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香烛,没有纸灰,在低回的音乐声中,亲属们将逝者的骨灰坛深埋树下,撒上寄托哀思的菊花花瓣。半年之后,骨灰坛将自然降解,与逝者的骨灰一起融入大地。今天上午,石家庄市2015清明公祭暨公益生态安葬仪式在古中山陵园举行,12位逝者以“树葬”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长眠于绿茵之下。 据了解,继海葬纪念碑、公益花坛葬、公益慈怀园等公益活动后,古中山陵园在全市首次推出公益树葬的新兴节地葬法,入葬者均享受免费待遇。在树葬仪式之前,陵园为逝者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起灵、接灵仪式和大型公祭活动,让逝者亲属实现了“精神厚葬,经济薄葬”。河北省民政厅、省殡葬协会、省会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殡葬管理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一同凭吊缅怀生态葬先行者们。 树葬不保留坟头,只铭刻逝者的姓名,后人可凭借有生命的树木缅怀先人,这样的方式得到了亲属们的认可。59岁张女士带着爱人的骨灰参加了这次树葬。她告诉记者,年轻时两人一起读书、上山下乡,结为夫妻后感情也一直很好,从未红过脸,可惜爱人在37岁时不幸离世,二十多年来他的骨灰一直寄存在人民纪念堂。“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个融入大地的好归宿,扫墓远了点,但平时心里有寄托比什么都强。”张女士说,希望百年之后孩子也为她选择树葬、花葬或海葬,“坚决不买墓地。” 通过今天的树葬仪式,叶先生和家人让逝去的岳母在东灵山下回归自然。“岳母生前曾希望死后捐献遗体,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我们想过海葬,但考虑到要去秦皇岛或天津,不太方便,后来就参加了这次树葬。”叶先生表示,相比传统墓葬,树葬生态环保,加上附近环境不错,有山也有水,亲人们都愿意以这种方式令老人入土为安。 “传统的一块墓地占地大约一平米,采用树葬或花葬的话,一平米可以安葬10人,不但大大节约了用地,逝者的精神生命还可以随着花草树木一起延续。”石家庄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古中山陵园负责人赵志国介绍说,为了推行绿色殡葬新葬式,倡导环保祭祀新风尚,该陵园近几年陆续推出了海葬、公益花坛葬等公益项目,截至今年参与海葬者共900多人,花坛葬者13人,树葬者12人。
$ g8 Y$ T2 j5 n; l( p8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