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1日发布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包括《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并将于7月1日实施。今后,三地还将围绕环境治理、产业对接和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发布实施更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1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组织制定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北京市质监局副局长姚娉介绍,在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下,作为落实《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具体措施,三地相关部门加强在标准化领域沟通合作,提出共同制定、分别发布地方标准的工作意见,通过统一的实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为首批协同地方标准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考虑到交通及交通信息化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全发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今年4月底,京津冀三地ETC系统联网的覆盖率已达到96%,远高于全国水平。新标准的出台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避免邻道干扰和跟车干扰,同时新增远程监控功能、网络监控功能等,提高系统对外地标签的兼容性,改善用户体验。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孟桥告诉记者,这一标准在未来的应用将十分广泛,“除了高速公路,一些大型停车场的信息化技术也在探索、建设、推行中,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他介绍,该系统将逐步在停车场使用,持有ETC卡的用户进入停车场就可直接完成收费,省去了停车排队缴费的麻烦。“办理ETC卡的用户在京津冀两市一省之间通行、停车将更加便捷、安全。” 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三个重点区域,民生民计同样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首批地方标准之一的《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则是考虑到三地同样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制定实施的。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对临床老年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误吸、窒息和管路滑脱等风险提出较为系统、完善、可行的防控要求,指导京津冀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工作,适用于医疗机构中的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工作。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彦梅表示,该标准的一些数据是通过调研2895例老人的生存状况得出。目前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比例超过20%,护理防控处于起步,标准处于空白,而老年人的跌倒、滑脱发生率比较高,后果对老人健康等有很大影响,因此制定该标准,有很重要现实意义。 她指出,该标准2009年开始编制,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防控工作,适合京津冀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医院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降低医疗保健护理费用。 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表示,该标准的出台与推进将完善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控制老年人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年人护理安全。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杨振林认为,这次发布的两个地方标准只是个开始。“三地协同发展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包括在交通、环保、产业对接以及民生民计领域。”
# p* J" g. P3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