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65|回复: 0

从宝马看“2400万”背后的水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份还未进入中旬,各个车企的销量喜报就不断传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更是高调表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700万辆,今年全年的总产销量预计突破2400万辆,有望连续第六年稳居世界头号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 @0 o# w. {; T% q1 ?6 X! N8 o& I2 E6 s) c% [

+ ^$ n. e. o% |% U; U! g; W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在这个主旋律背后,杂音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甚至大有盖过主旋律的架势。其中,宝马经销商因“压力山大”而“起义”被认为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O& u1 q8 A, b% V5 `8 f) j
* S8 W& c5 i2 N. B) A  _! u

6 M+ U9 t% @" a" C2 {2 b  本月初,《华尔街日报》等海外媒体曝光称,宝马在华部分经销商因整车厂的压库任务太重,联合反向施压宝马,要求调低销量目标,并且获得更加有利的条款。据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师李颜伟透露,11月末,宝马经销商集团投资人多次举行小规模沟通会,最后共有32家经销商集团达成共识,这些宝马经销商集团的年销量达到32.38万辆,占宝马中国年销量的68%。7 r) b4 V$ X. d( }* W4 W. V' L

, X" N) b7 U* T/ Z: @5 x/ H
( y& y. y7 V" Q" }8 y# b
  这些经销商集团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宝马应向经销商提供60亿元补偿,弥补今年亏损;宝马应在制定销量目标时同经销商协商;宝马不得强制要求经销商购入汽车附件;宝马无论明确或含糊均不得要求经销商为每月零售销量垫付;宝马不应要求经销商购车。此外,信函还批评了宝马在华业务的管理:' G1 o8 }" V) R

! O2 ~: Y) q4 q  e
7 X/ O0 _- q% ]
  宝马设立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宝马为了迅速扩充网络,向经销商提出不合理要求。
9 ~& G! [5 f+ d( ^4 l6 W1 l
7 J" i) M- }' G+ m9 T
# ~$ S; U+ x1 {
  据一位参与请愿的宝马经销商介绍,宝马为其设立的2014年销量目标是7000辆,同比增长15%,2015年的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0%。“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没有考虑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 V& ?9 o) g& [2 L. D$ i& ?2 q- [5 \9 u
  T) K6 V- K$ s  b
  李颜伟认为,目前经销商普遍面临的两大困难是:第一,单车价格下滑太多,导致卖车亏本。继续以宝马为例,7系、6系和X6常年7折销售,在扣除厂商补贴的20万元后,单车销售仍亏损5万至10万元;宝马3系、5系和X5等车型的平均优惠幅度也高达15%,因此经销商常年亏损不可避免。第二,压库严重,包括宝马在内的很多车企都陷入了“虚报-供货-积压”的恶性循环怪圈中。为了拿到返点,经销商咬牙拿车,当厂家把今年的销量完成情况汇报到总部后,总部就会下达更高的任务,最终库存成为压倒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 q# m1 [' B* C2 I* s# y
) A. b" n* x% l  a" |) o/ M
4 r, }! z& e( l- D, r" `+ w
  事实上,除了宝马之外,近期爆出经销商困境的还有一汽丰田。12月1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汽丰田江苏地区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4S店多(仅苏南某市就有10家)、销售指标高(厂家年计划执行数超出经销商年计划销售数30%~45%)、市场出现饱和期等因素,加之厂家诸多不合理、不平等的强势商务政策,一些4S店库存超限高达10倍,导致经销商亏损严重,几乎挣扎在生死线上。”
  j  @% ]  H/ O9 K' Q
+ M" ]2 \# M! C+ n

# Z, }$ g0 X0 R5 j- f  12月8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再次发布《再次商请一汽丰田调整商务政策缓解经销商生存困境的函》:“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热胀’效应,汽车生产厂家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形成了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关系失衡的局面,汽车经销商几乎没有话语权。在现阶段汽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理应回归荣辱与共、平等互利的正常关系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共赢,才能保持生产、流通环节的可持续发展。”3 q9 _2 U8 s/ O- c1 P, z
" q! q" W6 \. ~% _0 L; q* `8 W

, e8 F! L' y# |  @/ ?! o  如果说联手抗议是经销商在困境中的挣扎,那么,退网则意味着绝望和放弃。据悉,即便是普通合资品牌,建一家4S店的硬件成本投入也高达上千万元,一旦退网,绝大多数投入就将打水漂。然而,即便这样,上海还是有多家北京现代4S店选择退网,这几家4S店目前已经停止向厂家提新车以及停止接受厂家相关考核。之所以如此毅然决然,是因为北京现代在上海拥有多达15家授权经销商,而且各款车型的优惠幅度都非常大,即便是在外界看来利润最高的SUV车型,经销商也难从卖车中获利。5 b; R. y4 X( L7 P3 \% {

. G) f- K3 f, i! i7 V5 ?/ ^  u' n
% H; [' ~2 F+ E' u5 |2 |1 ^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曾经位列国内车企单车利润最高的东风本田身上。曾几何时,CR-V一车难求,多年加价销售,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凭借这一款车型赚得盆满钵满。谁会料到,随着国内SUV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CR-V的竞品车型多达数十款。被“分羹”的CR-V,如今也只好苦苦寻找销量的出路。受价格下滑、销量下滑的影响,8月起北京13家东风本田的4S店已经停止在厂家进车,以此来表明对厂家补贴政策的不满。
- m! O& c' t. R2 L" C' x5 R8 O8 |
  [. P7 Y; b0 Q) L. H
: v! O9 Z3 H  ?7 p/ V8 g: V3 S' B
  谁都知道,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然而,明明知道“鱼死网破”,却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经销商加入其中,这说明什么?外媒在分析中指出,经销商事件成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最新征兆。都说“旁观者清”,然而,身在其中的车企却有些身不由己。
0 M8 }/ B1 L0 m0 G: R9 O
6 G9 M# D3 O+ M% i
, P- M1 [! W* ]. g. `* A2 P- a$ l2 U
  还是以宝马为例,今年前10个月,宝马在华销量为37.5万辆,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奥迪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已突破50万辆,达到51.3万辆,超过去年全年48.8万辆的销量;而奔驰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5.3万辆,同比上涨近30%。与宝马相比,奔驰和奥迪的优惠力度也很大,经销商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5 |& |( E& r) q0 ^, V; M  q

; ~! k- x" k% E% e

  O1 V0 U5 w, \5 ^* a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品车型的你追我赶,成为每个品牌身上的巨大“包袱”。而随着欧洲等传统市场的滞涨,越来越多的品牌将重心压在中国市场上,这也使得中国市场的负责人“压力山大”,并将这种压力转嫁给经销商。% [+ M% C, {1 l! L7 E

+ `6 D5 k) [5 H3 [2 i( _
) B& j# t" b; P5 d7 q9 g' f9 J6 s
  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5.0%,比9月上升了9.2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50%)水平之上。经销商普遍认为今年经营压力较大,而临近年终,汽车厂家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又都“例行”压库,可谓雪上加霜。北京百得利集团董事长周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超过60%的经销商正处于亏损或收支平衡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库存。
! C3 F5 \# Q8 G& K: h! z
. c7 N% c! h3 ^" C5 v' d5 O

6 P0 T* X. q) ^# e  而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改变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据了解,目前《办法》的修订细则基本已经确定,近期就会在商务部官网上进行公示。修订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名称中不再有“品牌”二字,但《办法》的核心——授权制度依然会保留。业内人士认为,授权制度的保留,意味着汽车厂家的强势地位不会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 B5 B( I- g4 s2 `' J1 p) S6 B

! b( Y7 Y" Y, d! J2 s

& d% ^( p6 L4 l6 D1 O# T  “宝马中国与宝马经销商投资人达成的初步共识,可以说是渠道变革的重要里程碑。”业内人士认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经销商事件就有了结果,可见宝马德国总部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近期经销商事件的连续爆发,对于今后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汽车厂家也应该彻底静下来反思,结束了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应该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5 n/ g. C& e( M# W4 G, Q

6 d. j1 b) F: i/ A- f) r& ]7 r3 X/ Q: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