坑哪有井盖你都不知道,视线不清时,路面上简直像雷区一样危险。
      ; }' x# b" B% v  e( V4 ~    雷雨中车辆怎么停放% M* \, U9 I  [
          不要停在大树或户外广告牌下。一是可能遭遇雷击,二是被大风刮断的树枝可能砸坏车子。4 W( d, W: O1 m; U) S: r
          不要停在供电设施附近。比如电线杆、供电箱、变压器,以免因这些设施漏电祸及自己。
      0 p! w# A$ y. O' M7 ]' |    选择空旷的高处停车。一是避免雷击,二是避免水淹。( t  S5 O; Z. ?: l$ t' E* H* r
          选择正规大型停车场。相对安全些。' [& J1 U% y/ a7 S
          雷雨过后车辆如何保养
      ) ?8 V4 s6 }& ]. n! y/ ~2 L& L3 N0 C  H    做一次全面体检。再昂贵的车,车内的线路插接件也是不防水的,这是车辆涉水后的主要隐患。而有些隐患不能当场发现,但对车的潜在危害却很大。比如,车内插接件氧化会导致电阻增加,接触不良。树叶等附着在散热系统或发动机舱盖的排水孔位置,会导致散热系统不畅,引发机械故障。
      9 m2 o+ w, s. N( A6 x, j' g" |. O+ f    方向盘异响要及时修。方向盘异响多是转向系统因进水带入了泥沙,一定要及时修理,以免转向系统失灵。
      7 O& E2 Z1 n7 G; m: _    涉水车辆要及时清洗灭菌。车舱内进水的车辆要及时清洗。维修店采取的都是彻底清洗并在太阳下晒干,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有时清洗得不彻底或晒得不是特别干,内饰会在一段时间后发霉。所以清洗时加点医用杀菌剂是个不错的实用方法。. R' _& g0 m3 u; s
          车轮等生锈不用理会。雨天无论是行驶还是停放在室外,车轮都有可能生锈,这个不用修,对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没什么影响。: Y0 B+ A" d6 i
          涉水车辆会贬值。这一点算是题外话,车舱内进过水的车,后续保养得再好,也会比同等车型便宜5-10万元。因为车内的电器元件均不防水,一次深度涉水,各电器元件均有生锈的可能。所以,二手车残值不高。/ k$ P/ S! R6 H7 a# P
          涉水车辆如何索赔) ^- v2 {; p5 `7 G& b) |
          留好第二天的报纸。很多因雷雨造成的车辆损失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车损险赔付。但一般保险公司都会要求出具气象证明。因此,留一张第二天有气象报道的报纸,就省了去气象部门开证明的麻烦。虽然上周末的冰雹砸车,多家保险公司表示不需要气象证明,但如果不是全市大规模的雷雨,只是局地,仍是需要气象证明的。
      - R3 @# u5 K$ e+ y8 ^    及时拍照留证据。很多被大雨淹没的车辆都会漂在水面上,多车在漂浮中相剐蹭,会导致车辆前后左右均受损,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拍照取证。不然,索赔很难。
      6 Z& U5 v9 ^) [    区别涉水险和车损险。同样为发动机损坏,如果是水中熄火或停在雨中导致的,则车损险就可赔付。如果是水中熄火再次打火造成的,则只有保了发动机涉水险的才可索赔。* ?  h3 `" H/ R; e% P. c+ y" J
          被水冲跑的车不属盗抢险。如果车子在大水中下落不明,保险公司说没保盗抢险,我们不赔。这种情况不要紧张,可理直气壮地要求按车损险索赔。
      7 q9 [( G4 i. V$ E( z4 R    如何防患于未然3 h5 w" T, U5 h$ S/ f
          购买发动机涉水险。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白茫茫的雷雨中心态平稳,熄火后会习惯性地打火,那就上个发动机涉水险。不过根据保险公司不同,会有20%左右的免赔率,即维修费用中的20%左右需要车主支付。如果想获得全额赔付,就再买个涉水险的不计免赔。
      * t2 D  H# k4 h4 n# T( V' {- u    购买不计免赔特约险。雨中车辆的损失多数都可以通过车损险解决,所以上保险时最好购买车损险的“不计免赔特约险”,好处是,一般事故(不含盗抢)按比例应当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的金额,保险公司会负责赔偿。( @% e. v& e. \% u0 e+ H: E
          了解自己车辆进水的警戒线。车辆进水一般经由几个途径:车尾排气管、车门、发动机进气门、堵塞底盘放水孔的零件损坏或老化。不同的车辆,进入警戒线的高度不同。比如SUV一定会比轿车警戒线高。充分了解自己车子可能进水的底线有多高,遇到暴雨积水才能多一份平安,少一份危险。% i8 H2 k! f- L+ z6 }8 V
      发表于 2015-8-12 1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非常及时  最近几次出去都遇到大雨 参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