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2548|回复: 0

      小米转型被指跟随苹果 雷军称三年扛不住就破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1 09: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谁花钱最厉害?当属雷军。两个月时间不到,他就花掉接近74亿,接二连三地投资、并购,看得人眼花缭乱。
      % `: K3 m$ \5 U# Z8 H
      ( k$ L  O* }+ @5 a4 J      “手机就是世界中心”,为了强化这一中心,小米成立了芯片公司松果电子,进一步降低手机成本,期望在2015年让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2 x/ X! B9 O: s2 N7 `. v3 P7 m
      " ^" M; i& V* \+ i+ X, M
            围绕这一中心,小米不仅自己推出基于MIUI系统的路由器、电视、机顶盒,旗下华米、智米还在生产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雷军公布的数字是:他投资了国内23家硬件创业公司。而最近大手笔入股美的,小米将在MIUI家族中加入更多的家电设施。甚至还有消息称,小米会投资生产基于MIUI系统的汽车。: ]$ J) a- Q7 d( j8 o1 H
      1 w$ A: p$ o1 s. a( `8 `
            而另一边,雷军从新浪挖来陈彤,准备10亿美元之巨让陈彤来负责内容运营,目前已出手千万级美元投资优酷土豆,3亿美元参股爱奇艺。加上之前投资的iHealth、凯立德、华策电影、一起作业、多玩、多看等,雷军的投资已经覆盖在线医疗、地图、影视、医疗、游戏、阅读。与此同时,小米宣布成为国内第四大手游渠道。
      " Q8 v7 M/ z  L# J1 g9 c
      ; u  Y% K9 T. n0 D      雷军甚至还入股了世纪互联,加上金山,一个是IAAS,一个是SAAS,打通了云平台。可以说,一个以MIUI系统为纽带的封闭的硬件云帝国,已立体地浮出水面。
      & v0 X) w) A5 @6 D- H* p- t
      ( q0 Y+ ]0 u! b' v/ q' D      当然,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未来还必须在大数据领域投资。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以MIUI系统为基础的硬件帝国,在此之上启动内容经营,并挖掘可能会在未来2-3年内出现的大数据价值。+ u' S6 e6 y+ l/ p$ t7 g) n
      : {) I9 v- x: k6 F/ q' F5 y
            “小米已经走出了不一样的路。” Gartner移动设备首席分析师吕俊宽认为,这几年,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让太多的终端企业沉迷于硬件的竞争思维,都局限于硬件、价格的竞争,而雷军的选择则可以让小米跳出这个规则。) F+ d7 W' l( x3 I9 v( S
      2 S  l) W$ ?# @( |* s1 i
            对此,有人心存怀疑,小米现在做的,三星和HTC也曾尝试过,但没有成功。也有明眼人发觉,小米的做法颇似苹果,从硬件到应用商店、操作系统和云,一体化,索性调侃其为“低端的苹果”。
      & ?7 a9 p% r. ?  O0 W6 v8 E+ Q+ ^: G4 b! m4 z& p3 y
            “小米做的事情苹果也都在做,小米的大多布局都像是跟随苹果。” 吕俊宽笑言,“可能几年之内,小米都未必能摆脱这个帽子。”
      9 Q5 S/ g- I+ n
      2 ]6 {$ J# K+ W% m      不得不转的大势: [: |# l7 h) j/ ^7 p2 {, A
      " z- {( f/ W4 v. U# l  z) ]$ K
            无论如何,对小米来说,转型是必需的。  b$ l0 n, B4 [  |- q

      / a# e% Z* C% P6 F1 r% @' ^& {      4年前,雷军成立小米进入手机行业。2013年,主打互联网低价手机的小米出货量达到1650万台,迅速在这个行业占领一席之地。步入2014年,小米出货量爆表,仅上半年出货量就超过2650万。在IDC发布的第三季度调研报告中,小米2014年第三季度以1730万台的出货量占全球5.3%份额,位居第三。雷军还预测,小米2014年全年销量可达6000万。
      . |" Q9 f( H5 ^5 M  h
        d. ^. f- }* a. ]9 _% V6 Y, y      但是,在低价模式中,高速增长的出货量并未给小米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利润。根据小米最新公告,小米2013年收入265.47亿,净利润3.47亿,利润率只有1.3%。今年11月,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小米2013年收入接近270亿,其中94%收入来自手机。
      ; v4 I  X/ E. [/ j/ g
      - t1 j& |$ G, P% I      以此计算,2013年全年,小米手机平均售价约为1500元左右。而且,几乎没有超过2000元的产品。2014年,小米推出的手机同样也未能突破这一价格。7 u1 w% v' a% k3 E. p

      7 H' b3 C1 u: Y& C6 A0 Q      低价的定位不仅局限了小米的利润,也使得小米不得不提前考虑用户消费能力提升后的流失问题。  e- w5 y1 f' G$ f3 ]

      ) E8 z) x( Y" O( C8 {  I      “小米的用户群主要是低消费能力的年轻用户。”吕俊宽分析,这其实是小米的加分项,因为在海外投资者看来,年轻用户非常有价值,但这也是小米最大的挑战所在。  v# H. l' _) C0 B

      # }) T. Q3 ?0 p) h      “用户会成长的,消费能力肯定会逐渐提升,小米需要考虑拿什么增加用户黏性,留住他们。” 吕俊宽指出,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接近90%。“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变为换机市场。增量市场可以靠价格吸引用户,但换机市场的竞争就必须依赖品牌。”! i4 n" k) Y: x' l0 G  l1 J6 H( D

      2 A6 a* f- J  }! |$ }      一直以来,小米借助“互联网思维”、MIUI迭代开发等手段与用户密切互动,并且投资阅读、游戏来丰富MIUI系统商的应用内容,这一些令小米的用户黏性超出同类手机。吕俊宽告诉记者:“根据我们调查,在中国手机用户中,苹果的黏性最高,其次就是小米。”
        U" `+ Y& S  J) u7 h3 a  u8 h4 f/ ?3 a+ |3 a9 J! g! h  ], j
            除此之外,小米还可以依托家庭互联网,借助手环、电视、路由器、空调、汽车等多个产品组合“绑架”用户。一般手机的换机周期约为1-2年,但路由器、机顶盒则超过2年以上,而电视、空调等家居设备则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如果小米可以把所有设备都变成手机的外设,那么在这些产品的使用周期中,小米用户几乎不会更换其他品牌手机。' c0 G! O0 [  X; r
      3 j+ M2 U9 S; x8 p8 |3 w
            内容、多个硬件的组合,也能帮助小米挖掘更多用户在手机之外的更多需求,产生更多的收入。IDC高级分析师闫占孟认为,小米成立了松果电子布局芯片,未来这些芯片肯定不止用于手机,路由器、电视、家电都能用到,这会帮助小米降低所有产品的成本,提高利润。
      5 L  x; Q- B. A2 c3 [2 R
      - i& q3 F$ d/ |5 M* ]- Y3 a      低端苹果- i% q) r% K, o* D' G

      7 R9 i5 A& _8 ?1 \% [* [- g      “当前终端市场竞争的格局正在变化,从单纯的硬件、价格、营销转向以软硬件、服务、内容为一体的综合竞争。”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CEO曾学忠告诉记者,“这种形势的变化,敦促我们这些终端企业要构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 e% f4 S5 ^; w0 d- {
      * v  p5 v% H$ B' }' Z( L# B, E/ H( l' J      “以前,三星、HTC、黑莓,其实都花了一些钱,想完成这种转型。”吕俊宽告诉记者,“但可惜,HTC、黑莓的钱浪费了,而三星的所有布局都很难说有什么成果。他们始终没能跳出那个以硬件竞争为核心的游戏规则。”) q" q9 h/ O! B4 ~

      ) ^" R' `' [4 ]" @      三星曾计划打造自己的BADA系统,但始终未能下决心从Andriod转移到BADA,时至今日,BADA已基本宣告夭折。强大的产业链优势掩盖了三星系统上的短板,长久以来,三星利用自己在芯片制造、面板供应及全球供应链体系来支撑自己的品牌价值,形成较高的产品溢价。! V( i0 x+ s, w. ^. ?

      8 [2 _2 T6 C2 T/ ~$ d1 J: V      但是,今年以来,由于全球产业链成熟度的提升,三星产业链优势被缩小,三星难以支撑如此高的溢价,份额逐渐流失。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国、印度失去了第一宝座,前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分别减少1.7%、7.1%、8.7%。
      ' ]4 V3 E; n! x# j5 d. C6 n( E
      8 ?) f6 n; N7 @: _      今年以来,三星曾尝试联合三星电视部门推出多屏互动智能电视业务,甚至还收购美国智能家居平台SmartThings布局智能家居、推出智能手表,但这些尝试尚难言成功。吕俊宽认为:“在中国,三星拥有近7000万用户,但是始终没有什么内容运营,这太可惜了。”
      + i4 h; T% @' @- t5 [4 w( z" |0 @* u; H: w# e& _
            与三星不同,小米自身的定位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也从未停止过在内容上的创新。虽然MIUI也是基于Andriod开发,但它是小米的封闭系统,小米也可以在这个封闭的生态里运营自己的内容,接入更多的硬件。0 f- T! _4 J4 w) G

      - f; s  b* D4 R3 T' C7 X      这更像苹果。在苹果的运营策略里,终端与内容从来都是一体的。而且,苹果所有的产品均基于iOS系统,此前苹果已推出路由器、Apple TV等产品,并且发布了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今年10月,苹果公布了17家HomeKit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博通、飞利浦、霍尼韦尔、贝尔金、Withings和Marvell。部分合作伙伴已经公布了可以用Siri操作的智能灯泡、智能锁、智能风扇、智能温控器、车库门和电源插座。1 ^- Y' l+ v* v0 o# a" F2 J. X

      " z: S5 L0 L# b: @: B      除此之外,苹果今年发布的Apple Watch还被视为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救星,预计明年出货量可达3000万块。此外,不久前苹果与IBM联合发布了大数据战略,深度挖掘企业级市场。9 n9 D* E: c8 E  D2 _9 U5 {
      * b0 D# h0 V- l, v6 s
            小米在跟随苹果,这也使得小米被带上了“低端苹果”的帽子。吕俊宽笑称:“从销售策略上看,这或许有一些好处,但也未必是个褒义词。可能很长时间之内,小米都无法脱掉这个帽子了。”2 v  X/ N, M- M+ y- C

      4 b3 r, |8 V. ?, T/ \2 s6 o( e( \      目前,MIUI系统已经拥有超过8000万用户,而雷军计划明年将小米的出货量提升到1亿以上,进一步壮大根基,稳固其封闭系统。
      0 l% V2 t# ^9 ?* ]' L1 B* g; {% k
            与BAT竞争?  o" _  f  N0 L' y8 }, Y
      , t7 o+ W, y; A6 c1 i" Z
            但是,模仿苹果是否就一定能成功?这没有结论。
      6 g- [! \8 q7 {9 i' N  j& K: P, U! z
      3 u1 R3 D) ?  A0 _      12月17日,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再次炮轰小米。他认为,通过资本关联的方式构建封闭系统,然后在手机里内置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应用,这不符合开放的原则。他表示,华为不会采用这种方式,会最大程度地开放合作,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市场上可见的品牌都在与华为接触,绝不会只捆绑一家。
      7 L9 l  d- t9 X) {1 l2 A% m5 n
      + _- w4 J# K0 F- g  S      无论小米的生态系统是封闭还是开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基于未来物联网时代打造的硬件生态圈,势必与BAT,甚至谷歌等巨头狭路相逢。
      ; o* k5 ?! r2 Q% k1 q
      ; ]7 u; L3 K2 ?/ w: a8 S3 l      小米希望借助手机连接一切,而腾讯则希望微信成为一切入口。早在去年,微信就与海尔智能冰箱开始合作。通过“海尔智能冰箱”微信公众账号,用户在微信上远程控制冰箱,实现检测、调节温度的基本功能,还可以根据冰箱内食材自动检索食谱。
      / a* {/ _5 t6 Z5 x) b) D5 i- ]& W
            今年7月,微信向第三方硬件厂商开放服务号,智能腕表iHealth、咕咚、乐心和华为荣耀手环成为首批接入的硬件产品。用微信服务号取代智能硬件APP做数据管理,并强制引入社交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也刚刚在今年九月投资了iHealth。& \- x3 J4 H" y5 _
      5 a$ `2 d/ A+ Z- S% G* G
            百度则自己开发百度眼睛、咕咚手环,并计划开发智能汽车产品;而阿里巴巴则借助其阿里云平台,与家电企业合作布局智能家居。今年10月,阿里巴巴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而飞利浦智控空气净化器就是其首个搭载阿里云计算的智能互联产品。
      & g) p# k- `$ V8 c  v7 z5 I
      $ E: E* [- |7 W$ T( ^/ `" H      智能硬件产业何时成熟,物联网时代何时盛大开启,没有人能预测。和小米一样,BAT甚至360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各种投资、布局,以免错失这个伟大时代的控制权。当然,不同的是,BAT账上有大把现金,而小米还在烧投资人的钱。/ n& E  w0 ]& x- w
      4 R( @. v* R$ O$ Z, g. w
            雷军帝国的版图中,还需补上的一环或许就剩下了大数据了。不过,苹果也是最近才联合IBM开展针对企业客户的大数据服务,能够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数据服务或许只有Apple Watch的健康应用。# \+ t+ R, H7 p& Q' F7 E3 x

      2 h9 i9 |) L3 f4 r5 Z2 w. V      此外,目前大数据领域信息采集、数据交易、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成熟度还远远不足以形成市场。
      3 {: I  b7 p$ V* G
      ' q) Z# [+ E* K2 w2 e3 b      雷军应该隐约觉察到了其中的风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如果我们不能用大数据技术转化出价值,那我们公司再撑下去就真的破产了……现在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后年我也扛得住,大后年要没价值的话,那我就破产了。”
      3 }& H3 J' r7 d: J
      ) y7 _2 A3 p1 o6 j- I4 u* ]5 g-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