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0|回复: 2

邯郸巨型梯田现身 被誉“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农业部发布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位列其中。这个始建于元代,持续建设延续至上世纪70年代,总面积21万亩,石堰长度近万华里,被誉为“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的农业系统,第一次走出深山,呈现在世人面前。“涉县梯田”独具特色,几乎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北方深山区大规模梯田,由于受到劳动力减少等影响,涉县梯田正面临逐渐萎缩的局面,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涉县梯田,深藏太行的“世界奇迹”

  第二个万里长城

U7743P1275DT20140702111208.jpg
& u( t5 y1 V' B6 n; h+ L
涉县巨型梯田现身 被誉“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 M$ F! {% E' _! e* E4 E0 I8 k; k2 r" R; ~5 g' v
U7743P1275DT20140702111226.jpg * j- q1 X# A7 n: ~
涉县巨型梯田现身 被誉“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 D0 ?  u; a& Y: n6 C4 x

  62岁的王书定是涉县王金庄村二街村民,自打孩提时代他就耕作着自家的2.3亩梯田,每日清晨农耕时,老人影绰在迷蒙的晨光里,但见云和梯田从山麓盘缠而上,层叠如链,错落有致。山丘壑地间绵延数十层,一览无遗。站在梯田中劳作的农户仿佛嵌在一卷水色饱满的油画中,千年的历史传承沉积此刻,令人沉醉。

  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以王金庄区片为核心,并且在该核心区,王金庄梯田及王金庄村更具代表性。1988年至199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实施“3737”项目时,评估团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惊叹:“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中国人了不起,上管天,下管地”,称其为“中国第二大万里长城”、“世界一大奇迹”。

  王金庄村历史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王金庄自明朝嘉靖以来一直是行政村建置,在明代有关碑文上有王金庄、王金庄后村、王金庄西村不同称法。明朝嘉靖年间属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龙山社第三里;清初王金庄属龙山乡三里;实行乡约制后王金庄属井店约所;抗日战争开始后先属更乐区,后移井店。1953年涉县全县设95个乡,王金庄村被单设为王金庄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王金庄是王金庄公社所在地,管辖7个自然村,11个行政村。1984年王金庄公社改称王金庄乡。1996年乡镇合并,王金庄村隶属井店镇。


$ l6 \  i) g1 o7 ?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王金庄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推断,至少宋朝就有人在此居住。约至元朝十二年(1275年)王金由古邑北关迁来,并携陈、岳两姓一块儿掘荒于此。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开发中原,在组织大移民时,有王、曹两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明朝中期李、刘、张、付姓先后从井店、更乐迁来。清朝咸丰年间赵姓从西坡迁来,光绪年间岳姓从武安北阳邑迁来。

  据考证,王金庄梯田是从元代初期开始修建,只是由于当时人口少,进展缓慢,未成规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梯田修建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无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人口增长也较快,村民一门心思地用在修田造地上,以扩展繁衍生息之基。建于这一时期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以来,涉县县委、县政府对修建梯田非常重视,集体规划,统一行动,号召全民参与。1952年至1955年境内曾发动互助组、初级社开展整修梯田运动。1963年至1975年是境内兴修梯田成绩最为卓著的时期,特别是1965年至1972年。在公社领导下,全村在岩凹沟上设立了工程指挥部,长年累月出劳力不下100人,农闲200余人,以各大队为单位,成立了35个治山专业队。造出了梯田2800块、450亩。修建了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如盘山渠道、塘坝、水窖、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22万株油松侧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30万株花椒树。这些举措对改变王金庄生态环境,弥补日益增长的人口造成的土地短缺,以及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旱作梯田晋升“国”字号

  当前,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在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传统农业遇到了现代农业的挑战。现代农业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其发展方式也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农业生产系统内部发生了变化,许多生产模式与技术濒临失传。

  在此背景下,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该系统最终将在全球设立100-150项农业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选出18个示范点进行保护。

  已经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传统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复合农业系统”、云南“普洱茶农业系统”、内蒙古敖汉旗的“旱作农业系统”等,这些项目也都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和社会各界对农业文化遗产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农业部于2012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评选,形成全国保护的网络。目前已经确定保护项目中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均位于农村地区,如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其保护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类似的农村地区。

  令人遗憾的是,北方太行山深山区旱作农业系统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4年,涉县旱作梯田入选农业部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让这个深藏巍巍太行的“世界奇迹“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引发思考。

& X0 C7 \! \. m/ Q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县梯田的壮观景象可媲美云南哈尼梯田,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生态特点,哈尼梯田是在水资源丰富的条件下修建的,而涉县梯田是在北方年降雨量550毫米以下的旱作雨养农业条件下修建的。长期以来王金庄人民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建造梯田,并在梯田边缘栽植花椒树,田内种植农作物,巧妙使用土地资源。作为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的王金庄,利用旱作条件下有害生物相对较少的优势,种植保健类小杂粮,产值高、效益好,保证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达到旱作高效的目的。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在耕作中早起晚归,一天的十几个小时都要在地里度过,为了休息、进餐和躲避风雨,村民们便通过建庵子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结合。庵子是供人休息的小型建筑,在梯田内随处可见,它用石头建成,不用泥灰,随山就势,就地取材,经久耐用,小巧玲珑,浑然天成。小的2平方米,大的3到4平方米。乍一看这些建筑有点简陋,细看它却有着特殊的技术要求,多半是没修梯田,就先建石庵,以便在修地时就可遮风避雨。庵子的另一种叫地庵子,是边修梯田边随地就形建一些地洞,和窑洞一样,冬暖夏凉,夏避雨,冬避寒,战时避乱。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涉县进行九路围攻,边区政府主席李雪峰就曾在大南沟一个地庵子里指挥乡亲们转移。地下党员、民兵队长刘些馨带领骨干民兵,靠这些建筑隐蔽了从129师转来的军用物资。

  从耕作方式方面来说,涉县梯田近千年来一直延续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方式。从景观上来看,涉县梯田也独具特色,几乎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北方深山区大规模梯田。除种植大量玉米、谷子、豆类作物外,还种植花椒、柿子、核桃等经济树种,增加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涉县传统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梯田困境亟待破解

  走进王金庄,环顾四周,那一面面坡上的梯田,从山脚排到山顶,全是靠镐头、铁锨和大锤修成的大堰,凭着村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长年累月的奋战,硬是造出了这样一项人间奇迹!王金庄人的手上,不仅长着极厚的皮,厚皮上还长茧。正是凭借这种愚公移山精神,王金庄人铸造了第二个万里长城。“村里现在都是上年纪的在打理老田,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田里刨不出金疙瘩呀!”70岁的王金庄村村民王起怀告诉记者。

  传统农业文化教育的缺少,年轻人对梯田的感情远不及父辈和祖辈,加之相对落后的生产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较低的农业比较效益,使得梯田对年轻一代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多数没有继承传统耕作的意愿,而大多选择在外地或城里打工。因为外出打工收入远高于梯田种植收入,更加剥离了青年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所以,当前梯田耕作管理基本以40—70岁中老年人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一般在15%以上,个别村高达50%。而人均年收入只有4100元,处于较低收入水平。

  另据了解,涉县梯田当前多采用家庭承包方式进行生产经营,该方式在初期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当地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一家一户式分散经营土地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传统农耕机制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虽然梯田生产活动从未停止,但传统的耕作制度和相应的生态机制正在受到冲击。

  行走在王金庄梯田间,记者发现,部分梯田损毁,田间道路年久失修,生态开始恶化,雨季来临,需警惕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而长期以来,深山里的王金庄村及周边村庄都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不仅没有品牌的优势,而且还受困于干旱少雨的地形条件,春天干旱多风,冷热多变;夏天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多发洪涝、冰雹、狂风;冬天低温则风大,干冷少雪。尽管梯田的修建耕作和现代生态水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局面,但还有一定面积的边远地块处于“靠天收”的一年一季耕作状态,遇上干旱年份就只能撂荒。

  保护梯田工程,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维护生态建设成果,已是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已意识到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涉县、井店镇政府高度重视梯田区的保护发展工作,制定了《涉县井店镇总体规划》(2006-2020)、《井店镇王金庄文明生态村规划》(2006-2010)、《河北省涉县王金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0—2020)等文件,实施生态水网工程,大力维护天然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保护和开发进程;加快生态旅游建设的同时,政府努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核心保护区石头民居全部编号存档,保留原有风貌,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

/ C1 Z; P& I2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