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5|回复: 0

大型维修站的转型之路 资本庞大难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5 2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记者多日调查发现,随着汽修市场不断萎缩,营业额递减,让从前比店面“个头”大小的汽车维修行业发生变化,大型维修店未来或将出现转型和碎化趋势。

维修店的转变:维修中心变卖场

“我曾有3个维修店,最大的有2000平方米。”论资排辈,黄建平算是这行的“元老”,那个2000平方米的店曾是他的骄傲。一天能接待10~20辆汽车上门维修,甚至还包揽了部分企业和单位的车辆修理。

在黄建平的指引下,记者走访了这个位于人和的维修中心,橱窗上显眼的墙纸显示仍在装修中。“已经养不起了。”黄建平无奈道,这个维修中心仅保留部分,余下空间将变成平行进口车批发和销售市场。

让黄建平无奈的有三个方面:市场、价格和成本。今年以来,汽修市场开始萎缩。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黄建平身上,重庆汽车维修协会专委会主任汪坤华告诉记者,受制于经济大环境,车主用车频率减少,维修频率随之减少。其次,目前市场总量中新购汽车较多,新车维修频率自然较少。

市场缩水后,维修费用日渐下降。“竞争可谓惨烈。”黄建平说,汽车后市场运营者分4S店、大型维修厂和一人一店的维修点(即路边摊)。汪坤华表示,单是社会维修厂和“路边摊”重庆就有5000多家。

做了20多年汽修生意的申海汽修董事长申海举例,仅是擦挂上漆,4S店花近千元,而中大型维修厂要500~600元,“路边摊”收费在200元。4S店有顾客、品牌效应,“路边摊”有价格优势,而中大型维修厂则什么都不占。为抢客户,黄建平这类中大型维修站只有杀价,将价格做到300~400元。

市场价格降低,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申海说,工人成本涨幅最大,其次是房租。以前一个汽修工月薪约在5000元,现在涨到7000元,房租按每年涨5%递增。这样的形势下,黄建平别无他法,只有将大维修店转型做成平行进口车。

行业的无奈:越大越难生存

“以前汽修店是越大越好啊!”黄建平的市场逻辑里,曾经的维修店越大越受欢迎。为何如此?原因就在汽车品牌上。不同的品牌修车价格和消费群体有所不同。黄建平说,低档车的维修价格远不及高档汽车,如果一个维修店只修低档车,自然无法赚大钱。而高档车的车主想在你的店内维修,首先会看你有没有实力修车,体量是第一衡量标准。

“当时的业务量也支持将维修店做大,因为社会维修厂少,大家业务也多。”申海表示,社会维修站甚至还能和4S店合作,接4S店做不完的业务。而申海的维修站也在当时做大,现在有2000平方米的规模和30多个维修工人。

规模大代表实力和能力,但在如今的形势下,大型维修站却像跳舞的大象,虽身形庞大,却难以舞蹈。

“人和店有50多个工人。”黄建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价格计算,2000平方米的店一月的月租在15万元左右。50多个工人,按每人月工资6000元计算,一个月工资30万元。照此计算,维修站至少要赚45万元才能基本打平,还没算零配件原材料的成本。黄建平说:“除非每天都有豪华汽车花费1~2万元进行大修大换,才能基本打平。”曾经养活30多个维修工人的申海也不好过,现在他的维修站每年要亏损几十万元。

不仅是社会维修厂,就连4S店现在也面临着维修量减少的情况。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秘书长左雯雯表示,该协会旗下的4S店中,大部分维修量较以前持平,少部分业务量减少,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4S店因销量增加逆势增长。维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维修厂降价,使不少客人流失。

商家的自救:化整为零降低成本

市场环境变化迫使黄建平改变,几个月前,他决定进行转型自救。

“转型是痛苦的过程,我的汽车修理厂仍亏损不断,但却要花钱来做平行进口车。”黄建平说,转做平行进口车让他看到翻身机会。

不像国内制造的汽车,很多平行进口车难以享受4S店给予保养和维修。因此,也给了社会修理厂生存的空间。黄建平从国外收购平行进口车出售后,车主就成为其固定维修客户。这种模式等于“以车养修”,黄建平还规划和保险机构一起打造指定维修站,以后我市上保的平行进口汽车都可到他的维修店进行修理。

在黄建平的规划中,维修平行进口车也不是支撑维修店发展的最终手段。“要想生存下去,还是要做到化整为零。”黄建平计划将平行进口车赚取的利润开设社区店,这种社区店将深入到各小区之中,其将有2~3个人运营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店。这将大大降低每个店的运营成本,在目前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修理厂生存。

事实上,有这样规划的并不止黄建平,对4S店所有者的百事达汽车董事长杨敏而言,这样的“化整为零”早已开始。在一年前,他就开始在全市内连续开设了近10家社区店,这些社区店主要分布在大学城等周边没有大型维修站和4S店的社区。一个店往往就几个人运作,仅负责为汽车做美容、基本保养和维修。如果需要大修,再将汽车拖到需要大修的4S店。

“汽车大修的机会很少,但小保养小美容则有大量的需求。”杨敏表示,这些社区店就成了4S店的“触手”,不仅运营成本低,而且能广泛覆盖那些未被涉足的市场。

走向:新法规出台竞争更激烈

目前的汽修市场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然而,随着新法规的出台,未来汽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年8月,交通部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这意味着,法律为消费者解除了后顾之忧,未来可自由选择维修地点,4S店将面临和社会修理厂的进一步竞争。黄建平表示,最可能的情况是4S店绷不住参加社会修理厂间的价格争斗,如果4S店加入后,那未来维修价格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这样的背景,就要求4S店和社会修理厂都要有所转变。”国内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若不改变双方都面临生存压力。所以,他们需尽可能占据渠道,并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保住目前的利润空间。随着价格拉低,可看到未来维修机构将越来越多以“小而美”的形态出现。比如以前车主要对汽车进行基本保养,往往需要开车到4S店去。而随着有统一收费和标准的社区店出现,消费者只要将汽车开出自己的家门就能得到服务。因为有实体的社区店作为支撑,部分业务甚至可实现上门服务,比如更换机油等普通保养,可到小区中的停车位上进行服务。

观察:万变市场终端为王

纵观汽修的发展,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碎化的过程。从以前的“路边摊”进行自然淘汰竞争,到动辄上千平方米的维修厂,再到4S店和修理厂都在杀入的社区(连锁)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家为了控制成本才祭出应对之策。

事实上,社区店的运营就是一个渠道下沉的过程。反观各行各业,渠道都呈一个明显特点:原有的层级被互联网瓦解得千疮百孔,渠道的下沉使消费终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社区店、O2O在各行各业涌现。

消费者是万变市场里永远不变的争夺对象。对商家来说,谁能尽量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高性价比的服务,谁就能将更多消费群体握在手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而对汽车维修这样需要一定技术和设备的行业而言,渠道的优化已经尤为必要,建立更贴近消费者、更方便服务的社区店或将成为行业的出路之一。


; c- \. w: m/ })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