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4915|回复: 0

      IT企业或扎堆造电动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放宽对电动车生产的准入限制,以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c5 T- q; U0 d+ f

      8 `0 u. i+ T( I5 f' s7 B  此前,国家规定仅允许现有的普通汽柴油汽车生产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显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就可以生产和销售电动车。首先是必须有三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其次就是试制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并且一次充电后续航不得低于100公里,同时最高时速必须在100公里以上。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这些企业还必须做出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   《规定》中还指出,新建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其他乘用车(包括增程式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 E  T$ p7 n. {. a0 A& @8 i
      + o+ q5 h  {4 X0 z& W
        新政策为小米等IT企业推新能源车铺路
      ( U& l8 d! M8 ^1 p; g9 S: R3 }. C1 R. g3 n; l1 q  U
        由于此前生产电动汽车,需先获得普通乘用车生产资质,很多有志于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无门而入。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中IT、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墙外主要的“窥探者”,小米、万向集团等都已经谋划多时,此前就是生产资质问题;另一些IT、电子企业则和车企合作,比如华为签约东风,因此《规定》放宽对电动车生产的准入限制无疑对这些企业是利好。# b* Z, Q. W: `' [' T" |- u
      : E8 s7 E0 t6 F+ i
        据报道,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已经到美国硅谷研发小米的新产品。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总部所在地,去年雷军拜访了特斯拉CEO马斯克,回来后写了一篇长文谈电动车,“相比他的其他计划,我对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很感兴趣。”黎万强是带着“拓荒哥”的名号在10月28日宣布出发的,外界猜测他做的项目正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p5 Q7 z$ d6 w5 k6 k' g  D. ~, z3 H

      / Q3 u- c& y1 ]5 z6 H4 O* c# G  专家称部分企业或仅为倒卖生产资质5 t9 ^. Y& ^* r$ Q1 _  f1 E

      , s4 e1 n% ^. s! f# h: W  对此次开放纯电动车准入资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秘书长田光宇教授表示,现阶段生产电动汽车本身,对企业的吸引力还是有限的,因为目前电动汽车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没有国家补贴,企业生产电动汽车都还只是赔本赚吆喝。即使这样,他也认为此次争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很是会非常多,因为在中国牌照是个稀缺资源,尽管这次放出的牌照不能生产燃油汽车。但是先拿到这一牌照还是很重要的,万一将来电动车好挣钱了,想进又进不来才是最大的遗憾,或者拿到牌照卖给第三方也有可能。
      9 h* T% f  W4 I* A/ H( A! M- R& T& s" z5 v
        田光宇分析,此次《规定》的要求比较高,要有3年以上研发基础,还要有车身制造、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整车装配等主要试制工艺和装备,这些进一步会提高电动车产品的成本。在没有盈利预期的环境中,很难想象放进来的就是“鲶鱼”,说不定来的还是浑水摸鱼的,这对政府相关部门后期的监管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此次放出的牌照虽然只能生产电动汽车,但是可以生产增程式电动车,可以打擦边球,增程式电动车若把发动机功率增大,而把动力电池变少,可能就会降低成本,更接近燃油车形态,当然,只是一个假设。也就是说,依靠此次进入的企业激活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很难奏效。, n6 X  \: [$ \0 N5 }5 ^1 @

      3 y1 Q: B0 B- S'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