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1690|回复: 0

      垄断资源的城市,靠限购无法治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3: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01月09日 11:01+ q5 A* Y' C; B  X& N' U! M, A
      来源:光明网 ; @/ J2 g$ d: \4 i4 c' l- c+ H+ @6 J
      % E3 o# x0 i( e9 d' {
      【阅读提示】太原宣布控制机动车数量 部分市民现恐慌性购车  C# }0 j: m6 I( T, h0 [

      , k2 s, x7 `: I  x# o, r        光明网评论员:深圳忽然颁布限购机动车的新政之后,与其相隔数千公里的城市开始变得“风声鹤唳”。
      : N9 K$ s, C( C
      2 ^6 G! v6 F5 l         据悉,太原市政府近日在人大会上提出了将机动车控制在110万以内的目标,引发了市民“闪电限购”的联想。虽然接受媒体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收到机动车限购文件,但当地4S店顾客流量已有明显提高。除太原外,因深圳限购而出现同样情绪恐慌的地方,还有西安、郑州等同等规模城市。
      7 e( y3 a8 ?- x5 x, a& x5 s# c4 I0 J/ U1 t. b+ I/ Q
               不知道出现传言的这几个城市是否真打算限购机动车,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边际效应的递减,限购治堵这种本就简单粗暴的公共政策,将越来越“闪电化”和“不讲道理”。对地方政府而言,要防止提前购车或囤积车号的行为出现,就要尽量使政策出现措手不及;而随着限购城市的增加,市民却越来越会有心理预期和提前准备的动机。由此,为达到治堵目标,地方政府只能赶早不赶晚、宜快不宜迟。2013年年末和2014年年末,天津和深圳相继上演“闪电限购”,就是例证,几乎相当于对其他城市的一种“催促”。
      & x4 }/ f$ I- d8 y; d4 V4 W+ |
      7 G9 i" k# g- }3 P2 q+ i, T         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公共政策论证和出台的规矩,仅从效果上看,也产生了若干后遗症,并刺激了短期求快的治理思路、放大了以堵(限购)治堵(堵车)的逻辑,使各个城市变成了彼此孤立的治理主体。实际上,交通拥堵因城市体量、交通规划、资源集中而产生,是一种城市发展的“伴随性”问题,因此也肯定不会仅靠自身就获得解决。+ G6 i- ^" N' t" A

      & ?6 Q5 J& d) ?+ @6 M* ], k# Q3 U        很明显的一点是,一个垄断资源的城市,无论如何提高公共交通能力,如何限号出行、摇号购车,都不可能解决拥堵问题,北京就是最好的例子。二线城市学到了北京治堵的权宜之计,也更应该充分吸收北京的教训,适当分散医疗、教育资源,将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到更大的范围内,而非城市核心地带。如果不能承担这种资源下沉和分散可能带来的损失,那就只能用限购摇号这种办法,持续削夺城市市民的权益。: N/ `8 r1 v# w/ O

      ( S2 L' A) ~2 ?, _  s: _        这其实也意味着,要长久治堵,不能完全把单个城市作为治理主体,即不能让各个城市各自为营。因为让一个城市服从地区规划,将资源分散开,往重了说不啻一件与虎谋皮的事情。更何况,近些年来,社会资源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再由城市向特大城市集中,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难以反拨的惯性。只能在更大的治理范围内,将交通拥堵作为区域规划、区域一体化的子命题解决,与城镇化版图相统筹,才有找到正确方向的机会。! e; Y8 Q/ ?& z; c1 t
      / z' i! N) M# X* i# N
               也即,还是让一个“伴随性”的问题,获得一种“伴随性”的解决方式。别让这种头痛医头的粗暴办法,连带着市民的恐慌情绪、政府的懒政惯性和汽车代理商的鼓呼,在各个城市间传递。( [4 c" F& @% J6 L' _$ Q, x. V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