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燕赵汽车网 首页 车市动态 查看内容

长安车机困局撕开国产智能化伤疤:朱华荣的短视代价谁来买单? ...

2025-4-2 11:48| 发布者: 熊出没| 查看: 13874| 评论: 0

摘要: 从“国民神车”到“投诉重灾区”,长安CS75 PLUS经历了什么?在紧凑型SUV市场,长安CS75 PLUS曾是当之无愧的“爆款”。2020年销量超26万辆,2021年28万辆+,连续多年稳居销量前三。然而,这份耀眼成绩单背后,一场信 ...
    从“国民神车”到“投诉重灾区”,长安CS75 PLUS经历了什么?在紧凑型SUV市场,长安CS75 PLUS曾是当之无愧的“爆款”。2020年销量超26万辆,2021年28万辆+,连续多年稳居销量前三。然而,这份耀眼成绩单背后,一场信任危机正悄然发酵。2025年3月,车质网投诉榜单上的一串数据格外刺眼:长安CS75 PLUS以90例投诉量冲上第五名,较2月份20例暴增374%。

   而就在数月前,这款车还稳居自主SUV销量前三。一边是销量攀升的“神话”,一边是用户口碑的“塌方”,长安汽车的光环之下,究竟暗藏哪些隐忧?系统升级停滞、影音系统故障、变速箱顿挫等问题,这场危机不仅撕开了国产汽车智能化转型的伤疤,更暴露出车企在高速扩张中对用户权益的漠视。

技术跛脚:智能化承诺的“空头支票”

   车机系统卡顿、导航版本陈旧、OTA升级承诺成空……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是长安CS75 PLUS用户的核心痛点。据车质网统计,2024年12月CS75 PLUS投诉量近300宗,其中“系统升级问题”占比超60%。第三代车型已用上高德710版地图和Carlink功能,而第二代车主仍在忍受卡顿、死机的老旧系统,甚至出现“车机开机时间比手机还长”的尴尬。


   更令车主不满的是,长安对车机问题的处理态度。部分用户反映,前往4S店检测后,问题依旧未解决,客服推诿称“硬件不支持升级”。这种“区别对待”引发集体质疑:所谓“终身OTA”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有车主直言:“车机系统就像被厂家抛弃的‘孤儿’。”


  一位2022款车主投诉称:“车机导航频繁导错路口,联机功能形同虚设,所谓的‘智能’还不如手机支架实用。”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技术路径的短视。长安早期为压缩成本采用封闭式系统架构,导致后期升级需重构底层代码。面对海量投诉,企业选择将资源倾斜至新款车型,形成“旧车弃养”的恶性循环。这种“重营销轻运维”的策略,直接击碎了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常用常新”的期待。



品控失守:从软件到硬件的信任崩塌

   除系统升级问题外,车载影音娱乐系统故障已成为用户投诉的高发领域。数据显示,2020 款车型累计收到 2540 例相关投诉,2021 款虽有所下降仍有 43 例,集中表现为中控屏幕黑屏、360° 全景影像信号中断、在线音乐服务异常等典型问题。有车主反馈:"花费十余万元购置的智能汽车,其车机交互体验甚至不如千元级平板电脑。"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故障已构成行车安全隐患。例如在泊车场景中,360° 全景影像突然失效导致剐蹭事故;车机系统卡顿引发导航路径误判,曾有用户因系统延迟未能及时规避障碍物,险些酿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暴露出智能座舱系统在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的技术短板,亟待车企重视并优化。更讽刺的是,长安在2025年3月高调发布的第四代CS75 PLUS鲸悦版,仍在宣传“讯飞星火AI大模型”和“L2级智驾系统”,却对老车主的升级诉求避而不谈。

  硬件品控同样堪忧。2021 款车型频繁出现变速箱顿挫、“动力中断” 等令人担忧的机械故障。一些车主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车辆行驶里程在 3000 公里以内,变速箱竟报警高达五次之多。然而,面对车主的困扰与诉求,厂商却采取了令人失望的处理方式,以 “正常机械特性” 这样的说辞来敷衍搪塞。这种罔顾用户权益,把消费者当成 “试错小白鼠” 的傲慢态度,无疑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从根本上动摇了品牌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根基。

变速箱:“自主研发”的短板?

   除了备受关注的车机问题外,长安 CS75 PLUS 搭载的双离合变速箱同样成为了车主们诟病的焦点。在 2024 年的变速箱投诉指数排行榜上, CS75 PLUS 的表现尤为突出,单月投诉量中变速箱相关问题的占比超过了 40%。

   据车主们反馈,在冷车起步时,CS75 PLUS 的变速箱顿挫感极为明显,升档过程迟缓,仿佛机械运转时出现了 “卡壳” 一般。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车辆还出现了打滑、失速的严重现象,给驾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尽管长安厂家一直宣称其湿式双离合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频繁出现的故障却让消费者对这一 “自主研发” 的技术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毕竟,不断涌现的质量问题与厂家的宣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消费者难以安心。服务塌方:从技术缺陷到体系性失信

   长安的危机不止于产品,更在于服务体系的全面溃败。面对投诉激增,长安并非毫无回应。2025年3月,厂家针对部分车型推出OTA升级方案,但仅限第三代车型,老款用户仍被排除在外。这种“头痛医头”的策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更多的投诉,4S店以“无升级计划”“需自费更换硬件”等话术推诿,厂商客服则陷入“登记-上报-等待”的死循环。一位车主控诉:“车机问题投诉9个月,得到的唯一反馈是‘请耐心等待系统推送’。”这种低效处理直接导致矛盾升级——2024年底,因车企降价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维权标语“支持国货崛起,拒绝为试错买单”一度冲上热搜。这种“以销量换口碑”的短视行为,正在透支品牌长期积累的信誉资产。燕赵车评:

   长安CS75 PLUS的投诉风波,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层矛盾:销量冠军不等于品质标杆,技术创新更需以用户体验为根基。长安CS75 PLUS的投诉风暴,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在智能化赛道上,技术参数的表象下,真正的竞争力是对用户需求的敬畏。当车企将“终身OTA”写入宣传页时,不应忘记这不仅是技术承诺,更是一份责任契约。2025年的车市淘汰赛已拉开帷幕,长安若不能将“用户投诉”视为改进的契机,今天的“销量王者”,或将成为明天的“时代弃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