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儿 于 2015-7-9 15:10 编辑
; b; B- ~& z& K1 G9 r" h3 R& r; x3 |% z; W3 ]# \$ F$ ] q
2015年初,柴静的“穹顶之下”在网络热播,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也正如笔者所猜测的,这样的视频在1周左右便被封杀。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管理者还不愿让百姓了解的更多,不敢积极面对治理难题,也没有把习大大“希望留住APEC蓝”这样惠及百姓福祉以及真正提升政绩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来做。
9 @+ f1 B7 k q3 I5 Y3 j
% v8 R/ B# I& r5 H7 M ' F& b1 i" `9 o" V9 K. n: `
最近,又放出新闻:北京2016年要实施车位购车。这对于北京久摇不中的人来说又增设了一道屏障。尤其是依赖摇号实现首辆车的家庭,或许正是因为收入问题导致没有提早买车,如今又增加车位限制,有可能面对的是更高的购车成本。控制机动车发展是无奈之举,但如此控制显然对无车家庭有失公平。汽车本应是提高出行效率和生活水平的工具,但在北京,拥有汽车更像是拥有了修行成“忍者”的修行道具:容忍限号、容忍交通管制、容忍交通拥堵,容忍随处可见的违法行为,容忍一辆看似改善生活品质的汽车所带来的无数烦扰。 几乎所有涉及机动车的管理措施中,都无一不拉上一个机动车环境污染的理由,为这些措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但只要细想一下,这究竟是谁的问题?仅仅是家庭轿车出行的问题?环保和交通问题仅仅是需要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的人来改善?需要我们改变出行方式来改善? 那好!骑自行车。但几次出行已经搞得笔者痛苦不堪。机动车占据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小巧灵活的自行车,还经常为了避开机动车而在路边搬上搬下,无法顺利骑行。公交车和卡车一过,阵阵蓝烟、黑烟令人窒息。路上的扬尘弄得可以在脸上写字。说句心里话,是哪个鬼领导呼吁自行车出行?这样的骑行环境,他骑过么? * p0 d9 }( Z9 E& w; m z2 V8 Q
再有,公共交通出行。这的确是一种好的出行方式,每周除了限行日乘坐之外,在限行车辆较少的日子4和9以及周五笔者也经常乘坐公共交通。但经验是,不要带电脑!笔者曾经因为地铁太挤而压碎了笔记本的液晶屏。而除地铁外还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公交车的时间很不好控制,容易迟到。 当然,开车还可以避开早晚高峰!很多时候笔者早晨6点出门,享受35分钟行驶30公里上班的畅快,省时、省油,少排放。但当看到路边喷着黑烟的公交车启动时,不禁崩溃!这一年节省的排放量够不够这辆公交车喷一回的? 这就是北京的交通环境,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要在这样交通环境里忍受着痛苦,而这痛苦的根源显然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这原本是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却要由笔者来承担,由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承担。不仅如此,管理者还会在车号紧张、油价上涨的环境中坐收渔翁之利。京A车牌买卖的问题不受限于摇号指标,违章罚分可以在市场买卖。与交通相关的制度与政策总会对某些人处于开口状态。而面对京城拥堵的司机们,在交通路口很少见JC现场指挥疏导,长期的违法占道停车无人处罚。很多人则和笔者一样,接触到最多的交通管理是监控拍照处罚,到银行上缴罚款。 罚款我愿意交,但希望它是用于更多的JC现场管理,而不是去安装摄像头!在北京开车最多能感谢的就是FM1039经常会报道哪里堵车。而笔者最想问的一句就是:JC,你们去哪里了? ; m# g. N+ B8 V8 c( ^9 A9 t
通过摇号控制措施,北京希望到2016年,将机动车数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时至现在,北京的机动车已经在560万辆以上,这还不包括活跃在京郊无数的外省车辆,以及持有有进京证的车辆。空气污染,真的是老百姓的汽车惹的祸么?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开的家用机动车,到底排放了多少污染物?这些机动车对空气污染到底有多大的贡献?现在大家购买汽车,不说中高端进口汽车,这些车多是执行欧美更高的排放标准。仅是国内合资及中国品牌的汽车也都是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国四、国五标准的车。除了少数老车和检测场搞猫腻出来的车,绝大多数家庭用车都是真正的达标车辆!国家在私家车排放标准上的严要求可见一斑。那为什么污染还这么严重?是我们的排放标准还不够高么? 显然,柴静的“穹顶之下”隐约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在路上跑的大量商用车、柴油车,以及每天夜晚进京的3万辆运输卡车。这些车虽然都有各地颁发的环保标,但实际上真正达到国三标准的并不多,甚至很多柴油车连国二都达不到,亦或者根本没有任何排放控制措施。加之油品“国家标准不够高”的问题更进一步加剧排放问题。这正如前面提到的,笔者傻呵呵的6点出门、20点回家,起早贪黑降低的排放量到底够不够这些柴油车冒一次烟的?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只觉得绿色出行只是某些人喊出来的口号,而自己对减排做贡献仅是一厢情愿而已。 ) }, Q+ J( Y# M6 V7 x u
( Q* {5 q3 d# ^) V8 m7 s S) s
5 a( I: M+ S0 Q: J: B% T2 _2 D4 R
; Z- j0 B/ h( n6 M Q. s4 e7 g- y+ ]! T
在北京市运营的客车、货车总数在30万辆左右(不含大量夜间进京的车辆),这些车占机动车总量的5%,但却排放着机动车排放总量近50%的比例。而每天夜间进城的3万车在夜里相当于几百万辆车仍在跑,其氮氧化合物排放相当于机动车总量的70%,一次性颗粒物排放甚至占到排放总量的99%。姑且不说柴静的数据是否可信,喷着黑烟行驶的商用车在京城随处可见,很难想象它的排放量会很低。即便柴油车的特性是行驶起来的排放量会低,但京城大部分高峰时间段行驶速度都在30KM以下,低速起步行驶频繁,这样的速度柴油车的排放应该也不会好到哪去。 柴静“穹顶之下”呼吁大家看到排放黑烟的车辆拨打12369来举报,通过社会监督的力量来改善污染环境。笔者也曾打过两次电话进行过举报,是否有结果不得而知。社会监督是一方面,确实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公共环境。但商用车涉及的购车和养车成本又多和大家生活用品、蔬菜粮食、交通出行的生活成本有关。举报的结果可能更多的是承运者导致罚款,运输成本提高,对车辆排放的控制几乎没有实质作用。因此,机动车污染,尤其是商用车柴油车污染的治理才更是需要系统去治理的,也是机动车污染治理的重点!
& K$ K) S5 Y+ e* L
但是,在不提高百姓出行成本,不提高承运者成本的条件下治理污染,则需要管理者打破自己固化的管理思路,愿意为治理污染支付相关“成本”以及管理“智慧”,就要看他们治理污染的态度与决心了!8 b! V: c; X' M, G) X
' m* m8 i, R0 J: f3 t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