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9190|回复: 1

      中汽研自曝油耗检测缺陷 利益链滋生“潜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5 09: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强(化名)在国内一家知名汽车杂志任职,去年购买一辆宝马X1开了半年后,他却不满意这款车的油耗。“宝马厂商标注的X1百公里油耗为7.2~9.2L,但在实际使用中,百公里油耗超过12L。不知道宝马厂商如何认证这款车的油耗检测。”王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 r9 j# `; X* b- T" y: |

      王强的吐槽不是个案。不少消费者都曾抱怨,购车时车辆标注的油耗往往与实际用车情况相差甚远。个别车企油耗造假的问题也曾被媒体曝光。事实上,油耗造假已成为整车厂和检测机构心照不宣的约定。


      / p, r, Z" f% A8 x: a

      在油耗检测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汽研(601965.SH)5月13日发布停牌公告称,自查和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司所属检测中心车辆油耗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对此,公司针对发现的问题正在进行整改,有关管理部门也正在研究,可能做出完善、整改的意见。除此之外,目前公司各项科研、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工作正常。

      2 F  A. A5 t" O/ P

      中汽研自曝油耗检测存缺陷,暴露了油耗检测以及后期生产一致性如何管理的问题,也凸显了行业监管缺失问题。

      4 x2 O1 D) j+ l  t( P

      隐藏的利益链

      ( k. a$ U6 n& F8 b6 R/ L

      为了严格规范油耗检测,工信部从2009年开始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企业的油耗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其中包括出台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要求车辆模拟市区、市郊(包括公路)等典型行驶工况油耗,并在车辆中标示。相对之前车企独自发布的等速工况下的理论油耗,这些规定的出台可以明示油耗并便于监管,但是由于监管的缺失,油耗标示成了一门生意经。

      ( ~! S& H  O4 ]- p8 Z

      国家对汽车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业务进行行政授权管理,如整车公告业务由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主要授权给中汽研下属的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下称“天津中心”)等6家检测中心。

      7 Z+ N3 a. T, A0 {" q2 O" y7 W* x& a" @

      这6家检测中心之间是竞争关系,同时这些检测中心主要依靠油耗检测生存,车企是其衣食父母,这就滋生了行业潜规则。

      9 o% F, b0 t7 x( v0 l" d

      “汽车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获得授权的机构中自行选择。目前来看,影响汽车企业选择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该监督检验机构的测试评价能力是否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二是该监督检验机构的测试评价的服务质量。”中汽研在其招股书中表示。


      " K" t, p6 c) n8 d2 v% K

      车辆油耗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拿到油耗补贴“通行证”。“一个指标可能影响到一个企业一年的业绩甚至命运,企业内部对这个测试结果非常重视,这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滋生。”国内一家车企相关人士表示。


      " Q# q2 [) |1 Q; n' l

      为了能够拿到国家汽车节能减排的补贴以及提升竞争力,众多车企都使出浑身解数加入了申报节能补贴的大军,以获取最低油耗标识。


      1 v" L: d$ X; g, Z8 o1 ^2 p8 @4 q7 X

      行业监管缺失


      2 H( V: u( |2 B" x9 a% M) {' |: y

      国内一德系汽车品牌工程设计院的整车工程师称,汽车行业油耗测试存在很大可控空间。一般来说,汽车油耗测试分为研发测试和认证测试两部分。

      & A4 C+ g0 @. @) ], O6 {7 ^; Q

      研发测试为车企对自身产品进行测试,车企可自行调整车辆参数。认证检测则由厂家将样车发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油耗试验。如试验结果合格,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众多车企能干预的其实是认证检测这个环节。如果企业和检测机构达成默契共识,企业可挑选“合格”产品送样检测;如果检验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对检测来样产品负责,批量产品的一致性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管。

      ' i# L' \* W4 m( X1 j% P

      对于汽车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夸大油耗数据的“通病”,监督部门则缺乏监管,也没有相应的明确处罚规定。


      - ?, M! C0 g2 K) }

      “油耗检测主要对样车负责,即使油耗检测合格了,如果有关行业部门不加强车型生产一致性监管,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车的实际油耗与厂家标注的油耗仍不会符合,其结果是节能效果也大打折扣。”业内人士表示。


      , c( b5 c- Z7 y; N1 d

      实际上,在美国等成熟市场,监管部门会重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韩国现代和起亚两家汽车制造商由于夸大旗下13款产品的油耗,遭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起诉,它们将为此支付4.12亿美元作为车主们的补偿。


      3 t% F6 U' d/ E
      发表于 2014-5-15 15: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都是潜规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