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 发表于 2015-7-9 15:38:44

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堵在路上时老公来电话问几点回家,还没说完你就挂掉了电话;周末想睡个懒觉,孩子却嚷嚷着要去动物园,烦躁起来吼了几句;父亲碰倒了花瓶,你一边收拾一边埋怨他怎么那么不小心……假如时间在这一刻定格,让你感受一下老公、孩子、父亲的心情,会怎样?

  近日看到的一段视频,就以直观的方式,促人换位思考。制作方以试镜为名,邀请了几组家庭。面对镜头,试镜者回忆对亲人语气不好的场景。而此时,另一个房间的家人打来电话,催他或她赶紧过去。试镜者被要求模拟当时的语气,不知情的家人却当了真。镜头记录下的,是家人的失落、沮丧甚至眼泪,当然,还有试镜者深深的内疚。
  这绝非有意的伤害,但即便只是无心的过失,也着实让人黯然。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经验的核心是个体分离带来的“存在性焦虑”,而建立亲密关系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基本感受。一旦亲密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被打破,断裂感带来的将是恐惧与空虚。试着想想,如果你所在乎的人,言语行动间透露出敷衍、冷淡或是厌烦来,你会不会也有心里一阵被掏空的感觉?
  为什么对亲近的人有时候往往会更加不耐烦?有人分析,这源于“我不会受到伤害”的潜意识,其实是一种更为亲密的心理体验。也有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对家人好的边际成本高于收益,对陌生人好的边际成本低于收益,所以我们把更多的微笑留给了那些不熟悉的人。就像那句流传很广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在视频中,镜头的存在虽然或多或少有些夸大了无心冷语带来的伤害,却也让人想到“拔钉子”的说法:发脾气就像往墙上钉钉子,拔出来固然容易,但钉眼却难以抹平了。面对亲人,如若真的“有恃无恐”,反而让眼前人、身边事成了阳光照不到的暗角。如果说人和人之间有一个感情账户的话,关系越是亲密,彼此的存款就越多。只是,取多存少,账户迟早会被透支。
  《论语》里,孔子曾以“色难”二字,道尽儿女对待父母之道。所谓色难,是说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以做到的。其实不仅是对父母,对伴侣、对亲朋,也是一样。我们固然不能时时保持良好情绪,但身边的人不是垃圾桶,更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用有分寸、有技巧的言语行动表达情绪和意见,让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说的又岂止是男欢女爱?
  上周末,正是西方的父亲节,很多人晒出与父亲的合影,却也引来与母亲节时同样的揶揄,你在朋友圈这么孝顺,你爸爸知道吗?传统上认为,中国人不擅长表达感情,一句“我爱你”都难以启齿,要给一个亲吻、一个拥抱时,更是连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其实,亲密关系,也需要靠培养、靠经营。少些无心恶语很重要,多些“甜言蜜语”却也不妨碍。有“目送”、有“背影”,也可以让爱看得见——即便会有些煽情。
  城市之中,不断流动的“陌生人社会”,让我们的人生机会增多,却也让我们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愈发收缩。有人曾以一个普通白领为例计算,“再活30年,陪父母的时间也只有1个月”;而对于儿女,一句“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不少人感同身受。亲密关系弥足珍贵,却也难免与身边的人更多撕扯,以你的压力与焦虑向他们传递消极情绪、负面能量。“色难”,真的有点难。
  有人计算,从文明曙光初绽到今天,地球上生活过的人类超过1060亿;而关于社交的“邓巴数字”显示,人类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深入交往的则仅为20人左右。世界那么大也那么小,怎能不相待以温柔?所以,因为有爱,每句话都更要好好说。

汉尼拔 发表于 2015-7-10 07:32:16

很感人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