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为公车改革探路
这一制度不仅带来了出行方式的改变,更带来了思想作风的转变http://www.sjzdaily.com.cn/newscenter/attachement/jpg/site2/20141120/d027884233ce15d7885128.jpg■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院内的公务自行车存放处。 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http://www.sjzdaily.com.cn/newscenter/attachement/jpg/site2/20141120/d027884233ce15d7885929.jpg■希望“非机动车辆禁止入内”的牌子越来越少。网友鱼儿摄《公务自行车打通公干“瓶颈三公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石家庄市委党校及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不约而同推出“公务自行车”制度一年多来,工作人员骑公务自行车外出公干,成了这两家单位周边一道流动的新风景。石市两家单位推行“公务自行车”制度收效明显的报道经本报刊发后,立即在社会及网络上引起热议。“公务自行车”制度为何备受瞩目?众所周知,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消费,因其支出居高不下,改革推进艰难而长期受公众诟病。在此背景下,全国一些地方陆续推出利于公车改革且颇具绿色效益的“公务自行车”,让人叫好。“公务自行车”会不会半路“掉链子”,沦为一场秀?能不能真正为公车改革试水并成为有益补充?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日再次深入走访,对“公务自行车”制度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了全方位采访。感受骑自行车去工地和工人没了距离感“试想一下,一个官员从轿车上下来与从自行车上下来,这种姿态会一样吗?对普通工作人员和我们工地上的广大农民工来说,感觉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从四川来石家庄工作的王先生是方北路一工地的负责人。他说,以前上级部门或是相关单位来工地检查,基本都是坐公车来。“工地上的很多工人只要一看到擦得锃亮的小轿车挟着工地的泥尘驶来,就变得有些紧张并躲得远远的。”“但在去年10月,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查工地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就来了。当时,工地上的工人谁也没躲,大家觉得新鲜并笑出声的同时,心里突然变得暖暖的。一下子就没了距离感,反而觉得像朋友来了。”王先生说,后来市政建设总公司检查工地的工作人员经常骑着自行车来工地,只要大家一看到印有“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字样的自行车,就感觉特别亲切,也都愿意围上去说几句话。“公务自行车可以说是一件转变作风的利器,也是一座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安全处副处长谭晔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工地安全,有时候一天要走三四个工地。有了公务自行车后,距离单位近的工地他们都是骑上自行车去。“以前坐公车去,要经历要车、等车、堵车、停车等,浪费很多时间,一上午往往就能转一个工地,而骑公务自行车去,一上午能转两到三个工地。”对于工地工人所说的跟他们没了“距离感”,谭晔也非常有感触。他说,以前坐公车去,工地上的工人多少对他们有些敬而远之的意味。现在骑自行车去,一进工地大门儿就不断有人打招呼,大家之间有说有笑。在石家庄市委党校,只要是非特殊情况,校领导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会骑上自行车外出公干。“记得今年春天,那天天气特别好,我跟着校领导、两位处室的处长及一名同事一起骑自行车外出公干。那天,我们跟领导一起边骑车边聊天,从孩子聊到了家里的老人。这是我到单位上班几年来,跟领导说的最长的一次话。”市委党校一位工作人员说,虽然从那次骑自行车外出公干聊天后,每次跟领导骑自行车出去都会聊一阵子,但第一次和领导面对面聊,让他一直记忆犹新,也感到领导们没有那么高高在上。记者探访带动全民观念转变 让绿色环保先行对于骑自行车外出公干,晚报读者宋先生觉得:“骑车外出公干是件好事,但推行多少有点儿难。”他说,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去一家单位开会,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下了。因为当时没有带着证件,被这家单位的保安盘问了半天,但还是不让他进去,直到给这家单位一位认识的人打了电话,才算进了门。“骑车外出公干会遭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等问题。”而市民徐先生的遭遇也让他对骑自行车去一些“高大上”的地方产生了抵触情绪。徐先生说,有一次一位朋友约他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他骑自行车去了以后,却发现通往酒店的道路上赫然竖立着:“非机动车辆禁止入内”的牌子。他只得把自行车停到马路对面才进了酒店。对此,石家庄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晋康说,公务人员转变思想作风骑自行车外出公干,社会也会逐渐形成互动效应。“学校刚刚推行公务自行车时,很多单位是不让骑自行车的人进的。门卫需要反复审查骑车人的证件并登记后才能放行,特别繁琐。在学校向这些单位说明情况后,现在这些单位的门卫只要看到印有“石家庄市委党校”字样的自行车,都特别热情,查看了证件就放行。”孙晋康说:“这就是由公务自行车引发的社会观念的转变,相信公务自行车在各个单位持续推行,社会各界也将会积极为自行车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而对于公务自行车的推行,市民张女士还由此联想到了便民自行车。张女士是一位环保支持者及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从2011年初石家庄第一次推出便民自行车开始,她就是便民自行车的忠实拥护者。“如今,和我一样使用便民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昨日,记者在省会街头以及一些配备了便民自行车的小区里也看到,使用便民自行车的市民越来越多且频率越来越高。同时,在一些小区,物业还专门为居民规整并设立了自行车车棚,还在车棚里安装了电瓶车充电的电源。另外,还有一些单位也专门为职工的电瓶车设立了多条充电电源。“我相信,使用公务自行车的单位会越来越多。”张女士说。“任何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公务自行车的推行就像便民自行车的推行一样都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并越走越远。只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就会让蓝天、白云和道路畅通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常驻。”市民李先生认为。专家观点骑车外出公干 也是公车改革的有益补充“单位增加公务自行车算不算增加额外开支?骑公务自行车上下班是不是公车私用?时间或许会让公务自行车沦为一场秀……”在各大网站上,关于公务自行车的评论是时下评论的一个热点。“探索也好,作秀也罢,既然设立公务自行车的主要用意是在于减少公车使用,倡导绿色低碳,那么这种尝试无疑先应予肯定。”针对网上的一些评论,社科专家梁勇说,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仅带来了绿色效应,而且体现了公务人员的意识转变。其意义并不局限于节省经费、环保出行等,也为公车改革提供可行示范的深层次含义。“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地区通过制定制度,打出了汽车限行等一系列组合拳。天空有了“APEC蓝”,交通有了“APEC畅通”。一些已经十几年没有坐过公交车的人,也因限行开始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很多人想,那么是不是该让APEC机制成为新机制?同样,市委党校以及市政建设总公司推出的公务自行车制度,也是公车改革前的一次试水,从制度层面入手,让曾经坐惯了公车出行的公务人员的观念发生迅速转变。”“在我看来,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惩治腐败,而且应该通过公车改革,彻底转变公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及工作作风,从而大大降低全社会的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全社会的行政管理效率。”梁勇说,公务自行车在石家庄还算是个新生事物,但这种制度一旦推行开来,将会对省会今后的公车改革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效果,也是一个有益补充。梁勇说,希望各单位鼓励工作人员使用公务自行车,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倡导绿色出行,使公务自行车成为街头一道新景观,并逐渐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自觉使用公务自行车的队伍中来。同时,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公务自行车的使用和管理。另外,还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如每季度或每半年,对那些使用公务自行车及次数较多的人进行表扬和鼓励,各方协力,让公务自行车跑得更远,同时带动全社会绿色出行,共同关注生态,为维护生态环境共同努力。好方法,绿色环保 赞一个!全面推开就好了。 wonder 发表于 2014-11-21 16:58
赞一个!全面推开就好了。
同意,领导得起带头作用 谜苏·诗卷 发表于 2014-11-21 16:56
好方法,绿色环保
是的,希望坚持下去 支持 ....................... 枫林晚 发表于 2014-11-21 22:51
支持 .......................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