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天的网上,最热莫过湖南龙口军训教官与老师学生互殴一事。澎湃新闻网称:昨日湖南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时发生冲突。消息称,教官体罚学生还用脚踩,班主任说情被教官殴打。随后学生群起对抗教官,其他教官也参与互殴。校方称,教官人数蛮多,事件致40多人受伤,班主任伤势较重。 事实真相还没公布,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不过目前网上几乎一边倒地全民抗议起来,一些打着“自由平等”大旗的公痴们,更是摆出一付“此事不炒天诛地灭”的姿势,总之,“打人”与“兵痞”是可以直接挂钩的,管他人武部的还是预备役的,管他先动手的是学生还是教官;“互殴”事小,诸多家长担心事大,于是指责教官(主要是攻击军队形象),呼吁取消军训(实则淡化国防意识)。不管如何,打人不对(谁都一样),但重点还是指向军队,指向国防教育。 不少朋友也担心着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在军训中发生类似的冲突,问曾经被军训也军训过他人的俺,孩子还要不要参加军训?我想了想,说,你觉得为什么要军训呢? 不想讨论军人(图片中确实不见一个穿军装的)是不是“兵痞”的事,因为毕竟“互殴”这种事我毕竟不是经常听过,也正因为是偶尔为之,所以根据新闻学“母鸡生蛋不是新闻公鸡生蛋不能不是新闻”的传播规律,成为了今天网上舆论的主角。俺更关心的是还要不要军训、怎么去军训的事。 大道理不想讲,什么培养组织性、纪律性基本上是扯蛋,因为人还有一个最大的“性”——惰性,一周以后,这站姿那步伐基本恢复原样。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军训? 想起一篇文章,台湾80后官兵常被说成“草莓兵”。岛内媒体认为那些体能差、抗压性不足的士兵被称为“草莓兵”,十分形象。这些年轻的“草莓兵”虽外表光鲜,但内心却极为脆弱。岛内媒体还报道了台陆军部队中曾出现过这样“戏剧性”的一幕:一位士兵用餐时望着一颗番石榴哭泣。经询问,该士兵啜泣着回答,“我在家时都是妈妈将番石榴切好,把籽挖掉”,现在面对一个完好的番石榴“我不知道怎么吃”。这样看似笑话却又真实的事例屡见不鲜。 只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草莓兵”是从哪产生的——不正是从初中高中娇弱的学生中产生? 最近几年,《新生高温军训被晒脱皮家长怒》、《90后新生入校军训家长陪站》、《家长找宾馆帮军训孩子“逃夜” 》这类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整个社会对军训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这样下去,我们有何理由来嘲笑所谓的“草莓兵”呢?他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亦是社会还有父母的产物。 《狼图腾》里说,中原人是属羊的,草原人是属狼的。《亮剑》里说要有野狼团的精神。《史记》里称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横扫四方。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学生的军训练习的实弹射击、拼刺刀、格斗术、伤口包扎,担架制作等等。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下去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们的尚武精神。要知道,侵华时期,很多来中国的日军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兵。 或者不说尚武的日本,就说小小的中立国瑞士,弹丸之地,为什么当年希特勒不敢轻易犯境?很简单,常备军很精练,但同时也是全民皆兵。在必要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操起武器,明枪暗箭地射向敌人的心脏,这样的国家有谁不畏怕三分? 或者不说那么高大上,单就个人而言,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对于大、中学生而言,军训只是短暂的一堂课,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宝藏”,如果有所领悟,必将受益无穷。一个只习惯坦途的人,在这样矛盾纷繁的社会,再聪明的一个,也可能只是“草霉人”或者“空心人”,一个小小的打击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败得一塌糊涂;一个只习惯单打独斗的人,在这样高度分工密切配合的社会,缺乏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再有能力的一个,也可能只是一根易折的筷子,再有本事的一群,也不过一帮乌合之众。 别再拿出那套“压抑人性”的腔调了,问问任志强老总,军队带给他什么,也许更有说服力,除非他可能完全昧着良心地说话。 换句话说,我相信军训是为了培养一批有血性的人。我不知道那些呼吁取消军训的童鞋们是因为有军训记忆之痛还是出于别的考虑,但我知道,无论于国家于民族还是于过程,军训是我们应该经历的“淬火”;我也不知道现在中学的军训是在驯狼还是驯羊,但我知道日本的军训是在驯狼,而狼长大了是要吃羊的。
" {3 }. Y! l(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