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许多东西”留给了天津 8年的时间,天津人民与省直机关的干部家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年河北日报驻地尖山街党委的干部说,省直家属集中的楼群里,什么工作都好推动,贯彻得都最快。“觉悟高、生活简朴、待人诚恳”,是省直干部和家属留给天津的整体印象。 省会在天津的8年,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河北省档案馆编辑的《河北省会变迁始末》一书中,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档案局原局长冯世斌总结说,省会搬走了,但许多东西留给了天津。 一是,留下了一批固定资产。1958年省会迁津时,河北从省预算中划出720万元(新币,下同)建房款,以专案提款列入天津市总预算的“其他支出”,同年又安排16603万元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天津市,占当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5.76%。1959年财政部追加河北省迁津行政基建投资400万元,列入河北省1959年支出预算,河北也倾向了天津。投资580万元于1960年建成使用的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长途电信中心大楼,投资600多万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的河北宾馆;投资720万元建成的省直机关在尖山的金星里、红霞里和气象里的51幢宿舍等,留在了天津。 二是留下了一批教育资源。如在那9年中先后扩建和建立的天津师范学院、天津艺术师范学院、河北财经学院、天津医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包括附中)、天津体育学院(包括附中)及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共7所院校都划归了天津市;河北建在天津的中、小学校,一律划归天津市。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大),虽然划归了河北,但校址至今在天津。 三是留下了一批干部。省市分开时,在干部去向上的基本原则是,在省直的跟省走,在市直的留天津,因当时的干部人事档案,现冀津两地的档案馆均无完整保留,已很难列出详细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河北留下了一批干部在天津,天津的一批干部到了河北。四是留下了河北为天津供水而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和配套工程。天津历来缺水,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均依靠河北。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石津运河(后改称石津灌渠)最初是为了开通石家庄至天津的河运水道,由于滹沱河水减少无法航运,石津灌渠就成了河北为天津调运岗南水库水源的专用渠道,岗南水库的水,从石津渠绕石家庄市往东至 衡水,再到沧州献县,在此往北达天津。现在,石津灌渠还在使用,只是改变了用途,河北省水利厅仍保留着石津灌渠管理处这个机构,这渠、这机构,年复一年的见证着当年津冀的那段“鱼水之情”。 (本文部分史料由河北省档案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