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11年斯巴鲁风采不再
寥寥几款车型、难以确定的提车时间、全无优惠的销售策略、曾被央视曝光“只换不修”的售后成本畸高问题……如果说,这些只是斯巴鲁销量不断下滑的表面原因。那么,迟迟无法落地的国产战略,以及由此引发的成本、产能等相关问题或成为阻碍斯巴鲁在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劲不足的斯巴鲁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已经不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今年已是富士重工旗下斯巴鲁品牌在华的第11个年头。11年来,斯巴鲁品牌凭借左右对称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结合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赢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年销量从最初的几百辆一度跃升至近6万辆。2008年斯巴鲁在华销售汽车1.5万辆,2009年是3.5万辆,2010年则增加到了5.7万辆,同比增长62.9%。然而,此后便一直徘徊不前。今年上半年,斯巴鲁在华销量更是连跌6个月。中国市场无关紧要?据盖世汽车网整理数据显示,斯巴鲁汽车6月在中国市场共销售汽车4,277辆,同比下滑6.3%。2015年上半年,斯巴鲁总计在中国市场销售了24,503辆汽车,同比下滑19.2%。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现任庞大集团总经理,原斯巴鲁中国副总经理的李金勇。李金勇表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市场销售太好,日本对中国供车减少造成的”。斯巴鲁中国内部人士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实话,斯巴鲁并不是特别重视中国市场,美国市场就已经把它喂饱了”。2014年,斯巴鲁在美国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达513,693辆,同比增加21%。就数据来看,在中国不到6万辆的销量也仅能排在日本之后,成为斯巴鲁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正逐步放缓,但仅凭每年80%以上的新车销售,中国依然可以称之为一个活力巨大的新兴汽车市场。年产销超过23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54亿辆,如此规模的汽车市场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厂商而言无疑都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之所以斯巴鲁显得对于中国市场并不重视,实则或是无奈之举。斯巴鲁在华的整个发展历程,尤其是国产化进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并不顺利。一波三折 国产化屡屡碰壁事实上,早在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初期,斯巴鲁REX车型就曾以技术转让的形式被引入国内。这款被命名为“云雀”的微型轿车甚至还成为了“三大三小二微”轿车产业格局的其中一“微”。但由于“二微”中另一“微”铃木奥拓的冲击,以及当时中方市场销售等问题,云雀在中国市场一路低迷。即便1998年时,富士重工联手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新加坡陈唱公司,合股投入4.5亿元人民币重组成立贵州云雀汽车有限公司,也依然无法挽回销量不振的局面。截至2001年,这家生产了10年的汽车企业累计销量仅为1.2万辆。最终贵州云雀沦为“壳资源”被金华青年集团收入囊中。2002年,斯巴鲁无奈退出中国市场。2004年,斯巴鲁以进口方式重返中国市场,销量增幅一度位居进口车市场前列。而丰田接手通用在富士重工的16.5%股权,更是提振了其在华发展信心。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斯巴鲁抛出国产化意向。一时间,一汽、上汽、北汽等先后成为传闻中的合作方。2011年5月,更是传出富士重工已经与奇瑞签署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大连共同投资24亿元建工厂生产斯巴鲁汽车的消息。然而,进入2012年,斯巴鲁与奇瑞“联姻”的消息却是声音渐弱。最终,捷豹路虎成为了奇瑞的“新娘”,而斯巴鲁则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庞大成立合资销售公司。有消息表明,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未获批准则是由于其资质问题,“罪魁祸首”正是丰田所持有的富士重工那 16.5%的股份。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同一家外商(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在中国只能建立不超过两家的合 资企业,而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则已占满了名额。同时,对于斯巴鲁和庞大的合作,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案对于双方短期利益非常有好处;但是从长期看来,双方都有顾虑。奔驰、沃尔沃、捷豹路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都曾采用与经销商合作的模式。正是这种模式,造就了利星行、中汽南方、惠通陆华这些强势的经销商集团。但是,随着中国市场销量的攀升和比重增加,汽车厂商需要更加强势地掌控渠道,于是相继对经销商“削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斯巴鲁对这一问题不可能没有考虑,只是没有选择”。不进则退 面对新常态何去何从国产屡屡碰壁,产能导入无望,使得斯巴鲁不得不调整在华策略。去年11月,富士重工CEO吉永泰之曾预计在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在中国建厂投产,未来斯巴鲁在华重点将放在经销商网络开拓上。据悉,斯巴鲁计划在2016年底将在华经销商数量增加至250家。然而,若没有质优价廉的完整产品体系支撑,只一味增加经销商数量,或更容易带来不良影响。目前,斯巴鲁在华销售的主力车型为傲虎、森林人及力狮。中国经济网从其4S店处获悉,由于力狮不满足排放标准已经暂停销售,其余车型也均实行订单式生产,新车提车时间需根据订单情况而定。此外,斯巴鲁全系车型均没有任何的优惠和促销。伴随宏观经济的放缓,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相比以往,竞争更趋激烈。为应对市场低迷,车企纷纷启动“官降”模式。今年4月,上海大众率先下调产品的官方价格,一众企业紧随其后,全面“价格大战”一触即发。此外,斯巴鲁傲虎、森林人主力车型所在的SUV细分市场,近年来更是由于中国消费者的偏爱,火爆异常。不论大小车企均欲分羹一杯,各类相关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入,竞争激烈程度不难想象。寥寥几款车型、难以确定的提车时间、全无优惠的销售策略、曾被央视曝光“只换不修”的售后成本畸高问题……如果说,这些只是斯巴鲁销量不断下滑的表面原因。那么,迟迟无法落地的国产战略,以及由此引发的成本、产能等相关问题或成为阻碍斯巴鲁在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劲不足的斯巴鲁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已经不多”,罗磊表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