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4722|回复: 2

      不必过度解读“杀牛倒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0 14: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京报
      ; Z* |* E2 r% H6 b2015.01.20
      4 f; B, c- ?0 Y作者:周萱
      / a+ p# W2 F( p% \0 S# ~
      4 F, D; \/ i( T$ G' L& G/ u! C0 _' w        局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杀牛倒奶”现象,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现象。事实上,所有符合国家转型升级要求的规范奶源,无一例发生“杀牛倒奶”事件。规范管理的合格原奶都有企业收购,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 U& @3 `  {$ p2 f9 ]  t4 a( ^7 W
        k) i0 e3 n, H8 g3 G% N# S/ C        新年伊始,国内主要奶源地青海、河北、山东等多地爆出多桩奶农倒奶乃至杀奶牛事件。一时舆论哗然。虽然日前河南新乡畜牧局辟谣称,此前的倒奶图片为奶农情绪激动,配合记者拍照所致,但是“杀牛倒奶”的新闻依然将中国乳品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m7 k% z  b$ l* o

      ; R4 Z% G# Z1 d* m0 A% d& n/ J        想要真正理解“倒奶事件”,首先应搞清楚“倒奶”主体。根据媒体报道,散户奶农是本次倒奶事件的主角。那么散户在我国奶源供应中占多大比例呢?据行业统计数据,我国原奶年需求量在4000万吨左右,散户奶农提供的原奶约400万吨,其市场占有率约10%。换句话说,经过我国乳业多年来的提档升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散户奶源比例在整体奶源中占比并不算高。对于质量稳定的优质奶源,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有时甚至供不应求。
      3 |$ |. p# t2 y$ f# F# ^0 N( Z0 L
              局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杀牛倒奶”现象,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现象。事实上,所有符合国家转型升级要求的规范奶源,无一例发生“杀牛倒奶”事件。规范管理的合格原奶都有企业收购,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 ~) @  \5 H/ w  R8 P
      & V, e/ q+ f3 w) A+ d% ?        但也有人借机提出的“超高温灭菌乳(常温奶)营养不如巴氏奶,但是由于其在过去十余年间占领了市场。在巴氏奶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奶农生产的生鲜乳才被市场淘汰。”这个观点更是不着边际。一方面,上面谈到的“倒奶”本身只是个案。另一方面,这种观点本身也不符合科学常识。国内外食品科学界经过多次试验,普遍认为巴氏奶与常温奶虽然在加工工艺方面不同,但两者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区别。
      - ?5 T3 X3 h3 b$ O9 d
      , Y4 ]- m1 [& S  N7 E( j        早在1990年,乳业最权威的机构国际乳业联合会(IDF)就明确给出结论,不论巴氏奶、UHT奶,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含赖氨酸)、脂肪、矿物质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变化。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也做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方式对蛋白质和钙的营养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
      2 B; H; H! m* ~6 h$ T3 ^$ \2 d6 ?9 W* K
              综观全球市场,有的国家甚至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比中国还高。在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的故乡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高达95.5%。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如此,比利时常温奶的市场占有率为96.7%,而西班牙为95.7%,葡萄牙为92.9%。归根结底,国情决定饮奶方式,与巴氏奶、常温奶孰优孰劣无关。绝非有些人所说的“国外只喝巴氏奶,只有中国才喝常温奶”。: ?6 R' S( N9 h0 r& n2 N% L

      ! u5 G7 B  g6 m7 o- L' w        而此时借散户倒奶的题材又扯出“巴氏奶常温奶之争”,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仅对那些倒奶散户走出困境无益,对中国乳业整体发展也无益。倒奶奶农的眼泪诚然值得同情,但同情的办法不是蓄意炒作,更不能利用这一题材借题发挥,而是要客观真实报道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发表于 2015-1-21 0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制品的工艺在不断进步,普通的技术一直不变是行不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