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前赴后继地掏出真金白银的行为,只是当前多达千亿规模的热钱涌向新能源汽车的缩影。随着“风口”的形成,笼罩在传统汽车高增长时代远去阴影中的汽车企业,无疑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飞起来的猪”。距离长城汽车(38.50, -0.01, -0.03%)宣布募集百亿资金砸向新能源产业链刚刚过去十天,7月21日,江淮汽车(13.65, 1.24, 9.99%)又宣布拟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亿元投向新能源乘用车等3个项目。事实上,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掏出真金白银的行为,只是当前多达千亿规模的热钱涌向新能源汽车的缩影。随着“风口”的形成,笼罩在传统汽车高增长时代远去阴影中的汽车企业,无疑希望自己成为“飞起来的猪”。% ~* d( ]4 n: U
9 q: g# Z2 Z/ p) I8 o1 |% `1 Z “矿工”、“裁缝”都来了
0 T1 _$ v4 `- @& [! B & o2 x" A0 M1 \3 p
在停牌近半个月后,江淮汽车于7月21日发布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称公司拟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亿元,投向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及纯电动轻卡以及高端商用车变速器等3个项目。4 Q( W% X, k" V0 S3 l
江淮汽车并不是今年以来唯一一家宣布将定增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就有比亚迪(55.59, -0.99, -1.75%)、长城汽车、力帆股份(14.60, -0.30, -2.01%)等四家整车企业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拟募集资金净额达到400亿元。- _0 f. y7 q9 }
其中,7月11日,长城宣布募集资金不超过168亿元,6月3日,比亚迪宣布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两者所募集的资金均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江淮汽车、力帆股份还分别发布了新能源战略规划,高调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2 ]7 W O9 p1 y. Q
值得注意的是,觊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并非只有汽车企业,包括采矿业、制衣业的企业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里。上市公司西部资源(22.12, 0.00, 0.00%)于7月2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作价约13亿元整体打包转让所持有的多家有色金属企业股权,并且在此次重大资产出售完成后,西部资源将不再从事有色金属业务,转而专营新能源汽车。$ N) }) b. C: c+ ?4 T+ A
无独有偶,7月12日,xx杉杉股份(28.69, -1.10, -3.69%)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公司控股子公司设立总额为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股权投资基金。6 N! G3 A; ~+ ]( o+ X4 \* ?) \
“据我初略统计,今年上半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定增投入新能源行业的金额应该达到上千亿元。”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如此介绍。+ @3 l2 l( O) J% t( p& w: A
j* k4 o7 V1 g! d# s1 Y. w 车企吃下定心丸
$ o K7 a4 A4 A" r 5 k, n, y# ~7 p L3 G( q7 u* g
据工信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2.5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其中插电式乘用车同比更是大增7倍多,而2014年新能源汽 车全年销售量仅为7.48万辆。同时,汽车行业这种结构性亮点已经非常清晰地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中,定增预案公布后的7月22日早间一开盘,江淮汽车便 一扫此前阴霾,股票强势涨停。新能源概念带来的红利由此可窥一斑。! T/ E1 ]: t# c3 N;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