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客称是人生奋斗必经阶段7 q+ J' [! D i" {6 X" i p6 i9 |/ Z; G
群租者多为打工者和高校毕业生
; g# ^6 N g$ }* H$ J7 O 律师建议群租房可仿照旅馆或学生宿舍进行规范管理! {% y0 C5 M% V
近段时间,“群租房”成为热门话题。打开省会几家求租网站,能搜出上百条群租房信息,根据网上描述,这些房屋多位于交通便利、靠近市中心的位置。每个月300元左右的价格。26日、27日、28日三天,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的群租房,并以租住者的身份体验了一日群租生活。记者发现群租者多为低收入打工者和大学毕业生,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相对认可,都认为这是奋斗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是希望能够更快地融入这个城市。. e* ~6 p+ x: a% O) l
6人一间房,每人房租350元/月
; k7 C5 a! S& L6 p# \ 26日上午,记者通过一家求租网站,搜到一套位于裕华路与大经街附近的群租房房源电话,并以求租者身份与房东约定下午看房。' Y8 H% e4 @8 `& d5 T% G" {/ U
下午4时许,记者在该小区门口见到了房东。记者告诉房东,自己刚大学毕业不久,正在某单位实习,想找一个租金便宜的地方租住到实习期结束。, `) ?" R5 _. H3 R, A
房东带记者来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屋中,“这里没空调,每个月300元。”记者看到,房间里摆放着6张上下铺,能住12个人。地面上摆放着四五只电热壶,阳台上挂满了衣服。由于当天气温较高,没有空调,屋内显得有些憋闷。
1 f4 t! J* ]; c9 J3 C+ w 房东问:“今天只剩下客厅有俩空床了,住吗?”记者说,想找一间有空调的房子住。她立刻带记者来到同小区另一个单元楼里的一套两室一厅的居室。, ]3 t1 d) |$ }. V/ s
“这套房两间卧室,每间卧室6个人,都有空调,白天不开晚上开。价格高一点,每个月350元。”房东极力游说记者入住。记者问:“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安全吗?”房东拍着胸脯说:“放心吧,都租了这么久了,没出过问题,而且我租房也看人,还看身份证,来的都是正经人。”
/ S: Z5 b# B' ^; C$ ^入住先交身份证,婉拒拍照要求5 T( x! Z2 F* u. v5 r: z& T
看这套房屋的环境不错,记者表示,想先住一晚试试看,如果各方面条件能够接受,之后再包月租住。房东同意了,并告知按天租住是30元一天。
! d: [, D! L& s( g0 B2 [ 随后,记者在交付了身份证复印件之后,带着一个背包和简单的衣物入住。专门的“管理员”阿姨交给记者一把铁皮柜的钥匙,叮嘱贵重物品记得锁起来,还递给记者一张入住须知:规定晚间11点准时熄灯,不准做饭等。当记者提出,还有一名同学也想租住,想拍张照片发给对方看一看,管理员委婉拒绝,说可以带对方过来亲眼看一看。) O5 r. D4 q& @: J6 y: x' y
房客多是考研或刚毕业学生0 @; X! `! q& h( u; c
晚上8时许,多数房客陆陆续续回来。10名房客中有备考研究生、每天上辅导班的学生,也有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学生,还有饭店、商场的服务员,年龄在20岁到40岁不等。 J* \5 ^" n* m
房客李佳(化名)住在记者下铺,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外地人,为了准备考研,每天需要上辅导班才租住在这里。记者问她为何要选择群租房,她称,找不到合租的人,一个人租一套房太贵了,消费不起,而群租房的租金要便宜很多,环境还说得过去。“反正白天都在外面上课,也只有晚上才回来,就睡个觉,不妨碍我学习就行。而且我觉得这只是我人生奋斗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希望能够更快地融入这个城市。”她说。记者注意到,为饮水方便,还有房客购买了电水壶。
7 `/ J% n5 c& s% e 晚上11时,管理员准时熄灯,但依然有不少人在玩手机或电脑,有人在小声聊天。不时有人上厕所,此起彼伏的冲马桶的声音让记者有些失眠。- x2 n* G- j5 u& D
* h9 v+ ?2 X* o& u3 Z7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