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3|回复: 2

为个人信息撑起保护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1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开“按质论价”的现象给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法不责众”似乎已成为诸多违法者的心理盾牌。

' M7 C2 k4 y9 t9 D. g

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严重。有媒体近日调查显示,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公开贩卖,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而种种例外条款、免责规定,往往让消费者问责无门。

受到POS机消费返点等经济利益驱使,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竞相在信用卡市场中跑马圈地,一方面通过送礼、积分奖励等手段吸引客户办卡,另一方面则向营销人员提供丰厚的发卡佣金以作为提升业务激励。当“像卖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现象遍布城市大街小巷之时,各种风险隐患也在潜滋暗长,客户信息泄露正是其中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

虽然既有法律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擅自将客户相关信息用于本行信用卡业务以外的其他用途,但信用卡从申办到最终发放需经历材料递交、内部审批、资料录入、信用评价等诸多环节,经手人员众多,银行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工作实际上未能到位。再加上信用卡营销人员流动性较大,客户信息由此可能成为数家银行间的“共享”资源。其结果就是,本是个人隐私的核心信息却沦为了网络上可以公开叫卖的商品,这一现状加剧了信用卡被盗刷风险、严重侵害了客户切身利益。遗憾的是,当前消费者面临维权路径不明、举证困难等瓶颈束缚,难以切实捍卫自己的隐私权。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则是其运作的重要基石。信用卡实际上是发卡行基于个人信用程度而提供的透支消费服务,是信用经济的一种现实应用。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有助于培育社会守信氛围,也是支持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相形美国等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征信系统构建历史,中国个人征信体系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国内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机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信公司,系统数据覆盖面较为狭窄:不仅蓝领、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信用记录存有缺失现象;而且既有数据采集也多集中于传统信贷层面。个人信息碎片化、失信成本偏低的现状放大了银行信用卡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意味着中国个人征信系统向市场化迈进了一步。名单内机构在正式获得牌照之后,将能够高效率地对接公共部门数据。未来,不仅个人信用卡还款状况、公用事业费用缴费情况会被记录在案,包括网购交易行为等生活万象都会被纳入到征信数据统计之中,为银行甄别客户信用夯实基础。

应当强调的是,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相关监管不到位的语境下,央行在向征信机构授权扩容的过程中必须倍加谨慎。当前,中国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处于缺位状态,针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范围及商业用途规制模糊。征信机构也有自身的商业诉求,一旦其掌握了大量个人数据是否会利用业务之便将征信数据进行他用?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道德约束?显然,个人信息保护顶层设计的缺乏,会在客观上放纵商业征信活动异化为侵蚀个人信息安全的一道裂口,导致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等问题积重难返。

恰因此,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开“按质论价”的现象给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法不责众”似乎已成为诸多违法者的心理盾牌。长此以往不仅会引致大量隐匿的信用卡市场风险集中爆发,而且还将干扰到中国个人征信系统的正常构建进程。乱世须用重典,有关部门当尽快着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多角度、全方位打击个人信息买卖行为,对当事人施以经济重罚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搭建起具有事前威慑力的监管网络,才可能保障个人信息数据获得有力保护与合理使用。

! Z& o" P& a% i9 }% n+ s$ Q
! j) L7 K2 {# U( V' n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4: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民的信息不受任何保护,悲哀啊
发表于 2015-1-13 15: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是少往外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