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k" L |) A* m) z4 v1 X
由于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这些错觉与错看、漏看不同,它是人类知觉的一种特性,驾驶员应掌握这一特性,行车中注意预防。 , z/ {/ m5 F& k; K2 m( l
8 J0 r* t) C4 {3 [) r
) }- n! h, e+ H) o: y1.距离错觉 " k6 j* w8 w, J2 {
行驶在路上,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H% y$ i6 R9 d
常见的有: ①同样的距离,白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及昏暗的环境感觉远; ②前面是大车的感觉距离近,前面是小车的感觉距离远; ③路上参照物多时感觉距离近,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 ④会车时,无论两车的速度差有多大,总是感觉会车地点在两车距离一半处等。 / {3 P4 A1 D/ @$ G$ L. y2 T
因此,为安全起见,可采用行车间距的米数和车速的千米数相同的方法加以预防,如:60km/h的车速时,与前车要保持60m,如果是夜间行车请进一步加大车距;会车间距一般为1.5m左右;勤观察路边界标。当然保持车距在中国的问题就是总被插队,让人非常不爽,不过这应该好过发生事故不是。 2 Q, D" Z' R Q3 p0 F( S
) s( L. J1 l9 D' M6 `# @0 L
) B$ v F' x3 {# a
2.速度错觉
9 q* ^/ q5 W5 z% `4 G2 r不同的车,速度也不一样,而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大多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移动作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这样,景物移动的多少会导致驾驶员对车速的不同判断。例如:
, s3 k8 }3 a; t* j6 [1 p①在市区道路上对车速易于高估,在原野道路上易于低估; ②在加速时,易于将低速高估(这样在超车时会延长超车距离); ③在减速时易于将车速低估,以致转弯、会车时因车速过高而发生危险; ④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产生适应,对其余速度易于错估,特别是误将高速低估的情况非常危险,从高速进入市区后,这种感觉会尤为明显,以为自己很慢,实则还在一个很高的速度上。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到这种错觉的心理准备,时刻注意路边的限速提示。 " G8 a: W$ C- ]: Z& o" U; D6 z |
4 n- K3 ` E6 z# n/ [
$ u: [" E. z. T3.弯度错觉
3 U1 l# h: A1 m7 H5 i: S1 Q" i按照科学要求,公路是没有笔直的。公路的自然弯度和人为弯度,才使公路四通八达。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成错觉。测试表明,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驾驶员往往感觉到的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弧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 5 L x6 s; z! P0 V" \$ p; W
在连续转弯的山道上行驶,即使同一曲率半径,驾驶员也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在行驶中高速连续急转弯是很危险的。行车中要注意在弯道须留出足够的空间,降低车速,防止后轮脱离路面或发生碰撞事故,尤其是在下山过程中,要注意连续转弯中可能产生的转向不足。
3 e- m5 L; n/ s b
7 I0 Z2 ?! D# O; X$ f% l. d( d
3 O5 ^' g8 p$ O" [3 G$ y6 O5 i! z; b
4.坡度错觉
/ L8 W/ X, K+ ]9 g& {9 u在距离很长的坡道上下坡,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觉: ①产生好像是在平路上行驶的感觉; ②在下长坡接近坡底、坡度变得越小的时候,会觉得已变成上坡,若这时加大油门,车速会更快; ③在上坡途中坡度变缓时,往往也会以为已变成下坡,若这时减小油门,易使车辆溜坡。 另外,在上下坡之前,切记要试一试刹车,同时为防止坡度错觉,可以常观察坡道上的标志牌,感觉发动机的声音和利用好挡位等。
6 r) D* }- z7 U2 e5.宽度错觉 夜间在林荫树夹道的公路上行驶,两旁树木的反光会使驾驶员产生一种车辆在狭窄的通道里行驶的感觉,当路两旁树木变矮或消失后,驾驶员又误以为驶出窄道而开快车;高速超车时会感觉到道路比较窄;转弯时也误以为道路明显变窄而手忙脚乱;当车辆通过正在施工的路段时,本来是从中间分开,但却感觉到施工的一边宽,自己行车的一边窄等等。 1 K# E6 q+ R6 G* Q- Q
. a; \: Q* N( S7 a- f5 `
% Y" X5 P; Y" g0 f6.颜色错觉
5 h3 m1 B. y8 G" m. n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行车,因周围景物五颜六色、相互交错、加之灯光闪烁、人头攒动,极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更容易将路口红绿灯当成霓虹灯(或将霓虹灯当成路口红绿灯);或把停驶车辆的尾灯误认为行驶车辆的尾灯;把前车的刹车灯错看成尾灯等。 ' Q& T$ {, [" p) ]& }1 V8 P5 x
另外,汽车外表颜色还会引起视觉上远近的差异,如浅色调使车辆显得大些,感觉近些;深色调使车辆显得小些,感觉远些;另外,驾驶员如果戴上各种不同颜色的太阳镜,也易将各种浅色“滤”掉,产生颜色错觉。因此,在繁华区和城市夜间驾驶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万不可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 ^- l- h l# e4 Z、
0 N! t% C6 O) X# k$ T
7.光线错觉
8 n! L1 `8 O, J4 V5 o+ g; g太阳光、反射物体的亮光、夜间行车时远光灯的强光、会车时的仰光都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于适应,造成光线错觉。如平头车的明亮车窗、阳光下路旁树木交替变换的阴影、原野上积雪的反光、进出隧道时光线的变化等,都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眩晕(眼睛一时不能适应)形成光线错觉,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 S' T3 c2 Z7 H
在行车中应尽量避免光线变化的刺激,避开强光或明亮的物体,如霓虹灯、玻璃墙上镜面反射等。在遇到光线频繁变化时,比如对向远光灯晃眼,应立即减速慢行。
+ j# {" Y& p8 @- F9 t4 G
1 I$ M7 M5 z. h* q! O' j& Q. J
& g7 r- k M8 g7 J! w: O# O0 ~
8.时间错觉
3 }0 p* \' Q) G( c1 j驾驶员心情愉快时,行车中往往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心情烦躁时,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慢。另外,在任务紧急、急于赶路时觉得时间短,容易产生抢行或盲目开快车,这种“超前”心理也会造成错觉。此时驾驶员切忌心浮气躁,不少斗气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所以无论路况怎样,应调整好心态,耐心驾驶,控制车速,确保安全,路怒症并不是啥好事。
M2 n( k" w. O$ W6 Y9 a# b f9.环境错觉
9 M% _. K4 J3 |. h" X% d1 T地理环境不同,特别是新路环境,驾驶员不熟悉,自然产生一种陌生感。熟路又会出现习惯性。在城市马路上停车,或是路的级别要求,什么型号车,可行什么级别公路,这些规则制约驾驶员的行驶,造成环境错觉。
" ^ X1 g# ^, S7 i2 i环境错觉不可小视,尤其是熟悉的路况和环境,容易让人产生过度自信,进而降低对风险的警惕,实际上有很多事故是发生在距家几公里范围内。 " Q3 ?3 N8 z( Y- t- f7 ~+ `
! ?- k# K- `) o# g/ c% w - m4 a6 a2 B5 v7 M9 F$ Q
10.服装错觉
7 B' S- M, |$ ~# |/ E春夏秋冬服装花色繁多,驾驶员在“服装大潮”中穿行,很容易造成视线分散,形成错觉,夏天妹纸们穿的火辣,更是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降低了对路况的关注,这件事无解,只能靠自觉。 总之,错觉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开车时必须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行车中多依照车辆仪表,多留心观察,多积累经验,谨防错觉误事。 % j2 G0 j' r/ s' U; G"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