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77|回复: 1

汽车厂商不能说的秘密,减配有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21: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新车减配似乎已经成为不少汽车厂商不能说的秘密。新车有了账面上的技术和配置的升级,但车价与老款车型保持一致,甚至越走越低,这也正对消费者的胃口。但细想一下,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都不断在涨,厂商难道真的可以把成本控制得出神入化,能抵挡住基本成本的上涨?
" j6 L7 O0 U' q$ v) s. Y  L1 ~( _( _# G% j2 v4 m$ O$ a1 H3 l9 q! T# L
车价由什么决定?
# l! X9 ^3 P5 V. L9 D2 u
. c0 M& C# j- J" g9 {9 S' ^) j一款车的价格直观来说首先就是我们看到的生产这款车所需的原料,然后就是生产研发所需的成本:设计、研发、制作工艺、人力,再者就是税费和品牌溢价。还有一点就是生产管理成本,这是我们平时见不到也很少会讨论到的方面,但这也是形成品牌间差距的重要因素,因为一流的汽车制造商不仅要能在汽车技术研发方面大有作为,而且还要有先进的生产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控制成本,所以当硬件成本都一样的情况下,一流制造商或许花费的成本还比二、三流要低,只不过最终体现在价格上一流品牌更高是因为品牌溢价。
& n- x* k. _& G' Q! f5 ^+ N" l: d. h
无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汽车制造商都会或多或少有这种减配的动作,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保证经营的前提下,既然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制造商就只能以这些“小动作”来稳定价格浮动幅度。没有“原汁原味”的国产化就是其中一种现象。2 y5 P, @! g, V" r, b: f- V

* k* C8 A8 }- Y8 g, w- n5 t" ?进口车型国产化,相信大家都喜闻乐见,但并不代表国产后的标准就能跟“原版”一致。最常见的就是配置削减,当然,大家可能会反驳说不少车型在舒适性配置上(如什么分区空调、座椅加热等)比“原版”还要丰富,但真正有价值的动力系统、高端电子配置等有不同程度的削减,还复以“根据中国市场进行调整”这一万能官方说法,为何国产就比人家低一等呢?
8 X% U6 n' q" o2 C
6 ]3 y$ D- D5 i6 T) H& j1、为提升成本优势而减配。* f; v( z) Y4 `7 P

* o4 w8 W. s  d2、零部件税费上涨,以减配换取车价平衡。虽说消费税和增值税并没有比海外市场的繁重,但国产化率直接影响到零部件的税费,使得整车的税费成本增加,厂家也不得已通过减配来减少对车价的影响了。# o0 A' n3 B9 y8 c# W

" n- V2 |/ n5 e& S$ J$ m' ]8 n, x3、国产化车型与同时在售的进口车型形成差异化。有些车型是国产版与进口版本共同销售,为了形成产品的差异化,国产版减配就是一条捷径。/ R2 `1 i! N& E& o

  G  P) `# z( z1 i9 o5 |2 G5 e进口车价格走低同样也以“减配”为代价
) b! ^  m6 E, i1 n. n/ [; V% ^' ^. Z- Q+ h- N9 G0 w
当然,进口车型逐渐走低同样也会伴随减配。比如说价格门槛越来越低的豪华品牌,这些品牌的车型的确在机械水平、工艺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准,但这些相对低价的豪车同样也是通过削减一些不影响日常使用的配置来压低成本,比如说几十万的车没有自动空调、自动座椅,甚至引擎盖支撑也只是普通的手动支架式。& h" s8 b) K; q' p; L" I
; V+ z& E8 O. [3 a! X) y
总结:
0 O! I: t+ `( w  K) F" y/ I- z8 S7 Q+ a' l
其实,茶哥对“减配”也不完全是贬,毕竟在保证主要部件、装备和生产工艺、标准的前提下,通过配置的增减来实行市场战略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市场自身调节的结果,只是大家需要明白这个规律,利于自己对车型的了解和选择。另外,有些制造商会在账面上以相当吸引的配置、机械规格和非常低廉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但大家要明白既然连那些一线汽车制造商也要用减配来维持价格的平衡,这些所谓“逆天性价比”车型难道生产工艺比一线制造商还要先进吗?成本控制水平真的能抛离它们吗?不见得吧,那么这些车型会在哪些方面压缩成本呢?想清楚之后你真的敢买吗。! B% b9 ~/ f8 a; t0 O' s2 u

* V/ S; E& H. F; @
发表于 2015-1-15 17: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的没有卖的精,啥时候都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