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01月26日 02:49
& ?# f! F8 o( V1 T8 C来源:华商报 7 W4 U0 L: l9 K) [% J
■杨朝清
e# r* Y; y( K3 M& F3 K3 r4 H$ u/ w5 N8 q1 _
近日,李先生(化名)在北京中关村某商家处花6400元购买了某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可回家一查发现网上报价竟然只有3199元。第二天,他和6名博士好友一起找商家理论,要求退货,但商家只同意退回4900元。(1月25日《楚天都市报》)# |6 _& r9 {+ M! ~' ~6 c2 L0 C: M
8 I* }9 M+ i% X+ t* ~; @ 作为高学历人群的代表,7个博士没能搞定1个奸商的角色反差,以其稀缺和新奇迅速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博士被骗”一方面透视出无良商家的厉害与狡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博士们的“纯真”与“呆萌”——公众在旁观的同时,也连带着对博士进行了嘲讽、贬损甚至歧视。
) @' u* u/ Z! p- p9 a
7 s4 G, U/ u& l 对“博士被骗”的围观起哄,说到底是一种娱乐解构思潮。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在大众传媒时代,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公共事务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被自媒体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许多公众话题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即使是严肃的话题也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解构。原本稀松平常的消费者维权,正是有了“博士”的身份标签,才有了让人们娱乐化消费的空间。0 X7 b& D7 I, v3 I& O6 o" @1 G, `
! D( B4 T/ _6 i- ]! B' ?3 f( O% K( c 实际上,一些缺乏生活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的高学历群体,成为不良商家眼中的“小肥羊”,本也正常。但如今被骗博士反倒成为了被讽刺、被消费的对象;这样的“雪上加霜”,在本质上是娱乐化解构逾越了边界,对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4 K: U. j0 {* Y% d
3 [8 U4 ]* W' ^0 O, d, S1 b
消费者维权只关乎事实的真伪,无关身份标签。博士也好,小学生也罢,只要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就有权利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来捍卫和守护自己的利益诉求。
% L% G* {1 U0 [" s) B/ X2 m( @+ T# j+ m: S6 o: w1 {
在学历分层中,博士处于高端位置;在消费常识和维权知识分层中,他们也可能处于低端位置。透过“博士受骗”这面镜子,我们在关注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利生态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
z+ B7 c! H0 L8 F+ e( c+ N' N: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