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读到一篇文章 颇有感触) Z2 \$ V' K7 t& e3 U5 @- {
本周,国内又将迎来油价下调的时间节点。九连跌几乎毫无悬念,这将是发改委出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以来所创下的又一项新纪录。相信这个纪录还会继续被刷新,直到油价跌无可跌为止。3 l4 a$ @4 t F% Z- M3 f. J
今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累计跌幅已超过30%。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中国经济放缓,供求关系的改变,这些其实都只是表面现象,冲着普京去才是问题的核心。能源收入是俄罗斯的主要外汇收入。美国和欧盟合起伙来打压俄国,釜底抽薪,以达到彻底瘫痪俄罗斯经济的目的。这一招够狠够损,让普京恨得咬牙切齿可又指责不了谁。
% D* w$ S' @8 K4 J6 P+ R9 c4 C6 K" z
+ U' s5 b+ q9 Y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是供求关系导致这轮油价的大幅度下跌,那么随着欧佩克等石油组织限产措施的实行,国际油价很快会止跌回稳,但如果就是为了整垮俄罗斯的经济,那么这轮油价的下跌远没有停止的迹象。不过,经济战里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这么干大有杀敌一千自损五百的意思。据预测,2020年美国原油产量可望赶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石油出口大国,但美国拥有的多数是页岩油,开采成本相对较高。任由油价这么狂跌,美国很多油田早晚都得停产歇业。这将会伤害到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美国成为石油大国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 O) q9 b( S$ z: _- \8 _
% C& J6 f: X1 h, [& E$ r6 b
4 L7 Z- v7 R* S0 w5 [+ }美国的小兄弟加拿大也产石油。阿尔伯塔是加拿大的产油大省,探明的储量仅次于沙特。但那里是油砂,也算重油。省政府财政预算是按每桶原油85美元做的。如今原油价格已跌到七十八,省政府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将进一步增加。油价要继续跌下去,二百多万省民就得准备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了。如今,产油国里只有沙特最沉得住起,任凭油价跳水就是不为所动。人家说了,价可跌市场不能让。
) L" h+ l, A. k% ~6 V1 H* ]2 h. N1 p* q3 o9 ~
油价下跌,对于开车族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对像中国这样的原油进口大国而言也同样是件大好事。这时些,大家都很关心油价,但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中国油价的跌幅为何没人家美国大。2 o6 z3 c5 d, l' A
# d" A! R) {3 T5 {6 W1 F
" d9 l- Q9 v7 A7 h$ b% x* `上周四,身在美国的名博“心路独舞”在微信朋友圈里惊呼她所在城市的油价已跌到不足人民币4元/升。国内的油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虽有差别,但93标号(北京92标号)汽油的价格大体上处在6.2到7.0这个区间里。换句话说,国内的油价每升至少要比美国贵2块多,按百分比计算就更惊人。
7 d* W R1 c$ i# {' a V+ U) q/ ^* G( n, I9 w1 i. L2 [
' w$ f) u+ v# e2 L' R/ J
& |3 d! u5 E2 X9 c! u) E- C) N国内油价居高不下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是这回美国的降幅大,而我们“三桶油”的降幅小,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才使得这个问题越发的明显。所谓的“三桶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大国企垄断了中国石油的整个产业链。连私人加油站,他们也在不断地打压其生存的空间。油价上涨时,我们油价的涨幅并不比人家小,可下跌时的幅度总是大大落后于人家。根据心路的统计,11月份(截至到上周)美国油价降了23.9%,而中国才降了12.6%,只有人家的一半。是“三桶油”心太黑,还是他们也有苦衷?
3 b1 c7 \) B& N3 J) C- ]5 `4 q2 D- t! I. u4 R
6 W1 Z, \$ R6 s4 _1 p
国家发改委 / y( t/ N: Y( ?1 S
( n' F- N" `4 P6 n几年前,萧陶就曾请教过当时负责制定油价的权威人士。中美之间的汽油零售价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油价形成机制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原油的成本权重不同,税赋比率不同,这些“不同”决定着油价的不同以及调整幅度的不同。要中国追随美国,按同比例降低油价不仅不可能更不现实。既然不可比,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高油价是怎么形成的,它的背后都有哪些制约的因素。
: U- n9 q; \9 z
" \. \% T! o) \9 [! Z8 A3 s+ L( @8 k) @! g% p1 U9 V8 d
第一,国际原油价格不等于汽油的零售价。原油成本、运输成本、进口环节费用、炼油成本、销售成本、政府税费以及企业利润加在一起才是汽油的零售价。费改税后,养路费也融进油价里。过去按车征收,现在随油价走。用得多付得多,比过去合理些,但推高了油价。8 {# Z: g/ B% K& M. g6 p* J
$ d# C2 k* a2 r }( O' g+ G# U
' [3 n( g/ i: x# k4 r R据说在美国原油成本和炼油成本能占到汽油零售价的八成,而中国政府的税费就占到三成。美国的税赋各州稍有不同,大体上只占油价的11%到15%,比中国至少要少一半。中国油价高,首先是税赋高。温哥华的油价偏高也是因为它有别的省份所没有的碳税。
' [& O- @( W( N9 _7 V7 M5 ], M
第二,国际原油价格是期货价格,它影响的是以后的油价,而不是当下的油价。“三桶油”是国际原油市场里的最大买家,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却掌握在别人手里。美国有定价的话语权。它进口原油的成本自然会比我们低,进价低售价也就低。
7 n. b9 n) B* b" Y/ m: O) C: a; k2 S# i( d' C4 m
第三,除了中东外,卖原油给我们的还有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近年来,俄罗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石油非普通商品,具有战略物资的性质,并不是所有的原油交易都要遵循随行就市的原则。哪怕价格高一些,该出手时得出手。买原油不能只算经济帐。
% K( l4 ^/ p% n) P& D* V1 D2 Y! J$ E& U' O
0 D. }& d- M/ c& r第四,我们石化炼油行业的成本普遍偏高,无形中也推高了汽油的零售价格。
2 e' D: E7 a) u7 D- @# r0 O" ^" G$ [" v% \! z H4 y
第五,中国过去有个石油部,由它统管石油的基础建设,投资全由国家财政承担。现在所有的基础建设资金都得由企业负责筹集。比如建设中俄输油管线,国家没掏一分钱。“三桶油”都是上市公司。要对得起股民就得有个靓丽的财务报表,像这样长期投资支出当然要转嫁给用户。过去由财政支出,花的是所有纳税人的钱。现在谁用油谁承担,似乎更合理些,但汽油就得贵不少。: z3 h" i2 m5 r4 ~+ s) c8 f3 }
( |- t/ [. ~% X3 A. |
第六,美国的汽油零售价几乎天天有变化,加拿大很多地方是一周调一次。五年前,没有出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时,我们的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没有任何联系,想调就调,不想调就不调。调价机制形成之后,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一个月才调一回。当时的规定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幅度超过4%时才会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虽然很滞后,但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去年,发改委又将调价周期缩短到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但跟美加这些西方国家相比较,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已。价格调整不同步,他调我没调,在某个时间点上,两国油价的差价被人为地拉大了。
! L& e5 ?( L4 T' u; g E* l2 A" |2 A! [
一边高油价 一边搞促销
7 ~: z( c# k" q/ i W$ w1 n/ v. ^3 T( Q
美国是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油价关乎到每家每户。老百姓关注油价,政府自然也不敢懈怠。美国的油价便宜到连加拿大人都只有羡慕的份。温哥华的油价至少要比临近的华盛顿州贵30%,每到周末大批加拿大民众宁愿等上一两个小时,排长队过关也要去美国加油。) d) A3 J1 U( }/ u$ b
7 m' v: W/ P" o
中国老百姓对油价的高与低反应没人家强烈和敏感。反应强烈又能怎样?除非你放弃开车。这倒正合政府的心意。让你买车,再限制你开车。既可以增加GDP,又能治理空气污染问题。也正因为中国老百姓对油价反应不强烈不敏感,加上天天开车的人毕竟是少数,政府几乎没啥压力。在中国,油价的地位远没菜价粮价高。政府有“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啥时听说有个“油价工程”?
2 N/ K# W8 ^- @; x. `/ g, s) o4 B6 s. m
油价虽高,买车的人并不见少。在北京,摇到号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 L% O5 `7 w2 p! D( N
, [0 @, m1 w% U0 F$ Z$ K
萧陶以为,不要指望我们的油价能跟美国一样便宜,只希望政府不会套用大涨停车费这种简单而粗暴的办法寻求通过高油价来达到限制驾车出行的目的,那就要烧高香了。
$ J$ D0 w$ C" \5 F3 C0 X$ n; Z8 s# K$ i6 c& w! Z) O-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