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 a& A( a, E! x2015.01.14
! j9 ?1 H9 h/ F. I( c9 m% u作者:王聃
9 G; K, Y5 Y0 J5 I) Y' M3 `* T& k) V$ z' U. _
对于个体者来说,年终奖的多少,或者不过是间接地反映出实际能力的大小;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年终奖却是社会分配差距的缩影。
9 ?6 V, V9 E$ K. O# p* K; T; ?$ _' r4 v# C) h
像一种例行公事,也像某种念兹在兹,每到年底,年终奖的话题总要被反复提起。最新的消息是,近日有人力资源数据调查机构发布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年终奖人均排行榜公布,上海平均年终奖8523元居全国第一,深圳、北京、广州分别以8235元、7855元、6995元位列二、三、四。厦门、南京、宁波、天津人均5000~6000元。郑州、武汉、重庆人均4000~5000元。在参与调查的854家企业中,年终奖最高的发56454元,而最低的只发3568元。- R/ ^3 K: j% S& q# x
: H t' Z9 r! o6 Z9 e$ W
“任何东西一被平均,就掩盖了真实的问题”。看到这份年终奖的城市排行榜,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句话。为城市的人均年终奖排名,其实注定是费力不讨好的。在一个常住和流动人口动辄以千万来计算的城市里,所谓的平均年终奖数据,到底是如何得出的,甚至能够精确到元?这样的质疑姑且不去说,同样,所谓的排名也无法反映出真正的问题。那些人均年终奖排名靠前的城市,一样可能有着一分年终奖亦无的人。那些排名严重靠后的城市,一样会有年终奖高得吓人者。
9 ^3 l- S5 J5 g6 N8 O$ F) i( E
( w$ W: @! ~: t# z6 x 所谓年终奖的城市排名,不过是虚妄的表象,真实的问题是,哪些人的年终奖高得离谱?哪些人又无年终奖?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年终奖到底是在逐年减少还是增加?虽然在劳动合同法等系列法规中,并无对于年终奖的具体规定。但当年终奖开始作为某种常态性的工作福利而出现,它的确在成为观察社会的某个窗口。对于个体者来说,年终奖的多少,或者不过是间接地反映出实际能力的大小;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年终奖却是社会分配差距的缩影。! c3 j# V9 c% x; A" f6 u; ]$ W
5 W8 l* P) Z( O0 i1 X0 H 按照专家的分析,在对工作者进行年度奖励之外,年终奖的最大功用,实际上在于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但正如媒体所一再质疑的,在不少行业和特定身份的人员身上,年终奖的发放却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强力反腐和官员治理下,政府部门的年终奖,虽已多数不再出现,但一些国企员工的年终奖,依旧远远超出民众的想象。至于普通劳动者的年终奖待遇,却一直停滞不前,让整体的收入分配改革难有变化。更有甚者,某些单位干脆借舆论之名取消了正常的年终奖。
2 f$ ?% D# t# r+ o; \
3 J& w, W2 c9 n* J: P. Q/ o 在讨论年终奖时,我们到底在试图表达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是民众对于收入分配现状日常不满情绪的延续,更是理当被改革者所观察到的二次分配现状。一份年终奖,它在什么地方被当成了利益输送的名义?一份年终奖,它又在什么地方作为一种底线式的合法福利而缺席?一些灰色的想象,需要被破除,一些基本的工作福利,要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顺理成章地出现。虽然这般说辞不免显得沉重,但舍此之外去谈年终奖,都不过是一场包含了口水的肤浅论道。
- d% a9 ~( x;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