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
发表于 2014-4-8 10:45:18
大家顶起。
856
发表于 2014-4-8 10:46:35
也不远,在这啊
856
发表于 2014-4-8 10:47:36
善良你在市里哪片?
枫林晚
发表于 2014-4-8 10:47:54
车粉儿2014 发表于 2014-4-8 10:34
应该是停车做爱枫林晚 有一个错别字
应该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我本善良
发表于 2014-4-8 10:49:30
856 发表于 2014-4-8 10:47
善良你在市里哪片?
建设大街那边,去小壁林我每次都是坐车,路线我还真不清楚
856
发表于 2014-4-8 10:51:14
我本善良 发表于 2014-4-8 10:49
建设大街那边,去小壁林我每次都是坐车,路线我还真不清楚
植物园北边一直走,就到了。
我本善良
发表于 2014-4-8 10:51:58
856 发表于 2014-4-8 10:51
植物园北边一直走,就到了。
我就得是从百尺竿那边拐过去
856
发表于 2014-4-8 10:52:16
我儿子的点小9岁,你的孩子几岁了?
856
发表于 2014-4-8 10:52:51
是不是去了就可以玩啊!!
856
发表于 2014-4-8 10:55:19
我本善良 发表于 2014-4-8 10:51
我就得是从百尺竿那边拐过去
对,就是李村向北方