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5540|回复: 0

      从宝马看“2400万”背后的水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份还未进入中旬,各个车企的销量喜报就不断传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更是高调表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700万辆,今年全年的总产销量预计突破2400万辆,有望连续第六年稳居世界头号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1 {+ b/ P3 w  ^! C" k: d/ k# g& v
      ) `6 R0 g# q' _
      & y" e$ o; }9 ]7 H7 j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在这个主旋律背后,杂音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甚至大有盖过主旋律的架势。其中,宝马经销商因“压力山大”而“起义”被认为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 b1 `/ ^2 J: B& O- p) b7 {# ^3 W4 w( L: v' K4 c: h

      4 w) Q' L/ Y! b# |3 q6 K! A& N  本月初,《华尔街日报》等海外媒体曝光称,宝马在华部分经销商因整车厂的压库任务太重,联合反向施压宝马,要求调低销量目标,并且获得更加有利的条款。据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师李颜伟透露,11月末,宝马经销商集团投资人多次举行小规模沟通会,最后共有32家经销商集团达成共识,这些宝马经销商集团的年销量达到32.38万辆,占宝马中国年销量的68%。
      + e% D' S0 V" m8 C% x; {2 S3 A( Y5 W6 w9 r
      ( B! {1 L2 i6 j- [. h
        这些经销商集团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宝马应向经销商提供60亿元补偿,弥补今年亏损;宝马应在制定销量目标时同经销商协商;宝马不得强制要求经销商购入汽车附件;宝马无论明确或含糊均不得要求经销商为每月零售销量垫付;宝马不应要求经销商购车。此外,信函还批评了宝马在华业务的管理:& O4 M" d5 q& X* s$ D/ t- _
      2 S3 Z0 p" a, f0 A3 m
      $ W3 {9 e0 V! u$ {2 Z  b
        宝马设立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宝马为了迅速扩充网络,向经销商提出不合理要求。) S; M, T) v1 ^; y2 N

      9 p; Z4 T  q  a  j% v- h0 n

      $ M  E. g5 J0 v7 c" |" Y  据一位参与请愿的宝马经销商介绍,宝马为其设立的2014年销量目标是7000辆,同比增长15%,2015年的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0%。“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没有考虑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6 \% \" q% T' k6 d
      0 k8 v2 v& @+ @2 |/ g/ R) {8 e
      ) ^( N; g. Z; M6 ?- t6 J# A! D, D1 L
        李颜伟认为,目前经销商普遍面临的两大困难是:第一,单车价格下滑太多,导致卖车亏本。继续以宝马为例,7系、6系和X6常年7折销售,在扣除厂商补贴的20万元后,单车销售仍亏损5万至10万元;宝马3系、5系和X5等车型的平均优惠幅度也高达15%,因此经销商常年亏损不可避免。第二,压库严重,包括宝马在内的很多车企都陷入了“虚报-供货-积压”的恶性循环怪圈中。为了拿到返点,经销商咬牙拿车,当厂家把今年的销量完成情况汇报到总部后,总部就会下达更高的任务,最终库存成为压倒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6 a- l0 ?9 g: _4 n) v
      & v' t1 V+ g$ Y, z. }' i. U: C6 @

      , e! y# t! y4 Y! a  事实上,除了宝马之外,近期爆出经销商困境的还有一汽丰田。12月1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汽丰田江苏地区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4S店多(仅苏南某市就有10家)、销售指标高(厂家年计划执行数超出经销商年计划销售数30%~45%)、市场出现饱和期等因素,加之厂家诸多不合理、不平等的强势商务政策,一些4S店库存超限高达10倍,导致经销商亏损严重,几乎挣扎在生死线上。”
      % k, l  j0 d# V5 o" n9 B3 D+ _1 a2 D5 i4 b+ @; i7 M

      ; o; @: A; i0 ]/ K  12月8日,江苏省汽车交易管理协会在其官网上再次发布《再次商请一汽丰田调整商务政策缓解经销商生存困境的函》:“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热胀’效应,汽车生产厂家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形成了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关系失衡的局面,汽车经销商几乎没有话语权。在现阶段汽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理应回归荣辱与共、平等互利的正常关系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共赢,才能保持生产、流通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0 }; z3 K+ S& H! p4 T& F% j+ l( }! i( _4 Z! R% v' X. t4 L
      6 y. @9 j: x3 ?0 [' K& I
        如果说联手抗议是经销商在困境中的挣扎,那么,退网则意味着绝望和放弃。据悉,即便是普通合资品牌,建一家4S店的硬件成本投入也高达上千万元,一旦退网,绝大多数投入就将打水漂。然而,即便这样,上海还是有多家北京现代4S店选择退网,这几家4S店目前已经停止向厂家提新车以及停止接受厂家相关考核。之所以如此毅然决然,是因为北京现代在上海拥有多达15家授权经销商,而且各款车型的优惠幅度都非常大,即便是在外界看来利润最高的SUV车型,经销商也难从卖车中获利。
      ' p# N8 F  s1 }6 E, N/ j3 O0 z2 Q0 Y# g
      * _: G) ^/ H1 H$ Y& r* Y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曾经位列国内车企单车利润最高的东风本田身上。曾几何时,CR-V一车难求,多年加价销售,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凭借这一款车型赚得盆满钵满。谁会料到,随着国内SUV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CR-V的竞品车型多达数十款。被“分羹”的CR-V,如今也只好苦苦寻找销量的出路。受价格下滑、销量下滑的影响,8月起北京13家东风本田的4S店已经停止在厂家进车,以此来表明对厂家补贴政策的不满。
      " l0 p. R) ^% @# p8 ~/ H. t
      3 l; J% a/ r& l( q; a5 b! }

      * e& K& P; m! E+ F( `  谁都知道,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然而,明明知道“鱼死网破”,却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经销商加入其中,这说明什么?外媒在分析中指出,经销商事件成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最新征兆。都说“旁观者清”,然而,身在其中的车企却有些身不由己。  Y! i  v8 M. d1 C0 G+ V

      % t9 v& O0 `# ^9 _( R

      + d! {% H8 @: [  P  还是以宝马为例,今年前10个月,宝马在华销量为37.5万辆,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奥迪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已突破50万辆,达到51.3万辆,超过去年全年48.8万辆的销量;而奔驰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5.3万辆,同比上涨近30%。与宝马相比,奔驰和奥迪的优惠力度也很大,经销商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
      $ K8 V6 d" d5 f% V8 T
        X6 U  Z6 Q* M- z+ p
      ; g" M3 C: Q+ C" u% g0 V* b2 W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品车型的你追我赶,成为每个品牌身上的巨大“包袱”。而随着欧洲等传统市场的滞涨,越来越多的品牌将重心压在中国市场上,这也使得中国市场的负责人“压力山大”,并将这种压力转嫁给经销商。
      ) {5 w! D* o: X: `! H, `' _( {4 ~5 A. D7 y$ ?$ _
      ' x  H5 P) K: B* e
        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5.0%,比9月上升了9.2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50%)水平之上。经销商普遍认为今年经营压力较大,而临近年终,汽车厂家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又都“例行”压库,可谓雪上加霜。北京百得利集团董事长周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超过60%的经销商正处于亏损或收支平衡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库存。
      4 y, J0 U" @4 ~8 w1 i9 ^' W' a, a, ]1 {9 l% w

      3 ?1 w3 A$ {# t; ^7 N: P  而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改变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据了解,目前《办法》的修订细则基本已经确定,近期就会在商务部官网上进行公示。修订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名称中不再有“品牌”二字,但《办法》的核心——授权制度依然会保留。业内人士认为,授权制度的保留,意味着汽车厂家的强势地位不会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t3 M- b8 p' P5 \8 L# p
        U- ]; y: ^" p+ D! ]
      ( `' K- I( |: s3 K. e
        “宝马中国与宝马经销商投资人达成的初步共识,可以说是渠道变革的重要里程碑。”业内人士认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经销商事件就有了结果,可见宝马德国总部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近期经销商事件的连续爆发,对于今后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汽车厂家也应该彻底静下来反思,结束了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应该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5 Y. O6 N3 P7 I

      ! l3 J( a& D9 d+ }8 G' R"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