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911|回复: 2

      消失的春晚面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9 1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是不可缺少的面孔。图片来源:网络

      ) h# r$ P! X" i; K侯耀文登上了十次春晚,舞台下则为相声振兴疾呼。图片来源:网络
      9 j( a$ e2 [* h- \( N1 l! g: P$ ?( R 3 {9 ?4 E* c: o2 V; \
      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金牌搭档是以往春晚的常客。图片来源:网络
      : a+ D6 G( r" V# D' s9 B# y. \ ! ^) f4 T( p5 p1 ^3 N! ^: T/ y
      倪萍曾在接受采访时笑言:“没人想看我上春晚,想降收视率就让我上。”图片来源:网络 + \3 q) n; g/ o- O" s
      1 d* ?8 K0 U" v' C' c% k1 z& L
      导读李谷一、蒋大为、蔡国庆、关牧村唱起《难忘今宵》,这几位曾经春晚老面孔,终于在晚会的最后阶段,唯一一次集中出现在舞台。& h* h( L+ G8 G
        字幕缓缓升起前,年轻的面孔们聚集在舞台中央。人们意识到:这一年,没有黄宏、没有赵本山、没有宋丹丹、没有巩汉林、没有侯耀文……——这是“老面孔”纷纷离去的一届春晚。
      . {, R) S- E4 f
      # V7 Q$ D* O7 w9 f) h' Q, u
        年龄大的人们开始怀念这些消失的春晚面孔。曾经他们是这个舞台的“钉子户”:他们的名字代表着春晚,他们的表演代表着时代。如今一切都变了。他们被迫离开;他们主动请辞;他们逝者如斯;他们年华老去……马年的舞台,他们和春晚最辉煌的时代一起消失。

      , v0 z: ]+ f3 V7 s! `
      1.难以为继

      , d/ k% ]6 j) F8 E/ t! e2 J马年春节,曾经活跃在春晚舞台上的相声演员们,差一点就看到他们早已预料到的局面——如果没有曹云金、刘云天合说的《说你什么好》,这一年,他们坚守的相声艺术,将真的消失在春晚的舞台。. l/ S% P* ]! z0 n9 w
      7年前去世的相声演员侯耀文已经无法看到这年春晚相声的凋敝。57岁那年,他还去做了双眼皮手术:因为年龄大了,眼皮松了,观众看不清他的眼睛,他觉得这会影响舞台效果,让表演失去活力。
      4 t7 P$ @* k# q4 S8 b) q7 K重振相声艺术,曾是这位相声世家子弟的心愿。他登上了十次春晚,舞台下则为相声振兴疾呼。直到去世,侯三爷都没能让相声的活力在春晚舞台上重现。
      3 r. L" c& t( P+ m+ X在人们的记忆中,那是相声最为辉煌的时代。1983年,在首届春晚简陋的舞台上,侯三爷的父亲侯宝林语出惊人,包袱不断。1985年,马三立站在了台上,马派相声开始登上春晚舞台。
      & y5 I1 z+ V( r2 d: N那是改革初兴的1980-1990年代,一批年轻的相声演员开始成为春晚的顶梁柱:冯巩、牛群、姜昆、侯耀文……他们嬉笑怒骂,暗喻世相,讽刺现实。
      3 ?( N3 v, u8 f- [8 W- j: U. O年龄更大的马季,曾是这支相声振兴队伍中的举旗者。他的作品将讽刺现实发挥到最大化——因为批判性,他1984年的《宇宙牌香烟》和1987年《五官争功》,都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 S  b$ `( G9 ~$ v8 n; G& G这一批相声的黄金一代没能想到,相声会在春晚的舞台上走向末路。直到他们离世、他们改行、他们去演小品……进入2000年,这些相声界的老面孔们开始淡出春晚,人们才开始明白,在“网络传播”和“政治把关”的双重压力下,春晚相声早已凋敝。
      % A+ t! V" ^) s) R2 E$ o& |& ~7 ]  s5 I那时候,已经被称为“大师”的马季,也不得不无奈喊出一句:我愿意为相声“守寡”。他说这话不久后,在2006年到2007年,他和侯耀文相继去世,春晚相声的颓势更加难以逆转。
      6 O2 N# w& u" V" }/ R! g相声之于春晚,开始了青黄不接。以至在2006年春节前夕,春晚节目组里一度传出过这样一条消息:将“撮合”马三立和侯宝林两位已故相声大师,跨越时空“合作”。7 d& ?( m# I$ p# v4 b7 K, C( M
      按照原计划,工作人员将撷取两位大师作品中的经典段落,按照逻辑有机结合,再配以电脑动画,让两人“一起演出”。只是最终连这段穿越时空的相声也没能登上春晚舞台。
      ( J& d9 b  L# C1 S对于春晚相声的凋敝,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曾说:“我就怵春晚,马家相声尤其重铺垫,说白了就是拖沓,在春晚上讲一完整段子,时间不够。”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师胜杰更是毫无掩饰地道出了心声——“最毁相声的阵地就是春节晚会”。
      0 h9 ^0 l& C+ x# N8 V/ N( O/ c0 J( D6 A( s( X
      2.分道扬镳 / v8 M' f2 ?% [3 ~" O+ Y
      ; C0 B( B8 h( b- i1 B( o( X; Y
      相声小品节目的不足,让马年春晚成了31年来语言类节目最少的一届。在全部的42个节目,小品仅剩下4个;郭达、宋丹丹、巩汉林、黄宏……那些代表着春晚小品记忆的老面孔,如今也纷纷主动退出舞台。
      $ c' q: A* i/ Z9 q- c  z1 W9 C2014年春晚的前夕,一位曾经炙手可热的小品演员同样拒绝了总导演冯小刚抛出的橄榄枝。他是陈佩斯——一个开创了春晚小品历史的人。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没有他参与的春晚,可以被称为残缺的除夕夜。
      3 A: @4 |2 M1 l+ P1 D很多人都记得1984年的那届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轰动全场。这个差点被“拿下”的节目,出人意料的让小品——这种原本只属于艺术院校的“练习”——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  P; v, P6 }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金牌搭档成为了春晚的常客。此后十年,他们的《卖羊肉串》、《警察与小偷》……都让人们忍俊不禁。
      ( y" r* l0 o% `' _0 I- M5 W5 g春晚舞台下的陈佩斯却是一个有着悲剧情结的喜剧演员。因为对于艺术的追求,他最终告别春晚舞台。陈佩斯后来曾对媒体回忆当年与央视的“交恶”。1988年,在排练小品《狗娃与黑妞》时,陈佩斯要求导演单机拍摄,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但是没人听”。3年后排练《警察与小偷》时,他再次提出单机拍摄,结果导演依然没有允许,还删去了他认为精彩的一段过场戏。2 C5 r! l) W$ q# Y, K  x( Z
      “一年一年的,我们提出的意见总是遭到拒绝,所以矛盾就变成针锋相对了。”直到1998年,在排演《王爷与邮差》时,导演再次拒绝陈佩斯提出在小品中采用高科技的建议。6 v4 K; N) U8 D# @( i+ R/ E; t
      这一次他注定离开。一年后,原本鲜为人知的的矛盾被一场官司摆上台面。陈佩斯和朱时茂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称未经其许可,擅自出版发行含有两人在历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8个小品。
      2 S( ]4 r" I, \3 U# P陈佩斯最终赢了官司,事业却输得一败涂地。他一夜之间被各大电视台彻底封杀,演出事业难以为继。这位春晚的老演员,最终无奈地和妻子上山种树。直到2001年,他才怀揣着种树赚来的30万元改演话剧。
      & d" K# I3 T( k2 k观众仍然没有忘记他。他的第一部舞台喜剧《托儿》,在全国各地连续演出达120场,票房近4000万元,创造了话剧界无法超越的神话。随后他又推出《亲戚朋友好算帐》、《阳台》、《老宅》……
      " C7 ~/ I' O, K2 A- Q4 o重归公众视野的陈佩斯,仍时常被人们与春晚联系在一起。一项10万余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8%受访者坦言自己最爱看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演员则是他和搭档朱时茂。; J4 t, J: D$ j  E9 z7 V
      网络上一次次流传他和朱时茂会重返春晚的消息,有人甚至连小品的名字都为他们杜撰好了。陈佩斯不得不发出声明:“我正式说明,我和春晚不再有任何联系。春晚办了20多年了,还拿我们这些人来炒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受人关注。我觉得很无奈,也很可悲,挺没劲的。”. E$ m' y4 @% x; f
      尽管如此,面对媒体的陈佩斯仍难以逃过“春晚”话题。他曾对媒体说道:“时光不可能倒流,我也不能回到襁褓中去。”  x6 R' w" y+ ]: j" x

      * [0 z  e2 w( S: _3.年华老去
      9 s) ~7 F' K# Q
      . x" U6 [# Y5 W时光的确是个无情的东西。八九十年代的春晚上,有两张面孔从不曾缺席:嗓音浑厚的赵忠祥和善于煽情的倪萍。2 f7 }+ G$ {: c" w  H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烙印。
      % e, F6 e4 \6 Y2 T在主持了12届春晚后,他们最终淡出舞台。当时有媒体称,两人退出春晚的原因是网友们不希望两人再出现——毕竟,在网络武装起人们大脑的时代,抑扬顿挫的语调、华美精致的盛装、饱含泪水的双眼……——这些重复了一年又一年桥段,早已无法符合人们的期待。
        X' Q/ _7 I7 J. w- o# Z大概倪萍也感觉到自己时代早已远去。她和她当年的合作伙伴,如今一次次被人们调侃。倪萍曾在接受采访时笑言:“没人想看我上春晚,想降收视率就让我上。”
      4 D- D# U1 u+ W7 q当“全家围看”变成了“集体吐槽”,那些不愿被时代抛弃的老面孔们,也开始主动退出春晚。/ H5 p# N+ y: U! K6 F$ t
      作为春晚的“老兵”,巩汉林自2011年就消失在春晚舞台,他曾表示:“不是不想上春晚,不是不愿意为观众奉献喜剧,是因为剧本让我感到不满意。”5 z' }* a1 X2 f6 t
      两年后,23年无一告假的黄宏当上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就此离开了春晚舞台。他曾是“春晚标兵”,那时却开始在各种“最不想看到的春晚面孔”盘点中出现。网友讽刺他:“很卖力的表演,很大声的嗓门;很无趣的小品,很明智的出局。”8 C" O' Z( Q( c
      坚守最久的赵本山也曾多次流露退意。在2013,当他真的宣布退出时,还是引来了舆论的一片哗然。曾经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是不可或缺的佳肴。如今的年关,春晚却也成了他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z( t6 l5 A0 z" G% h* m
      马年春晚,作为语言类节目的总监,赵本山开始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却同样难以唤回春晚昔日的盛况。除夕前,面对相声小品的锐减,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无奈:“我是演员出身,我知道一个节目被毙的滋味,节目没有一个是我毙的,我从来没毙过。说实话是过年了都不容易,希望我们用一种很友好的方式来对待这些演员。”
      ) e& w, ~  Z" O9 W/ U9 F$ @赵本山说这话的时候,他的搭档宋丹丹也已经主动远离了春晚。有人评价这是一个艺人应有的明智风度,“不让过往荣誉变成大众审美疲劳的累赘”。宋丹丹自己却说得更加明白:“我已经没能力出新意了,明知道自己不行,干吗还在台上。我不想被观众赶下来。” + B9 r9 `, P' @" U1 P
      发表于 2014-3-30 08: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念过去的春晚的老人们  他们的才是精华  现在的纯属搞笑
      发表于 2014-3-31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抢个沙发坐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