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 ——北汽新能源的奋斗史
[导读]新姿态的老国企,专访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郑刚http://www1.autoimg.cn/zx/Blog/Content/2015/1/5/2015010523250519709.jpg 近日笔者有幸独家专访到北汽新能源掌门人郑刚,这位曾经北汽集团的公关总监,现在以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身份进驻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北汽集团在2008年曾因为糟糕的业绩引来一汽和上汽的兼并意向。在当时北汽总裁徐和谊的坚持下,顶住了来自政府层面的压力将北汽集团保留下来。得以保留的北汽集团在通过与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的合作中获取了不菲利润和市场口碑,对于自主造车的意愿一直没有放弃。北汽有线和北汽福田虽然在商用车和军用车市场有着自己的优势,可在乘用车市场上始终没有试水。经过两年的蓄势待发后,被其引进了瑞典萨博的技术和生产,将绅宝D系列轿车成功国产化并量产上市销售,E系列入门级小车也在市场获得不菲业绩。 郑刚在谈到北汽新能源发展的时候特别强调,在北汽最为艰难的时刻,不得不选择优先发展以绅宝D系列和E系列乘用车来占据市场。而电动车的发展,事实上让位于传统车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汽新能源仍然坚持小步快跑的研发速度。虽然步伐慢了投入少了,但是在E系列乘用车获得市场认可时候,北汽新能源决定采用在成熟车型基础上进行动力换装的方法,将三年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转换为产品。2012年北汽E150EV电动车推出,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总算解决了北汽新能源电动车产品油污的问题。在随后的发展中,以萨博9-5为基础改装的电动车,以绅宝D系列国产乘用车为基础改装的绅宝EV电动车,E150 EV 2代电动车即将推出并上市。在结构上,调集5个亿资金,在北汽集团内组建了具备法人资格独立的北汽新能源有公司,拥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集研发生产测试一体的整车基地。 作为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的郑总,很明确的告诉记者,北汽新能源从集团内和社会上招聘了大量的年轻有为技术工程师。上任伊始,就在北汽新能源内部树立起新的工作气息和作风。从技术岗位领导层的竞争上岗,到总经理的人事任免权与签字权,逐级下放到基层职能部门。对因产品本身质量引起的客户投诉,首先处罚职权领导再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尽管这样苛刻的规章制度引起了部分人员的不满,但郑总任然用铁腕将新的规章制度观察下来。 在郑总的领导下,北汽新能源从原有的政府引导企业产品研发,逐步转换到,由市场需要,客户反馈为主的产品开发方式。在短短4个月中,北汽新能源已经完成了企业领导方向(让更有能力的员工晋升至领导层),员工精神面貌提升(在员工中间建立团队精神),技术力量为主导(将车辆技术的研发与市场调研紧密结合)软实力的提升。在硬实力上,为了尽可能缩短与同行业竞争车厂的差距,北汽新能源在收购美国ATL公司、与西门子进行电机方面合作、与SK完成电池方面的整合后,更是准备进行多重融资,尤其是对具备相关实力的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合作。 对笔者提出的北汽新能源后续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方面的问题,郑总直截了当地说:在新能源车辆(包括电动车)的研发,北汽新能源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不否认在北汽E150 EV电动车推出来后,存在着问题,但是无论什么产品的研发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一拥而上而要循序渐进。现在比亚迪上汽江淮都在研发和生产电动车,北汽新能源也是一样都会遇到研发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有问题就会解决问题,也绝不会回避问题。当然,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要从中汲取经验。现在北汽新能源的技术工程师中,不乏20岁至30岁的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与那些40岁的经验丰富工程师同样都是北汽新能源的宝贵财富。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北汽力争用最短时间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对其进行国产化,并以此为契机再次提升核心技术自我研发的水平。无论是电动机还是多种材质的电池应用,都要做到预研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的研发计划。或许现在的北汽新能源在产品的开发上,新技术的研究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短时期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力争在2年内拿出更优秀的电动车为改善环境和全国车友服务。 2013年初至今笔者撰写过5篇有关北汽新能源的文章,其中不乏对其批评的稿件。从这次对郑总的专访中,笔者可以感受到现在的北汽新能源的高层对社会舆论监督和自身产品的不足与以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许这位原本善于公关临危受命的知识性掌门人将会给北汽新能源注入一股清风。 老国企的弊端不仅仅是北汽遇到的问题,更是一汽和上汽遇到的同样问题,像比亚迪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相比之下会有更灵活的应对方法,当然国企也有民营企业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长与短优与弊在更多的时候反而会成为一个企业奋发图强的发力点。希望一个全新的北汽新能源将会用自身实际行动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同行的尊敬。 现在续航里程240公里的EV200以及中级ES210电动车的上市,也印证了郑刚在北汽新能源这1年来索取得的成绩。如果多给北汽新能源3年时间将会发展得更好,可惜!现今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已经不能给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内的各个车厂更充裕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