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就2014年补贴、2015年的任务及商务政策发生分歧,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当时经销商表示双方分歧较大,也会考虑2015年1月暂停拿车,暂缓付CRM费用等措施,参与的经销商数量高达90%多。
' W% c2 J" n K, p4 _/ t i+ g( z! l 日前,此事终结,在中国任职1年半的保时捷中国执行总裁潘德旭被撤,调回德国,主管海外市场中东、非洲业务。有意思的是,潘德旭于2005年加入保时捷,时任保时捷中东和非洲公司的总经理,十年一梦,再次回到出发原点。 6 v1 \7 @$ w; U( G5 [: G; h
7 {$ o) l/ Z2 s; p, I( g5 j
9 {/ E& k" s/ T8 Q 潘德旭在中国任职这一年半,其实是搞砸了保时捷中国业务,得罪了中国保时捷中国经销商,保时捷的经销商有奥地利保时捷这种皇亲国戚,有捷成控股这种60多年业务伙伴,还有追星、百得利等等与保时捷各种渊源的合作伙伴。潘德旭在中国任职这一年半,大力清洗保时捷中国管理层,保时捷中国原销售总监、原公关总监彭明山、原公关总监孙洁女士和市场总监薄凯都先后离职。
x9 Q* r; {! o; X( q x9 \
, A* `% ^1 M0 h5 a9 _$ v* s3 q }2 h: D4 [! U" A- }# A- P% O6 m
保时捷中国CEO将由宝马的Franz Jung(方智勇)接任。Franz Jung方智勇于2009年4月1日开始担任宝马加拿大总裁,2011年任宝马意大利总裁;在此之前,他曾在中国担任过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并且在宝马的德国和墨西哥部门也曾担任过要职。
! Q( L e" d8 w3 q& W- \6 ^1 P
7 n C/ r2 f. D: ?4 X2 _# X1 E, Q+ s d; G
2014年6月份保时捷在华销售3335辆,保时捷中国5月销量同比减少1.3%,至3,164辆,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销量累计上涨8%,至1.98万辆,其增幅小于豪华车市场增幅。其去年增长20%,达3.7425万辆。7月1日,保时捷新款SUVmacan上市,将会带动保时捷下半年的销量。
4 N9 E" S8 ?/ l: x" O4 {; X7 {; z, v
保时捷遇到的麻烦是,增长的渠道数量没有有效拉动其销售,保时捷把车物流配送到二、三、四线城市,各家经销商把车交给二级经销商再拉回一、二线城市,macan上市,微博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二级网点贴出自己macan到店的信息,厦门一辆汽车物流车出车祸,车上有多辆黄牛的macan;销售管理不接地气,车源分配不适应经销商销售需求,市场开拓不力,新用户产生的数量低于销售任务数量。
) o) ^3 R; N5 d* P1 h: Q2 Z( O( J' [2 ]( R+ o& z! X" o) h
经销商数量持续扩张深入二三四线城市 ) Y0 b" u. U% }0 e% E7 t; f' A' H+ G
1 w: \# @$ B& n$ X' n0 G 6月一经销商见面会上,保时捷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潘德旭预计,今年中国保时捷销量将实现较低的两位数增幅,保时捷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由68家,年底增至85家,到明年底预计将增加50%,略超过100家。
/ Z" ^; p; L& W6 e3 Z# W1 y. d+ Y8 {+ k8 D8 B( l# P1 f/ N! |
由于一线城市多数控制在保时捷老牌代理,香港捷成手里,一时难以切入,保时捷渠道建设以二、三、四线市场,这也导致保时捷开店不断增多,销量却没有多少增长的原因所在。 * k& i; M- b( @8 ?1 C$ G6 D W$ k, v( m
6 ^( ?! z$ \0 Z 保时捷在西北区域新建的4s店,盈利情况堪忧,本地市场不是很成熟,加之目前经济不好,销售不掉的车源都走了外地二级,如果经营管理差的店,出现了亏损。经销商乐于跟进在这些区域建店,在于保时捷车源是有价值的资源,通过各家经销商集团内部流动,可以把不好卖的车源流动到一、二线城市,对于没有集团布点优势的的保时捷经销商,把车源打包给了二级经销商.。
6 J+ ?0 M. K( e+ i7 X# G. C: j3 W7 u" N3 E
今年5、6月份,二级经销商吃进的车源太多,最后也吃不动了,其中二级经销商聚集的北京亚运村市场,库存了大量的保时捷。这种销售低迷,也影响到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有家开业时间比较久的店,6月份第一次出现亏损,月月赚钱的神话被打破了。
+ B2 D1 s4 V: `7 t- H, l P3 ~8 w& D8 K! u& @5 a6 b% y8 j: t% X' j
市场环境变差,增长受到挑战 . ~' _( Q! n$ z5 z9 [2 [- K
- ? ]* K# i7 W8 U0 ?5 g
保时捷中国5月销量同比减少1.3%,至3,164辆,这在豪华品牌经销商厂家来说是非常少见的,5、6月国内车市都比较淡,放在一年中看,豪华车价格这个时候也是最低的,加之经济不景气、反腐、煤矿主、地产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都影响豪车销量,不断增加的限购城市,二手车限迁也变相延长了车主更换新车的时间,美规保时捷车型在北京这种一线市场,对经销商有一定的影响,在价格层面4S店无法与其竞争。 $ i2 s" J! V/ L: |0 ]8 W
0 n3 n4 x! Q6 k
保时捷跑车一方面价格有较大优惠,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没有太多的跑车消费群,无法销售,保时捷panamera今年的销售陷入麻烦,价格一路下探,个别库龄时间长的车型优惠达20%,最高降幅26万之多,130多万的车,优惠完单价接近100万。
. y, a$ x+ F* B! L$ L+ ^& |# `$ ^2 v# m8 o M, U, Q
作为2010年1月份开始在中国上市的车型,虽然经历过中期改款,但是对于中国这帮喜新厌旧的豪华车用户来说实属老旧,开出去已经不够炫了,加之新款奔驰s的上市,都分流了保时捷panamera的用户群。对于厂家任务,保时捷经销商照单全收,慢慢形成库存,百万豪车单车财务成本10%左右,在这种状态下,部分车型优惠甩给二级经销商,开始体外流动,同时影响一线城市保时捷4s店的价格体系。 5 v5 Q# \; Z' Y+ O
2 q; {0 R2 O9 ~+ t+ F% H 保时捷直营店成搅局者
4 y, T* W0 [$ V. v* w l. R6 n
Q, C/ H! s l1 w. _ 以往保时捷4s店数量比较少,保时捷4s店获利丰厚,一年赚一个多亿。但这种情况也逐渐改变,北京最早也是两家增至5家、据说第六家网点在激烈的反对声音中放弃了。进入今年,畅销的卡宴也放弃加价,加入优惠行列,最为走量、赚钱的卡宴、panamera步入衰退,这就导致经营管理能力差、位置偏僻地区的保时捷4s店陷入亏损境地,不过以一年为一个经营周期来看,除了个别月份保时捷4s店会出现亏损,总体来说目前仍然是赚钱的。 & o* _# U3 ^7 T: t3 Q& |& J. M0 e
2 D9 L- A5 F, m9 [) ~: v: \- @ Y! w
保时捷与其他汽车企业品牌不同,其建有自营店,北京长安保时捷就是保时捷自营店,只有销售没有售后。自营店在拿到的车源上比其他的4s店有先天优势,保时捷卡宴赚钱,跑车不赚钱,可以多拿卡宴,少拿跑车,他们家的卡宴放价,北京其他海淀保时捷、亦庄保时捷、石景山保时捷、金港保时捷四家陪着跑,不过石景山保时捷隶属保时捷控股、金港保时捷隶属捷成集团,也不是好欺负的,所以北京的价格战也是打的最凶,三家掐,把百得利两家保时捷店掐的死死的。
. q8 Y( v9 l. I* @
2 g9 V3 w/ D" y% Z7 _) d: r1 Y Macan上市成为经销商赚钱新希望
' S* t& K& e5 g, E- w8 ^% g4 V& d: t/ e P+ q- k. Q0 ]
7月macan开始陆续交付消费者,保时捷也首次销售价格低于60万的车型,macan用户更多是以往从没有买过保时捷的客户,从宝马X3、奔驰GLK、极光等跳过来的,他们消费习惯还是按照厂家指导价购车,理解应该有各种配置,比如天窗、真皮座椅、各种车内装饰件等等,如果这些都需要单独付费,车价 配置价 购置税,到手价格70、80万,高配的或许接近卡宴的售价,这会让消费者很迷茫。
; z0 o O! v r: ?3 R* ]8 L2 P0 w5 }' L5 u8 s, a; ?1 h
目前了解到,有的经销商希望macan加3-5万,有的经销商只针对3.0T、3.6两款车型加价,2.0T车型由于厂家加了12万的选装包,销售不被看好,有的经销商放弃加价,快速变现。Macan八月份开始推出消费者自主选择配置车款,但是只占单店macan数量的30%,也就是不到10的样子,个别店已经开始对自主选配的购车者加价5万,出现这种情况在于销售管理上,macan资源分配出现的问题。经销商抱怨多,北京市场大,但是各家分到的资源少,反而广州、上海等地店少的,单店分得资源多。北京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北京是国5标准,需要单独认证,手续繁琐,据说9月才可以解决。保时捷macan今年销量全球目标4.5万台,2015年销售目标是年7万台,是保时捷2015年迈向20万台年销量的重要车型。 + J9 n# E/ s, V9 A% }* R' v. \1 }
& x( z# O: |3 o( e5 R3 Q& r( t 单一的市场传播方式 难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 z6 W- L8 a5 t* \; k( w2 v8 n& m" N! c0 \' ^
保时捷以往市场传播多以赛事为主,卡雷拉亚洲杯是承载赛事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由10家中国保时捷经销商或保时捷经销商集团参与,车队年费用500万左右,整个赛事在亚洲各地、包括国内各地举办,车手多是各国赛手,也包括国内很多年轻车手。保时捷在卡雷拉赛事上投入很多心血,活动组织的非常专业,同时经销商可以邀请车主观摩卡雷拉杯各站比赛,但一次需要付费3、4万元,鲜有车主参与,最后演变成经销商内部奖励旅游。保时捷重赛事营销,轻赛事传播,在传播层面感觉总是差距比较大,大多数汽车爱好者对卡雷拉杯了解的也不是很多,赛事举办时、主流媒体也没有全面、持续的报道,经销商层面传播也作的不多。 ' U" G1 x/ B6 F: V; o( w3 q" n0 I
/ [% U# b2 @5 a' [& @5 A& M' U
保时捷卡雷拉杯对保时捷品牌打造很有效,但对终端销售拉动不大,对经销商营销的支持也不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新建保时捷店全面亏损,受制于当地现有客户群少,后续客户群培养经销商做不来,也不愿意做有关,而厂家层面对其指导、支持也有限。 ' n9 E" y# @; m
( Z `2 d9 d& F% a- F
渠道整合,保时捷说的算
# |; K" p3 d1 r* {) b5 ^
1 m5 o/ O" u& o& T# Q 目前保时捷经销商集团比较稳定,并购比较少,很多保时捷经销商集团其他业务庞大,现金流充裕,而且保时捷单店还在赚钱,很少有经营不下去的,不过保时捷也会对经营难以达到其标准的店,责令整改,实在不达标的,就主导整合,如成都川物保时捷在保时捷主导下,被百得利集团收购。 * h$ C& {% c# ^1 n5 L, e
7 g, R0 |0 t' j: W 保时捷对渠道管理还是比较严的,在拓展保时捷经销商投资人层面,对于国内这些大经销商集团还是有些限制的,如广汇、庞大、中升、宝信基本也不会批店给他们,只有宝信收购燕骏时候,把唐山保时捷带入其体系。中升通过收购百得利集团50%股份,间接拥有保时捷7家保时捷店。保时捷选择经销商,以区域经销商集团为主,如厦门建发、西安新丰泰、东莞美东、四川新双立等,以往以经销宝马的经销商集团拿到的店比较多,如正通、永达等,现在以经营大众品牌的经销商集团也逐步拿到一些店如新丰泰、新双立等。
! r1 I; A* k7 ]& W: q5 l,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