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船夫 发表于 2015-5-11 10:37:31

谈谈风口浪尖的“女司机”

      5月3日,一则“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卢某因行驶变道原因在成都娇子立交被张某逼停,遭其拉下车后殴打,网友纷纷指责张某行为粗暴。5月4日,随着张某行车记录仪的视频曝光,舆论又来了个大反转——越来越多的网友把矛头对准卢某,认为其被打是“咎由自取”。甚至有网友人肉卢某的私人信息,称其是“官二代”,“早已劣迹斑斑”。

      网上舆论已然扩大,远远超出了这次事件本身,更多人把矛头对准了女司机。凤凰网的民调结果显示,有69.8%的被调查者认同“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说法,认为关于女司机的报道总是见诸报端。还有网友称,应该增加女性司机驾照考试难度。

      女权学者、中山大学副教授柯倩婷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女司机”被污名化,根源在于女性进入了传统男性主导的领域,挑战了大众的传统观念,而媒体迎合大众的报道,却在不断固化“女性不会开车”等观念。

      “观念没跟上现实。”柯倩婷说:“我认为你违反了文化给你规定的位置,污名化就是要诬蔑你,恐吓你,排斥你,希望把你再赶回原来该有的那个位置上。”

凤凰网:您怎么看成都女司机被打的这件事?

柯倩婷:我觉得这件事情,本来这是交通纠纷和人身伤害的事件,但是有人把自己很多其它的情绪放进来,那他们就把对女性的排斥、怨恨、不信任这些不满的情绪,拖向这件事了。而这个时候,很多评论就忽略了基本的正义——打人是不对的,即使有冲突矛盾,但打人是犯法的,就连最基本的这个都判断失误了,而且这种判断失误,常常发生在针对女性事主的事情上。

凤凰网:网上有人说,既然要说男女平等,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不能因为这个女司机是女性,所以就抹去她之前犯的错误,一味只批评男司机打人不对?

柯倩婷:你把他当成一个男人来想,也是一样的。在路上斗了一下车,相互挤了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可以导致打伤?是不是有了斗车这个因,所以你打伤人了就没事,那法律自然就有评价。即使两个男人发生矛盾,比如我骂了你,或者我手臂碰了一下你的孩子,那你就可以把我往死里打吗?你打伤了我,显然还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成都女司机这个事情,若确实是女司机最开始违反交规,大众就说她起先有错,被打就是活该,但是恰恰如果这个被打的司机是一位男性,大家反而不会这样去骂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大家觉得男性相互斗一斗车还蛮正常的,还经常发生;大家就会说斗车的是不对,但是打人的更不对。

”女司机“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凤凰网: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网上舆论已经扩大化了,甚至有人把矛头对准了“女司机”,您是怎么看“女司机”这个群体的污名化呢?

柯倩婷:主要是两个方面。女司机,还有女博士,这两类人都是进入到一个原来是男性主导,男性掌控的职业领域里,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刻板思维,认为这个领域就是男人才擅长的,女人不擅长。博士代表了专业领域学位的最高阶,而司机,是一种离开家里,到外部公共空间里的工作,这两类,传统上都被认为是男性更胜任的,男性更擅长的,而女性不胜任、不擅长的。于是会有很多的论述出来,说根据脑科学,女性的逻辑思维就是不好,空间感就是不好,方向感就是不好,因此女性作为司机,作为女博士,就一直受到质疑。女性进入传统男性领域,首先就是挑战了所谓的男性主导领域;其次是挑战了男性透过专业能力,技术把控的能力,可以主导世界的优势,现在女性也进来了,那她就会受到排斥。

司机虽然不是一个需要多高学历的职位,可是司机毕竟是一个掌控方向盘的人,而且有一定的开拓性,女性当司机就要离开家。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在家里。本来司机这个职业,技术门槛和智商门槛也不高,应该是普及率可以很高的,但是人们依然排斥女性司机。当有了这种排斥的观念,有了这种认为女性天生就不擅长的观念,一旦出了一个涉及女司机的新闻,“女”字就会被扩大、夸张、强调出来。其实如果更客观的去看,男性司机也有很多方向感、空间感很差的,或者是犯很低级的错误,但是如果是女司机出现这种事情,新闻都会大力的炒作。

凤凰网:“女司机”污名化的逻辑在哪里?这个群体是怎么一步步被污名化的?

柯倩婷:第一,中国早期确实大部分是男性做司机,如今在日常生活里,男性做司机就成了正常,女性做司机就是少数,少数就被演化成不太正常。第二,男性因为比较早的掌握了开车以及地图空间的技能,那么于是他通常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而按照传统观念,理想型的女性应该是那种被指导的,被带动的,人们才会觉得这个女人是乖顺的,这跟传统女性温柔、贤惠、主内的形象是相结合的。

但因为原来女性不开车,那她自然也路痴,很多女孩也承认自己路痴,那是因为你没有实践,于是你就路痴。于是大众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认为女性不会开车,也路痴。但是现在女性司机越来越多了,观念没跟上现实,人们依然觉得女性开车肯定就出事,一出事,就说对吧,跟我预料的一样。这种观念就不断被固化。

如今现实是有大量的女性开车了,人们就会觉得跟自己观念不符,女性就应该温婉地在家里,约会出去有男人带你,但现在不这样,你出事,你不是不听话吗?不守妇道,不守规矩吗?这个污名化就出来了——女司机不会开车,女司机开车会闯祸。污名化根本来说,是我认为你违反了正常,违反了文化规定给女性的位置,你突破了规定,所以我要禁止你,要通过污名化来诬蔑你,恐吓你,排斥你,希望把你再赶回原来该有的那个位置上。这个就是污名化的一个逻辑。

凤凰网:如今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女性调侃“女司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柯倩婷:女性也是在这个文化下面成长的嘛。很多女性自己一直没有得到空间的训练,技术的训练,她有时候也是不需要,比如说她有男朋友,有老公开车。她没有得到这个训练,因此也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她没有反思过,不会开车,只是因为缺乏训练。有名言不是说,女性不是不能做总统,只是缺乏训练跟指导,女性能做任何事情,只是缺乏训练。但是女性自己也可能因为没有受到训练,她自己不行,所以就排斥其他女性的行为,她也可能觉得这些女性给我们女人丢脸了,这些女性太出格了。比如斗车,斗车是一个很男子气概的事情,这个女性竟然跟别人斗车,女性去做这个男子气概的事情,就会被这种传统观念去攻击。那事实上像我经常坐车,那些男司机以斗车作为彰显男子气概的方式,他们一斗车,车上的很多人都开始敬佩他,说他不仅技术好,而且还为我们出了一口气。

凤凰网:像男护士、男幼师,他们进入了所谓传统女性的行业,会面临跟女性一样的歧视跟困扰吗?

柯倩婷:他们进入到传统女性辅助行业的时候,也会受到歧视,人们会说你做了女人的事情,因此你做了比较低下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又会有另外一种声音在支持他,比如说现在护士也很辛苦,需要强壮的男性才能做;幼儿园小孩阳刚气不足,要有男的幼儿园老师。当有男性进入一个行业,你会看到,这个行业的地位和身份会被提高。比如原来幼儿园女老师都叫阿姨,男性进来之后都不叫叔叔了,都叫老师。女性被叫阿姨,看起来就是辅助的,但是男性进来,就会给他一个名头,就变成专业的了。男性进入这个行业,人们会更认可这是一个职业。

虽然他们还是受到一定的偏见,但是你也会看到,很多男性进入到传统的女性行业,都是得到形象、待遇的提升。人们对于男性的职业、身份,职业形象,职业地位还是更加认可的。

媒体是否是“帮凶”?

凤凰网:其实很多关于女司机、女博士的议题,都是媒体炒作起来的,媒体是不是污名化女司机的“帮凶”呢?

柯倩婷:媒体一方面是迎合大众的喜好。媒体推测大众是喜欢看到女性事主的新闻的,比如描述女性事主歇斯底里,会给新闻带来一定的情节,一定的戏剧性,可以吸引眼球。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不应该用那种有明显偏颇的词语,比如说挑衅,博同情等。我觉得媒体可以去描述当事人是怎么陈述的,他用的什么语言,用的什么语气,而不是给事件一个定性。比如女司机这件事,记者有机会去到现场,她有机会见到女司机,那么我觉得就应该描述女司机的状况。为了避免描述的偏见,也许记者也可以再看一下,如果她生气、哭泣,是在怎样的一个语境之下。

而所谓的“博同情”,这个事情当然了,我受了伤,我有这个情绪,我当然希望引起别人的同情。媒体在报道时,应该把那个女司机当成一个正常的人看待,她即使原来有错,可是她现在遭到了这样一个伤害,她哭泣,情绪失控什么,我觉得记者描述就可以了。但是有偏见的报道就会把诉求夸张化,而不去理解一个人在那种情景里的反应。如果一个男的被打了,他可能确实不会那样哭,但是女性也有她自己的表达方式,你去理解她的表达方式的话,可能能够避免那种有偏见的判断。

如今的媒体都是互动媒体,大众会对报道进行评论,可能会把记者一笔两笔带过的东西放大化,其实读者的媒体素养还是没有提高。但是事实上,如果大众的媒体素养提高的话,他其实应该去指出媒体报道的问题,或者是评论里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依然是有人想借助新闻发泄不满,比如污名女司机群体什么的,大众的媒体素养也挺让人担忧的。

凤凰网:那面对这种污名化的文化,可以如何应对呢?

柯倩婷:首先是媒体可以做一些事情,譬如媒体自律,在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用专业主义的态度,不去做耸动新闻,不去煽情,不去迎合人们负面的偏见,去编织、夸大那种情节,这是一个媒体自律。

第二个,当然我们知道,不出事就没新闻,所以媒体很难去报道那些正面的事情,但事实上也还是有一些能够显示出女性在专业领域技术超人的故事,其实也可能变成新闻,就是所谓的正面新闻。那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应该会意识到这样的新闻,有很重要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第三,我觉得整体来说,当然还是需要大家有性别的平等观念,不要有那么刻板的性别观念,以及接纳女性具有专业能力,现代女性一定是要进入公共空间的现实。这样的事情,真的需要性别教育。当然媒体也可以教育,但整个的文化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森林船夫 发表于 2015-5-11 10:37:49

其实 女司机出事反而是最少的

森林船夫 发表于 2015-5-11 10:37:54

其实 女司机出事反而是最少的

森林船夫 发表于 2015-5-11 10:38:23

就是女司机开车普遍容易引起后方车辆急躁

停留 发表于 2015-5-11 16:13:54

人言可畏、吐沫星座淹死人................都是这么传出的

春游湖 发表于 2015-5-12 10:56:19

都有责任,女司机强行变道,错在先

森林船夫 发表于 2015-5-12 16:02:41

人的生命还是第一位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风口浪尖的“女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