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随缘 于 15-6-3 14:42 编辑
) x1 d. y+ j f _. k' T1 a1 I1 O7 y- d+ \ O& A+ X
夏日的高温已经开始席卷中国大地,但车市却正好相反。# H7 {3 u' O& [$ `+ F
一转眼一年将半,但能顺利完成上半年既定销售目标的车企却少之又少。官方降价、缩减产能、调低目标,面对中国车市的微增长新常态,汽车厂商从4月就开始的救市政策,似乎并不能赶走车市的“寒冬”。7 R% B- U, Y- U& T, C
% K( C' V! i9 G) |1 I 官降蔓延 消费者不买单; T4 R( n, b O3 Q
排名合资品牌销量第一位的上海大众,却是打响2015年官方降价第一枪的人,这的确让业内震惊。同时也恰恰证实了中国车市竞争态势的严峻性。' ~# N6 A8 R' N$ @3 U
上海大众的官降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到目前为止,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等一线主流品牌纷纷宣布降价,引发了市场大规模的降价潮。* Z; _# w0 c- f" B2 b6 Z6 a
在合资品牌降价的同时,一向保持高增长的豪华品牌也坐不住了。5月21日,一汽-大众奥迪借在华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由头,推出系列300 万纪念版车型,纪念版车型涉及奥迪A6L、奥迪A3、奥迪A4L和奥迪Q3四个系列,最低价格22.79万元起。奥迪此举,被业内解读为以纪念版为噱头推 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以此压制竞争对手。
5 B7 t2 G6 c* }: m" g 事实上,目前豪华品牌的价格战已经白热化,宝马、奥迪等主流豪车市场价格降幅在最近两个月创新高。1至4月份中汽协的销售数据显示,豪华车市场的累计增速为8.6%,而2014年同期,增速高达37%。即便位列冠、亚军的奥迪和宝马也不得不接受低于1%的市场增幅。
8 s9 a9 e9 K* S$ j1 W) B D 但是,即使是大面积的官方降价,消费者是否买单呢?答案是否定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4月在华销量都出现了下跌,下降幅度分别达到5.6%、16.9%、16.7%、14.3%及0.8%。
7 ?7 K: D# f& z7 n 北京晨报记者从北京车市了解到,目前汽车的消费活跃度依然不高,很多消费者表示,官方降价的幅度与之前的经销商优惠幅度差别不大,因此,还要再观望一段时间。0 P8 h" J0 J4 |& m, P
/ B. _! H8 ?0 u2 Z; C减产能、降目标应对寒流
4 I; j2 M) }3 t5 X+ g6 D- V 终端消费者的态度决定了最终市场的销量。部分汽车厂家不得不临时减产,调低销售目标。! v, P1 o( D F
5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CES展上,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承认,福特的确采取了减少产能的做法,以减轻经销商的压力。2015年4月,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批发销量为96889辆,同比微增0.1%,创下今年以来福特在华最低增长速度。" A9 y+ u# i( x
而4月中旬,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宣布调低2015年二季度批售目标。而刚刚实现国产就遇到车市寒流的捷豹路虎,也开始调整4到6月的销售目标和二季度经销商的商务政策,改善经销商的现金流,而全年销售目标的调整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 t6 o1 G U$ ^4 I w: W \, s* R1 F9 K7 W }2 e
自主品牌逆势增长. `8 ]2 N+ M4 s7 h
在合资和豪华品牌遭遇寒流的时候,自主品牌却凭借SUV和MPV的布局,实现了多品牌的大幅增长。
1 F4 h$ P; k: P- Q6 ~+ l- l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提升3.81%。这也是中国自主品 牌乘用车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市场份额超过去年同期。今年1至4月份的销量统计中,第一阵营的长安、东风、吉利、长城、奇瑞5大自主品牌的平均增长值达到了 42%。
# M, S+ a. n* W6 M* t, m
; c+ N& p1 b- Z产能过剩预警中国车市! H2 g0 x9 W. S8 t t! L
实际上,车市竞争惨烈,经销商生存艰难,都与产能过剩息息相关。有关信息显示:今年我国汽车产能将达到近4000万辆,在需求出现较大放缓的状态下,或将有千万辆的产能闲置,汽车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产能释放过剩与市场需求不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9 `) H8 N) G& p: S1 ~9 q9 }- ?*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