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都市报
) m( ?* d! K! V$ n2015.01.25& ^8 o9 q$ C# v& j: ^
作者:南都社论 {+ L, E$ s5 G& J/ N$ F
7 N) o/ y7 C( ?* m- K' K 极易产生的推断是,类似于湖南大学17名转入学生的操作办法,由于之前一贯缺乏公示,个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都处于被隐瞒状态。
: k; I& G6 e: N" i: G v
% |. w& _' I6 a# ~) _ 据新华社1月24日消息,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针对17名2013级研究生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转学的形式进入湖南大学就读一事,湖南大学昨日发布调查结果,承认把关不严,撤销17人的转学决定,同时启动相关责任追究程序。
3 Y, T- Q) v$ d7 h. @% H) x# M4 Z" _7 m9 J- r& q! a
湖南大学的态度并不含糊,澄清的动作也颇为迅速,但是,这并没有消除关注者心中巨大的疑虑。其中首要的一点是,曝光的17个转学研究生中,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理由,实在太过令人喷饭。这些看似颇为戏谑的理由,居然堂而皇之地获得了教育部门的批准,由此引发的巨大传播效应,也就丝毫不令人意外了。
- {0 z. d* T* n/ j" {+ s/ X- a2 s( b7 e
再者,所有转出的学校,在学校综合实力排名上,都大大弱于转入的湖南大学。后者在全国排名30多位,位列211、985序列,是湖南省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便构成了人们怀疑其中存在“转学腐败”的潜在理由。
$ L; X/ `4 ]1 G/ n4 j0 v: o: t9 E+ A3 o5 K# s, m0 L( j4 L8 e
更何况,经过媒体的挖掘,17名学生中,“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教工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从网传17名转学学生的基本情况表格来看,在学生通讯地址栏,包含“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等。这无疑让很多怀疑者找到了证据,也让湖南大学出面澄清的举动失去了一些意义。, t2 R/ w& N- W, g% l
1 A M4 U" @& B. r( U! A4 A# |0 Y! ^
实际上,教育部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9条的确规定:“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可见,学生转学并非不能允许,只是一定要提出足够充分的理由。然而,足够充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弹性的词汇,是否真的充分,必须经过双方学校的同意,以及教育部门的批准方可。 F& W3 M( I& m
1 `/ ` P) _7 p$ C2 m( }; d9 x
如果仅仅是上述要求通过,那么尽管这17名转学研究生的转学理由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就程序而言,却并没有问题。这样的解释,当然不能获得认可。鉴于教育部门的批准举动隶属于行政审批一栏,而作为行政审批,就必须要进行公示。一旦引入公示这一步,17名学生的转学行为,也就有了巨大的争议性。对此,湖南大学方面也承认对之前的资料审核存在问题,宣布了重启审核调查的行动。
! d2 z% }& ` r6 G3 I4 I, y* L' T% O9 O3 z% v* |2 Z. Q8 q) b
所以,一个极易产生的推断便是,类似于湖南大学17名转入学生的操作办法,由于之前一贯缺乏公示环节,个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都处于被隐瞒状态。教育系统子弟,或者通过“权力交换”获得转学名额的其他部门子弟,都曾利用不公开不透明的运作,获得了转学的便利。这一点,在一些知情人处亦获得了佐证。
& _7 V& ?7 M0 j U8 X4 M X! l$ {* A1 c( H8 A$ ]
网络的存在让很多隐匿的“权力寻租”得以见光,但网络不是天然的解决问题的利器。在曝光之后,仅仅是湖南大学自纠自查,其意义并不大。相反,对于高校转学政策的细致规范工作,教育部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改革时间表了。$ d4 B2 x# l"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