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6 X: _8 e- p8 a+ F 5个月来,郑州西三环塌了11次,原因一直是个谜。而昨天下午,郑州西三环与中原路立交桥下又现塌方,一辆公交车被困。[大桥频塌 不出人命不重视?]% _. C' b+ { x+ K( w# j; i
; ^6 { B0 E+ g7 [0 ] i
此前有相关部门公开表示,会利用地质雷达探测仪探测,发现问题会及时排除,且已经有单位进行了探测,为何西三环上仍然接连塌陷?- S s2 B! B8 P+ r; h1 K* v
F, ?# {( @0 q1 k' ]) Q 现场8 L+ ?- {* A) ~4 ^ D
1 H( A# v" t8 H+ F
西三环路面又塌方了
/ d& \2 Z, M; W$ ?' D2 P4 f1 `& `' _& N% W, E7 }
昨天,河南商报A17版报道了“郑州西三环5个月塌了10次”。报道发出后,引发不少市民共鸣。市民质疑:“难道非要出人命,才会被重视?”
1 D' M: P! Q! A$ X* m
7 k* m, R. B1 f" @+ H* d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每次塌陷过后,都有相关部门表态,将立刻探测并查明事故原因,并作出相关承诺。$ p, ]) i {2 B- w: X) ^; j$ Z7 x3 |
Y1 D5 O! e2 g3 C; f4 t& [7 C "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有市民质疑,既然已经进行探测,并表示发现问题会及时排除,为何塌陷事故仍“层出不穷”?# F3 u' a' \8 Y+ C) R9 ~, D, h
' f" J, ~( J/ T* l9 c) w2 C U9 g8 K J
昨天下午,郑州西三环与中原路立交桥下又现塌方,一辆公交车被卡住。这处塌陷面积约5平方米,深约1.5米。
; z1 B& ], q* x3 y; I0 Q% h* d
( u" Y; ~# l# E( l “我刚把车停在这儿时,发现个很小的坑洞,没在意,没想到很快就扩大了。”公交车司机李先生说。
! F: G. S2 O# ?2 j+ r. E9 E+ r4 z$ E6 {! ^" N5 Z( t' I0 |: h
随后,市政立刻办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并联系了西三环项目工程部、热力、自来水、污水处理等相关单位前来现场勘察。截至昨晚9点,公交车仍未被救出。
/ x, A, y0 G% l5 ?* C, f- Z& i3 f$ g; O3 ?* r# J
回应
6 p8 p6 U, |$ ? 正在组织专家对该路段进行探测
( m7 H+ |5 A; l- O$ w
1 u# n$ h+ u3 T5 r9 \* r* E9 Z 昨天下午,西三环项目工程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发生塌陷事故后,他们已经委托专业公司对该路段进行地质雷达探测。
# o) J# B/ r; ~: t: b% M
! F( \$ R$ W3 d( @) A 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出具的《郑州市中原路西三环交通枢纽路基脱空监测报告》显示,检查内容为路基6米内土地脱空及空洞情况,检查结果共分3项:中原路西三环路段地下管道众多,情况复杂;检测范围内未发现直径超过1米的空洞和含水洞;探测发现有5处疑似不密实。$ m: Q! L2 {' P* n
- R. L* I( j1 Z( @
该工作人员称,报告出具后,他们派人挖开5处疑似不密实的空洞,填充混凝土,对路面进行修复。
% X, I- H# c0 |( F% P) g. m
. Z- R* e; y) K8 X! \% W; n2 r 而对于建设路与西三环郑上立交桥下发生的塌陷事故,郑州市热力公司管网处现场管理科的张先生称,他们对桥下路段进行了多次探测,并没有发现漏点。7 V% E: Q( P) g: ?. n# }; f
, q# \" ?: f6 Z) U; C8 y3 z5 t w' Q 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没有接到热力公司对于建设路与西三环郑上立交桥下路段的探测,他们目前正在组织相关专家对该路段进行探测。
# L L& ?3 `9 u. M* V' y, `6 ^$ f! X4 i9 p
声音/ t9 J8 F s/ K+ n8 I B2 M
# i3 R/ J$ ^0 B2 o& x$ T 回填不实的说法遭质疑 e* w% v$ U5 P+ o4 ^
2 p. B0 ^; ^' I7 H
昨天下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称,4月10日、5月6日、5月11日、5月20日和7月29日发生的塌陷事故,多与地面下方水土流失和施工后回填不实有关。' ]6 ^- T4 L# e: ^6 s
( u; U' D1 c1 _4 i! b4 M8 l 对于建设路与西三环郑上立交桥下塌陷是因回填不实的说法,负责该路段道路修复的徐经理称:如果回填不实,最有可能出现的是道路沉陷,且沉陷范围应在回填范围内,不会出现大面积空洞。而该路段前两次塌方,空洞位置最深处都不在施工范围内,应该是下方塌陷后引起面层塌陷。
$ o1 z, A$ P! }8 S
. c6 i u6 }# H( ?# o9 @9 _ 郑州市民于先生称:该路段频发塌陷事故,或与4年前柿园水厂和白庙水厂管道爆裂、废弃管道未挖出有关。; h/ a7 X, j. h5 e
9 T3 F& e# R" e8 r; \ 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张春兵承认,确有废弃管道未挖出,如将这些管道挖出,或许会对桥梁带来安全隐患。, w) Y9 ^2 }" m# c4 K# X8 k
, n# t# u6 n4 M7 P- ]) P 张春兵称,他已去过西三环与建设路郑上立交桥下的塌方现场,和自来水管网没有任何关系。
0 ?( U+ u' D3 q# R( p. P' \4 \ f k
质疑/ G/ j& x! f* r5 U6 K, s
% _7 l2 D" a( g! ^6 a: |1 I$ }
修复费用究竟由谁埋单
( q* q( g" w [5 t2 V
8 m: H9 i9 L3 u& l% ] 西三环项目工程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对于4月10日、5月6日、5月11日和5月20日发生的共5起塌陷事故,是由西三环项目工程部负责修复;费用也由项目工程部下面的施工公司承担,但具体费用并不清楚。 I' I f$ B, I# G$ v: r
# M: |* p* r! s( k) f9 J# m- C9 t7 C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齐先生称,7月29日发生的塌陷事故,修复费用由他们承担。9 h* e4 w B/ L
& o1 }- \. S7 n" g6 j( U7 n8 y! r
而对于建设路与西三环郑上立交桥下发生的塌陷事故,热力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只负责铺设管道,之后的路面回填和修复均由市政部门负责,费用也应该由市政部门承担。+ c2 Q+ d4 ?, \5 O/ b2 N
. T: O; X! [" f5 N/ t( x: s! K9 [ 而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养护科一名负责人称:路面回填和修复确定由施工单位热力公司负责,但对方缺乏相应技术,所以由市政下面一个道路修复公司帮助完成。对于回填和修复路面产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t' C) Y3 \7 e9 z* l6 P/ a: M& o% F8 x
- f# h% k6 |' n# a5 P% t% [+ K
观点# p/ E( ^$ W% f8 K9 u& t
7 K5 p$ _3 s- u4 T$ @$ p- Y) E/ S
城市发展“只重地面、不重地下”! a. p6 A8 N5 f3 b' Z
3 p* j4 ?9 k1 C( H: W( m
郑州西三环5个月至少11次塌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朝聚认为,这绝不是突发的偶然事件,因牵涉民生问题,已属于公共事件。塌陷层出不穷,这也说明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杨朝聚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如今的城市发展还是“只重地面、不重地下”。$ n6 B9 Q) p% t( {. o7 y! Y9 z
# {/ y" A( U' n5 p J 杨朝聚说,造成如今频频塌陷,也和各单位“各司其职,忽视协作”有关,因为地下管道众多,牵涉部门众多,大家都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出现问题后,相关部门均称无责,“因为责任主体不清晰,就会导致出现问题没人管。”他说。
1 ]$ [6 O; r* Y, k) k
8 E6 K6 ^. e4 D* \2 T( g t 杨朝聚建议,立刻完善并启动问责机制,找出责任主体,让这场牵涉民生问题的公共事件早日得到彻底解决。% j, g9 J; @: y
, {% p/ S+ G. H5 i2 W7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