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补贴成为中国车坛的一股风潮,车企、车商、行业机构等各种利益集团扎堆其中,屁股决定脑袋的摇旗呐喊,一场“补贴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有改变中国车坛既有运转规则之势。 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补贴风潮堆积产生的四部曲: 第一部曲:宝马经销商投资人抱团要态度,宝马中国“低头”倒贴60亿; 第二部曲:奥迪主动求变,通过2015年商务政策结构调整,改变经销商获利能力; 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部曲,奔驰因势利导,主动通过模糊返利形式向奔驰经销商果断输出“奔驰之悦”;其实,这一点并不意外,段建军(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这个来自于宝马、深谙宝马之悦的现役奔驰操盘手,2014年妙招迭出,怎能不会敏锐地读懂宝马城下之盟的惨痛教训呢? 正在进行中的是第四部曲:一汽丰田经销商通过流通协会之手,向丰田直接要说法;据说,其它品牌的补贴风潮也在风风火火酝酿之中;更有甚者,在部分利益集团的歪曲夸大下,补贴风潮俨然即将演变成中国车坛“厂商大革命”的导火索,“不补贴就不行”之类的思想已经蔓延成灾。 在如此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利益博弈环境下,我们需要科学的分析,冷静的采取解决之道,而不是一窝蜂的围观、扎堆、闹腾,更不必一棍子把所有问题归结到补贴的身上去解决。那种一刀切、横行胁迫的做法,历来都是荒唐荒谬、于事无补的,只能加剧矛盾、不能完美的解决矛盾。在百家车坛看来,补贴,只是车企的止痛片,不能当作兴奋剂: 首先,补贴,充其量而言,就是车企适时发放的止痛片,只能够解决一时之痛,不能够解决行业性亏损的系统问题。奥迪,奔驰,也包括宝马,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和鲜花,甚至红地毯,他们适时的理解车商痛点、配合车商解决痛处的补贴做法值得称道。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车企补贴只是止痛片,不是亏损的消炎药,更不是万能膏药,只能短期起效果而已。 其次,4S店,作为车企的品牌合作伙伴,谁都会碰上个头疼发烧的时候。向厂家以合理的方式索取合理的止痛片,大道之行,天经地义;但是,你不能把止痛片当饭吃、天天见,更不能指望成兴奋剂,一次吃个饱。另外,尤其重要的是:痛在你身,你应该比谁都知道为什么痛、痛在哪里才对,不能搞一些车企补贴当作万能膏药贴上去包治百病。 第三,谁拉的臭臭谁打扫,对等责任是天道。平静的说,2014年车坛亏损遍野,客观、主观原因一大堆,谁敢说都是车企惹的祸?那么车企又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份子呢?各家品牌都有各家品牌自身具体的问题,首先应该具体分析、对位沟通,而不是高举革命旗号运动化。 另外,补贴,并不能解决行业性亏损难题;4S店的盈亏问题,是一项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止痛片,也需要消炎药,更需要厂商共同努力去强身健体。单一的依赖、胁迫哪一个利益攸关方,都解决不了系统问题。 最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中国车坛的现行产业政策,即《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这一产业大纲已经完成了传递正能量的历史使命,眼下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百家车坛认为,如何规范厂商责权利,如何在中国车坛新常态环境下进行新发展模式、新业态因势利导是新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科学的汽车产业政策才是中国车坛亟需的大力丸,比补贴这类短期有效的止痛片、弊大于利的兴奋剂要管用多了。 在2014年微利微增长、亏损遍地的车坛环境下,厂商补贴风潮至少离间了日益微妙、博弈日增的厂商关系,也迷乱了中国车坛理性思考、科学判断的应有之道。在百家车坛看来,汽车厂商过的是一个日子,共同在一个行业政策的天空下共扛时艰;我们需要短期的止痛片,更需要长期的万能药,我们不应该迷恋于相互之间索取止痛片当兴奋剂,而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个科学的汽车产业政策才是我们中国车坛共同需要的蔚蓝天空。
( W2 s: X! e7 _2 y# [
3 l& K$ F1 {& @ U4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