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19:21:16

3、1966年,省会由津门打道回府
    1966年1月,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鉴于天津市隶属关系的变化。同年1月25日河北省委决定:省会由天津搬回保定,4月24日发出正式搬迁通知。
    对于这次省会复回保定的原因,我当时作为一名普通干部,不明就里。搬回保定后,才听一些领导同志说,省会之所以又搬回古城,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省直机关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实行精简,改进领导作风,促进省直机关进一步实现革命化。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面向农村,尽快把粮食生产搞上去。以便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的方针。又言,通过这次搬迁,可以使省委、省人委逐步成为亦工亦农的机关。从而扎扎实实地领导好“三大革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运动……当然关键原因还是天津已成为了中央直辖市,直辖市焉能再做省会?
    省直机关在天津8个春秋,机构扩大,人员增多,各类事业单位的机构逐渐健全,基本建设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这样一搬。对河北来说必然会造成重大损失。其他方面我不清楚,仅从艺术团体而言,河北省于1958年10月在天津建立的河北音乐学院(后改名天津音乐学院)及音院附中、河北美术学院两所大学一所中专,皆留归天津市,致使从此至今42年来河北一直没有自己音乐、美术方面的高等本科院校,仅有一所1970从保定搬来的河北省戏剧学校更名为河北省艺术学校(中专)。直到前几年,才有了一所由中专升格的大专———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且包揽戏曲、音乐、舞蹈、杂技、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
    省会迂回保定的方案既定,各路人马很快行动。浩浩荡荡的省直大军大搬家可不是件小事。彼时的保定也在发展,住房很紧,难以全部容纳省直单位。所以,这次搬迁制定了一个“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即省委的几个部、省人委的几个委(办)和省军区首脑机关驻保定市,部分厅(局)搬到保定市周围各县,还有一些厅(局)搬到所属的事业单位一起公办。如后来我在工作中打过交道的省商业厅驻定县(今定州市)、团省委驻清苑县北大冉村等。
    搬迁时间从1966年4月份开始,省委、省人委、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先搬,其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陆续搬迁,5月份之后,省委、省人委及省直各机关先后搬回保定。我所在的单位河北省戏曲研究室,隶属省文化局,于5月底搬到新北街北口的一栋大楼,与省新华书店各占一半。北邻隔一小桥是省文化局,西邻是省统计局。
    至今我还一直在想,就是一家住户乔迁也得折腾好长时间,而涉及这么多单位的省会大搬迁,竟然没有搞一处基建,保定市把房子都给腾出来,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搬清了。这不能不说是搬迁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大局观念和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如果没有这种观念,没有这种精神,省会搬迁绝不会如此顺利。记得我们搬回保定驻地时。那栋大楼已腾空,且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位老同志在楼内专门看护着。我们进驻后,老同志领我们看房,一间房一间房地交接,让人大有“宾至如归”之感,心里热乎乎的。
    只是,这次省会在保定的时间非常短,仅一年多的时间。又迁来石家庄。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19:21:34

4、1968年,省会由保定迁来石家庄
    众所周知,省会自津迁保后不久,各路人马刚刚在古城落脚,便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定形势之乱闻名全国。
    1967年1月,省委、省人委被省会“造反派”非法夺权,再加上“砸烂公检法”,各地方政权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为了减少混乱,形成一个有权威的、全省统一的领导核心,1968年1月16日至28日,北京军区在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会议提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
    1968年1月28日筹备会议结束时,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情示报告》,第二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即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并同意河北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4天之后的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即在石家庄市成立,石家庄从这一天起遂成为河北省会。省革委的成立和省会的确定,自申请到批准,再到完成,前后仅用7天时间,速度之快,工作效率之高,是相当惊人的!
    虽然自1968年2月起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但从当时的河北领导人到普通干部职工,一直有“再搬回去”的念头。就在石家庄作为省会两年多之后的1970年下半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就有了迁回保定的动议。这年9月29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经石家庄,找省革委负责人李雪峰等人谈话,问及“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好,还是设在保定或天津好”时,李雪峰从战略角度出发。回答说石家庄离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认为还是石家庄好。
    但问题并没到此为止,保定的“省会情结”仍在继续。1971年1月,省革委领导人曾向中央请示,认为河北省会还是搬回保定为好。中央政治局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
    这样,自1968年2月起河北省会便一直设在石家庄,至今已整整46年矣。
    作者简介王德彰:1938年11月生,河北蠡县人。编审。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北省戏曲研究室主办的《河北文学·戏剧增刊》编辑、河北省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河北省肃宁县副县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河北省政协《乡音》杂志主编。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社科期刊协会副会长。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19:21:51

京津冀根脉之历史渊源④:分不开的京津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取几个节点,即可见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关系渊源,即可烛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以地脉通文脉亦通。
    从历史地理学上观照,不难发现:京津冀貌合神亦合,实为一体。
    燕赵都市报记者 刘学斤
    1、北京:彼时顺天
    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对北京而言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头。这年正月的一天,明成祖朱棣听见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的建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李至刚等人的话正说在朱棣的心坎上。
    朱棣对北平由衷地喜欢,公元1368年明朝大军攻陷元大都,他的父亲朱元璋改元大都为北平府,设北平行中书省。两年后,亦即公元1370年夏天,朱棣被父亲封为燕王。尽管直到十年后,亦即公元1380年,朱棣才到北平府上任,但无可否认,在随后的二十多年,北平府这方土地成为朱棣兴旺发达的福地,这里的蓝天白云风土人情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不习惯亦不再迷恋江南的山光水色。所以在靖难之役取得完胜,坐上皇帝宝座不久,有人提议把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于顺天府,称行在,朱棣没犹豫,亦没异议,当即批准。
    北京的命运在这一刻改变了。
    在此之前,北京作为都城,叫过燕京,叫过南京,还被一个叫马可波罗的著名意大利旅行家叫过“汗八里”……
    在此之前,亦即在公元1403年之前,亦有北京,但那是明朝以前的北京,跟明朝以后的北京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唐朝的北京,指的是当时的太原府;宋朝的北京,指的是当时的大名府;金朝也有北京,却跟公元1403年的北京毫不相干,北京在金朝称中都。
    除了公元1403年,对于今天的北京而言公元1421年亦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头。从这年正月初一开始,北京不再称行在,不再只是朱棣的临时驻跸之地,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首都。朱棣亦给出了他定都北京的理由:朕续承大统,恢弘鸿业,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
    北京像个被人争着抱的孩子,先属北平府,后属顺天府。明朝时与今之河北大部、河南和山东一部以及今之天津,为京师或称北直隶的辖地;清朝时与今之河北、天津以及河南、山东、内蒙古和辽宁一部,同属直隶。
    明初的北平府,辖: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三河、武清、漷县、宝坻、文安、大城、保定、房山、顺义、怀柔、密云、玉田、丰润、遵化、平谷和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蓟州。二十二个县和五个州,今天并不都属于北京市,有的已划入河北省和天津市。
    清朝的顺天府,辖下区域除今之北京大兴、良乡、通州、房山、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县,还包括今之廊坊固安、三河、永清、香河、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唐山遵化、玉田、丰润及天津武清、宝坻、蓟县等地,被赞:“东环沧海之波,西枕太行之麓”,“天府雄规,宸居胜地”,“疆域虽遥,气脉常贯”……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19:22:12

2、天津:从卫到府
    天津桥居“天汉之津”,故名。桥初造于隋,在洛阳,跟天津没丁点关系。
    彼时天津在哪里?尚在屈原“朝发轫于天津兮”的诗句中?尚在混沌初开状态?
    一位出生在天津的叫布莱恩的英国人,曾为天津写下这样的文字:距此以西80英里的地方,就是“天国之都”北京,在那里,被称为天子的皇帝统治着他的王国。由于这个多条水道交汇的古老的港口成为旅行者前往“天国之都”的必由之路,于是人们便称之为“天津”———通往天国的津渡。
    布莱恩讲的是清朝时的天津。天津的人文历史,兴于清,却非始于清。
    最早关乎天津的文字指向明永乐二年。
    彼时天津之地属于河间府。“水陆冲要,饷道所经,自古幽燕有事,未有不先图河间者”,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称河间“陂泽沃衍,宜于耕植”,“诚京师之南府,天下之津途也”。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设所置卫,是明王朝从国家安全出发,采取的非常现实的措施。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的冬天,在河间府静海县北置天津卫,筑城置戍,屯守军士。
    天津应运而生:城周九里。北濒卫河,东绕潞河,漕舟悉出于此……
    公元1600年,天津迎接了它有史以来第一位路过的外国人。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叫利玛窦。那年利玛窦要去北京拜见万历皇帝,被困于天津卫的监狱。近乎绝望的他只有祈祷上帝保佑。那是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冬天,那个冬天他想到另一个到过中国的意大利人,想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受到的不同寻常的礼遇。马可波罗到过北京,却没到过天津卫,彼时北京还不叫北京,它叫元大都,天津卫还不存在……
    天津卫在明朝发展成“京师东南之巨镇”,却始终是“卫”的面目,直到明亡,直到清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天津卫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县、青县、静海、沧州、南皮、盐山和庆云……
    公元1793年秋天,天津又迎接了它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外国客人,不是一个,这是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直隶总督梁肯堂奉乾隆皇帝之命,从驻地保定赶到天津欢迎。在客人眼里,身量不高的梁肯堂“目小而有炎光流露,须白如银,下垂及胸,容貌蔼然可亲,举动雅驯有儒者气”。在主人眼里,这群远涉重洋而来的洋人绝不可等闲视之……
    其后来天津的洋人愈来愈多,尤其在公元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之后,从县到府到省,各级官员感到天津的洋务愈来愈棘手。
    公元1870年夏天,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接到这块烫手山芋。朝廷命去天津查办教案,他“不胜焦灼”。九天之后,焦虑无已的曾国藩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勉强动身,经高阳、任丘、大城、静海,农历六月初十到天津。“筹议洋人之事,彷徨无计”,打败太平军的曾国藩终于在天津栽了跟头,他没有机会再回到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九月初六日,在天津他把直隶总督印交付给了学生李鸿章,二十三日黯然离津……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19:22:33

3、河北:青春作伴
    公元763年,流浪在四川的诗人杜甫听到那个期盼了近八年之久的莫大喜讯:史朝义死了,河北光复了,安史之乱结束了。诗人喜极而涕,看着身边的妻子那个高兴劲儿,想着有可能就要回家了,他一口气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北,让人百感交集的河北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发自肺腑的欢吟如今早已成为穿透千古的绝唱。
    今天的河北,不同于唐朝的河北。“河北”作为历史地理学上一个名词,其产生,当在唐朝。
    贞观年间,唐太宗因山川形势之便,将帝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道”。到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将十道拆分为十五道。无论十道还是十五道,河北道均在其中。
    唐朝的河北,即指唐朝的河北道,辖安东都护府和魏州、邢州、冀州、定州、幽州、易州、涿州、蓟州等二十九州,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辽宁的大部以及河南和山东一小部。河北道不具行政权,最高长官巡察使或采访使,不常设。
    今天的北京和天津,彼时为河北道的幽州、蓟州之地。幽州辖八县,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大部和天津的武清以及河北的廊坊、永清,蓟州辖三县,相当于今天天津的蓟县和河北的三河和玉田。
    据《太平寰宇记》,涿州风俗和幽州相同,莫州和易州的风俗也和幽州相同。保州风俗和莫州相同,因此也和幽州相同;雄州风俗和易州相同,因此也和幽州相同。幽州风俗有什么特点,用班固的话说,是“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仪,亦有所长,敢于赴人之急难,此燕丹之遗风”。
    到宋朝时,道为路取代,有宣抚使或转运使之职,亦不常设。
    公元1044年秋天,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来到河北,出任转运使。一年后离开,转任滁州。在河北任职前后,欧阳修写下了《朋党论》和《醉翁亭记》两篇名文。
    宋先与辽对峙,后与金对峙,国土面积大大逊于唐。宋朝河北路的管辖面积亦大大缩减。
    金朝亦有河北路。
    金朝之后,元明清数百年间,河北未再作行政区划用词,但其在唐宋时期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内涵,一直为后世所传承,亦常为今天的河北人所道。
    在此或可再次引述顾祖禹的说法:霸州倚神京之重地,控瀛海之要冲,作镇屏藩,东西联络……州处畿辅间,实据堂奥以内之势,此形之似缓而实切者也;涿州控西山之险,据上游之势……特为肘腋要害;保定重山西峙,群川东汇……联络表里,翊卫京师,诚重地也;蓟州控卢龙之险,扼柳城之道,襟带郊圻,称为重地……当年的京津冀,貌合神亦合,实为一体,今天的京津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脉通,文脉通,亦分不开。

驾车遨游石家庄 发表于 2014-4-21 22:52:34

好帖子,顶一个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23:09:28

驾车遨游石家庄 发表于 2014-4-21 22:52
好帖子,顶一个

呵呵 好好学习一下吧好不还真不知道 天津原来也做过河北的省会

十年 发表于 2014-4-22 09:33:31

保定的“省会情结”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2 10:24:39

十年 发表于 2014-4-22 09:33
保定的“省会情结”

真是 复杂

驾车遨游石家庄 发表于 2014-4-22 22:59:17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21 23:09
呵呵 好好学习一下吧好不还真不知道 天津原来也做过河北的省会

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会3次变迁 保定到天津,再到保定、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