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 t, j+ c8 f- N 如果没有耽搁,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已经背上行李,去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硅谷“闭关”,做小米的新产品。
* |! y% p* o( i4 X2 N* t5 @& G/ X/ C f* R' x+ L# R
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总部所在地,去年小米董事长雷军拜访了偶像特斯拉CEO马斯克,回来后写了一篇长文谈电动车,“相比他的其他计划,我对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很感兴趣。”
& a7 j, ]2 d1 ~. D" c7 [/ c+ H. Y8 R( z
黎万强是带着“拓荒哥”的名号在10月28日宣布出发的,外界猜测他做的项目正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小米电动车早已经在网上有谍照,但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状态。
. s/ e) S: ^5 ]& c1 Q* }( U5 r6 O- A( M l) w. u* t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雷军名言“站在风口,猪都会飞”的“风口”,除了很多没有拿到轿车生产资质的汽车关联企业,很多行业外企业也跃跃欲试。11月26日,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也透露他的新计划,可能与新能源汽车有关。7 S1 W$ R7 _# r" y
( |* _. k: t! w; t" @. G 当天稍晚,国家发改委网站挂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计划为纯电动车生产准入放开口子。
% l1 v7 l6 F7 e* v4 ^) z4 Q( @1 v( l; Z8 S2 @4 ~
“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国内目前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也就为数不多的两三家。”11月28日,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边研读《规定》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7 U+ x. X; U2 \, W
5 p: O5 i4 W- N
只放给纯电动和增程式
1 z, o6 G- M/ f: n0 S5 ~9 L9 t# N. a: A+ j+ I$ G) \5 a5 S$ q
2009年前后,中国已经是全球汽车厂最多的国家。为了对汽车产能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重复建设,国家开始严控汽车生产资质发放,原则上不再发放新资质。# N9 ?( |! G& m" x( B$ u
! q) d4 A* T7 [5 q, k1 d 按照这项政策,小米、乐视这种非汽车行业企业,除了收购或和其他整车企业合作,完全没有进入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希望。连多次错过获取整车生产资质机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也几乎被封死了路径。9 Z* T" U4 F" D1 V, H
. t; W5 ~2 b4 n% P; C 特斯拉在全球的兴起,让决策者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不一定出自传统车企。“传统企业受制于政策和自身的既有资源等,往往在发展和创新新能源汽车上更保守,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狭窄。国家发改委就想针对纯电动车放一批非汽车行业企业进来,看能不能出个中国的特斯拉。”接近政策制定核心人士称。. Y9 Z& i" z- Q5 H* r
+ @ A9 S( c$ s+ m- Q 今年年初,放开纯电动车准入的政策制定就已经启动,“目的是放一些较高水平的企业,口子不能放得太开,数量肯定不会多。”/ r6 Y8 `3 b: C0 c5 P
$ E/ G& _6 {: t0 H! f% @8 [$ | 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挂出了《规定》,就放开纯电动车准入征求意见,确定了准入政策的大致框架,要求企业在申报前具备一定的条件。 D1 c" b J4 ?! f J& e
3 R- N9 k: M* u: Z% s 《规定》要求的三条基础能力中,最核心的是:(申报企业)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 J* \3 U* V& P& \4 j
+ N5 G: w+ h4 n, D “整体来看要求比较高,不过要求正向研发能力并没有标准的衡量准则,有些是可以通过购买和合作实现的,就像目前的传统车企一样。”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认为,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现在就具备了正向研发能力,只不过产品不是很出色。; {& a5 t6 G5 w: g
, G5 d" [; K4 W" o
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有电池、电机、电控三项,在《规定》中要求了两项——电池、电控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电机可以通过采购获取。 C" b+ t- j) I8 |' z; L7 i
7 q& _/ v1 q" _, ?; Z
此后,申请企业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基本要求编制投资项目申请报告,按照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等进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对不能保持生产准入相关条件、投产后产量过低、不能履行承诺、已经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等情况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惩处。" u! v3 d) b( g7 @- l3 ^# H
- p g- q3 X8 E$ [& d- G1 B
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要求新建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其他乘用车(包括增程式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不在准入范围内。
8 y* E( c" U" _* R
: T5 H4 Y2 a& t “基本的框架已经确定,目前的意见稿整体上还是体现了业内此前的主要思路。过几天相关部门会找一些专家开会征求意见,可能也会有一些修改。”一位应邀参会的专家说。
4 L/ v, ~! L! J' K, n; w' K
- \4 P7 d z$ [! q* ~ 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多4 G7 a, b7 v3 F. G0 j! N
8 d; `( R" J7 B* P% p 电动车准入放开后,国家形成了贯穿新能源汽车全链条的扶持政策,从特殊照顾放开资质,到产品研发、销售、用车补贴等等,是近年获得政府扶持最大的行业之一。
9 w$ g3 \, ^. S! j/ T( r0 E9 g, Q# v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5804辆。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7万辆,同比增长近5倍。市场撬动也在加速进行。! z$ N. O0 f! F' L1 x) h" j; T: @
- L0 Q! P4 `7 L( V 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中IT、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墙外主要的“窥探者”,小米、万向集团等都已经谋划多时,目标很直接,就是生产资质;另一些IT、电子企业则和车企合作,比如华为签约东风。
+ q4 d7 @/ |6 M# @ ]
9 I0 ^. ?5 F& ? 能拿到资质的企业不会多,“筛选国内企业发现,符合《规定》的企业不算多,我比较了解的算起来也就两三家,当然还有一些不太了解的。”上述人士称。
4 Q1 ~ |' g2 [: i2 I2 _: r# N" v: @$ f4 U- n
IT企业尽管有比较强的意愿,但就目前来看,他们在准入基本条件——研发核心技术等方面仍有较大欠缺。小米的黎万强匆匆前往硅谷,寻找的可能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9 N8 b6 y% k7 S* `$ Z
1 ]$ A' h0 J& H0 d9 U
很多人认为,最有可能拿到准生证的是万向集团。万向2003年就成立了万向电动车公司,几年后搞出了样车。据万向公开资料,其2008年就已经获批了特殊用途电动车辆生产资质,并于去年上了工信部新车目录。 c0 u" B7 `6 v! v" s
* O- _, S T& h! }1 Y 万向集团还收购了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和增程式电动车生产商菲斯科,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万向似乎已经为拿到资质做好了充足准备,不过其最具代表的技术拥有方菲斯科复产仍面临很多问题。
( V( y2 g" j# W1 y- g! l; M5 B4 j5 w" x7 e$ T, D) }, G
另外一种情况是,国内一些企业因为没有轿车生产资质,不得不借用其他企业的生产资质进行电动车生产。山东新大洋公司就借用众泰汽车的生产资质,生产知豆纯电动车,并已经进入量产阶段。5 @8 ~6 X: M5 a1 d5 u2 l- |5 r( y9 C! n
3 N( r$ {$ I6 Z: r. | 据接近新大洋公司的人士称,在技术上它基本具备《规定》条件,比如《规定》要求准入企业产品最高车速高于100km/h,“和山东低速电动车没有整车架构不一样,新大洋按照整车架构设计,按照‘双80’标准设计的。”(“双80”标准指的是,国家纯电动车标准要求,纯电动汽车需满足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工况法续驶里程大于80公里。)% x) k: t( r; h( j& f
( [9 ~6 }. V4 D G T$ l1 W2 ?3 C 据上述专家称,根据《规定》,另一个放开的口子是只具有SUV生产资质的车企。这些车企没有轿车生产资质,对准入机会垂涎已久。
+ Y. Q' V, ^) w' @' h2 w* H8 k) z* c$ }+ u0 ?) m
“很多SUV生产资质的企业在搞电动车,就是为了赶上这波准入。但实际上,要进军电动轿车还得有真材实料,研发、投资和实际推进都要进行严格审核。能不能拿到资质,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 o r X& x* C/ {% `
8 F4 t; F) D8 R5 }- e+ Z 尽管《规定》没有明确即将发放的“准生证”数量,但能抢到第一批名额,对企业抢夺发展先机至关重要。而且后期争取资质会越来越困难,“可能还会有第二批,但为了保证高水平发展,第二批的要求还会高于第一批。”
, x/ Z ?* Q) Z& A4 _9 k* w# ~: u0 j G+ R. a5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