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的“痛”:严进宽出思维的失败
观致的痛,是创业企业的痛,也是少年中国过早暮气沉沉的痛。一个出身草莽,横空出世的新品牌,按理说是应该突破创新,不照常规出牌的。也按理说应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关注收益的。但观致初始却选择了一条老得不能再老、务虚得不能再务虚的套路,从车企中广招一些传统型的人才,组建一个传统分工的销售架构,先上市一款四平八稳的传统三厢车,先从传统的一线城市掰牙缝揾食吃,然后熬呀熬假装自己很能抗住烧钱的加速度等等。确实,市场处处空白、获利很容易时这种打法也无可厚非,但空白被挤占,缝隙变得密实时,一下就噎住了。http://img1.gtimg.com/auto/pics/hv1/211/47/1769/115041421.jpg
所以观致的痛,首先在于自身的不敏感,不知春江水暖,抓着一幅逆风牌,但还是按着顺风牌的逻辑出牌。自己的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是根本。但你说是观致一家这么错吗?不然,大把年轻的2010后企业长了一颗1990甚至1980的心脏。譬如国产操作系统,确实是一片可待无限施展的空间,但无论是前面的红旗,还是后来的麒麟,采用的都是追随者的思路,拿一个打不过微软的胚子做底子,在市场空间已经严重压缩时仍然抱着传统的思维对Windows亦步亦趋,所以一轮一轮投资追加进去,民资进烧光,国资进也烧光,一批一批阵亡,你小跑别人也小跑,但别人早你几十年出发,怎么可能追得上?而采用赶超者思路的Google却是从一开始就提出与微软Windows截然不同的云应用思路,Chrome OS现在逐渐走得越来越顺利。所以,观致只是个缩影,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机制的墨守陈规和不思创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的是“无法可依”,但汽车行业却是“法太多”。国外的管理是宽进严出,结果导向来管理。想做汽车,不论你出身,不论你家底,不论你队伍,不管你怎么做的,如何卖,但做出来的车子如果抽查不通过,就会处以永世无法翻身的处罚,所以造汽车的什么都有,没有门槛,不限规模,有赛车俱乐部来造车一年造几台而已但照样卖全球,也有了特斯拉这种原本和车完全不搭界的非传统公司。但我们不一样,严进宽出,先用条条框框限制你的投资规模和门槛,然后各种法规政策限定你的经营模式,甚至用税收能否优惠、财政有无补贴来干涉你的日常经营。所以我们看到,宽进严出,给了创新者充分的空间和机会,养成了一批狼;而严进宽出,把任何可能通过颠覆来创新的新生代全部革除,圈了一队羊,暴风雪若来,就全部冻僵僵。这种语境下,“年迈”的车企创业梦想就十分需要互联网思维来颠覆和重新组织自己的商业逻辑了。就如当年苏宁想转型为电商,但换汤不换药,让那些做实体店的老臣子披挂上新战场,一帮用水泥的人来玩鼠标,自然玩不过那些一开始就玩鼠标,所以前期做得很惨,直到后来换汤又换药才见好转。这样看来,那些对乐视造汽车嘘声一片的,嘘声是不是太早一点了呢?未来观致销量会好起来吗?理论上会,因为产品线正在逐步丰富起来,有三厢观致3,两厢观致3,还有Cross两厢观致3但非得叫都市SUV,以及明年真正上市的SUV。但问题是,销量起来了,得起到多大才够养得起观致目前整个企业、供应商体系和经销商网络?很多企业都是倒在销量爬坡期太长的路上。观致销量起来太慢的话还是养不起整个体系,这个问题其他自主品牌也共同面临,所以如果有个经销商集团出来说:好,你们这些销量还小的真假自主品牌,比如观致、腾势以及帝豪、传祺、东风风神等等,既然各家单独过都过不下去,那么合起来过如何?由他在全国范围内各个主要城市建立品牌联合的4S店,销售多品牌联合,售后也多品牌联合。等哪家的量足够大了,再从联合品牌4S店体系中迁移出去。这样很多上量慢的品牌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来做孵化机,来过渡自己的销量爬坡期。但是,呵呵,创新得有创新的土壤,开放的心态,一个创新的苗子在守旧封闭的土壤里面,分分钟被酸死。
【谜苏点评】严进宽出,中国的大学都是这样的,导致本来都是不错的人才,最后反被磨没了菱角,强行被适应一些条条框框,平庸后被磨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